突厥族源的传说,“金山狼”的故事

关于突厥族源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是关于“金山狼”的故事。

突厥族源的传说,“金山狼”的故事

狼这种动物,外貌丑陋,生性狡诈贪婪、即英勇又凶残。他们习惯于群体生活,而且有着对月歌吟(狼嚎)的习惯。

在某些古代民族的传说中,狼是被描述成热心抚育人类幼儿的善良动物,甚至被视作他们的祖先而加以顶礼膜拜。

《北史·突厥传》记载,突厥祖先曾经是居住在西部很遥远的一个部落,后来他们这个部落遭到了临近部落的袭击,只跑掉了一个十岁孩子。

这个孩子被一只批狼所抚养,临近的部落看到之后,要把这个孩子和狼都杀掉。他们拼命地逃跑,神帮助他们找到了一个山洞住下。这座山在“里海东部”、“高昌国西部”。高昌国位于现在的吐鲁番地区,附近的山洞多,狼也很多。

这个孩子来到山洞,在这个山洞里,母狼和他互为婚配,居然生下了10个儿子。这个孩子把自己称为“突厥”。

他走出山洞,向人们说是他的妻子生了10个儿子。他把一个一个的孩子送出洞窟,让他们自己去独立生活。据说,其中最小的一个被称为阿史那氏,他最聪明、机灵,所以他被选为酋长。

突厥族源的传说,“金山狼”的故事

后来的突厥推崇关于他们是“狼种”的传说,会讲很多狼的故事,这些故事有些充满神话色彩,有的确实是对狼的生存状态的直接描绘。对狼袭击人类、兽类、家畜表现出的残忍、狡诈十分饮佩。

他们对狼能够对月长啸,感到十分神奇,认为狼和万能的上天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所以,他们对狼十分崇拜。他们的旗帜上面画着狼,称为“狼纛”。可汗的“狼纛”往往是金色的,突厥各部与中原王朝西魏、北周、隋唐接触的时候,这几个中原王朝送给他们用丝绸刺绣的狼纛时,他们高兴不已。当时,狼纛象征着战无不胜。

关于哪里是金山的问题,从宋朝开始,一直认为是阿尔泰山,金末元初的著名学者耶律楚材的《西游录》中记载:

“金山之南隅有回鹘城”。

按照这个地理方位,金山就是阿尔泰山。但是,在吐鲁番一带,只有博格达山,而且山里的山洞很多。博格达山在《新唐书·突厥传》中称为“金莎领”,《地理志》中称为“金沙岭”,《沙陀传》中称为“金娑山”。《契若何力传》中称为“金岭”,《新五代史·唐本纪第四》中称为“金莎山”,皆指博格达山。甚至连“金山道”也与博格达山相关。史称“金山形似兜鍪(突厥)”,其形状也正与博格达峰相吻合。

《旧唐书·地理志》:

“其高昌国境,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寻置都督府,又改为金山都督府。”

突厥族源的传说,“金山狼”的故事

《新唐书·地理志》中的“西州交河郡,中都督府。”就是贞观14年侯君集平定高昌国设置的。到了开元年间,改称为“金山都督府。”可见,唐代所说的“金山”皆指博格达山。

至于用“金山”指称阿尔泰山,则是宋代以后的事。初记突厥历史的《周书》、《隋书》、《北史》均为唐人所撰。因此,唐朝的金山是指博格达山,“金山之阳”是指吐鲁番盆地。

就在吐鲁番一带,还发现许多镔铁弯刀和骨制的弓弼、扁平的箭镞、铁制的马衔和马镫。

扁平的箭镞就是常说的狼牙箭,为突厥首创。骨制弓弼是突厥特有的风俗,所谓“弼”,就是当弓箭不用的时候,怕变形,装弓箭的匣子。

汉人大多是用木头制作弼,而突厥人是用骨头作。这马镫比较有代表性,因为柔然和突厥是最早使用双面马镫的民族。在高昌的西部,也发现了早期突厥的建筑遗存。

吉木萨尔县北行12公里,就能看见唐代突厥首领的可汗浮图城。唐代贞观14年(640年),唐朝大将侯君集平定高昌,在这里设了庭州建庭州城,下辖金满、蒲类、轮台三县。

突厥族源的传说,“金山狼”的故事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设北庭大都护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