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別人笑我太瘋癲


可以肯定的是,唐伯虎並沒有點過秋香,也沒那麼多韻事。

經過近 500 年的戲劇誇張和演繹,這位江南才子儼然變成了一位風流有餘才華不足的公子哥,而實際上,唐伯虎不僅是在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明四家”之一,更是歷經了多次人生起落的悲情之人。


唐伯虎,有多風流?

立石叢卉圖 唐寅


唐家曾是名門望族,祖上出過許多顯赫人物,如前涼時期的將軍唐輝、隨李淵起兵後被封為“莒國公”的唐儉,還有宋神宗時的副相唐介...至明代,家族已與仕途無關,父親唐廣德在蘇州經營一家小酒館,安穩度日。

1470 庚寅年,唐廣德喜得一子,取名唐寅,因其是家中第一子,屬虎,故字伯虎。

念先輩高位,父親希望兒子讀書求取功名,唐寅不負眾望,從小就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賦,才氣逼人。16 歲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中秀才,聞名蘇州城,同為江南四大才子的祝允明曾寫道:“童髫中科第一,四海驚稱之。”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觀瀑圖 唐寅


24 歲,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個低谷。

這一年,父親和妻子皆在年底病逝,不久,母親與妹妹又相繼離去。清代篆刻家趙之謙 34 歲時,妻子女兒皆病死於戰亂之中,於是他在畫中落款“家破人亡更號悲庵”,而唐寅在短時間內失去 4 位至親,對其打擊之大,可想而知。

此時,長其 9 歲的好友祝允明不忍唐寅消沉下去,勸他繼續走科舉從仕的道路,唐寅聽之,於 1498 赴南京鄉試,不料輕鬆高中第一,迅速名揚江南。而用心良苦的祝允明卻一直未考中,同去的同齡至交文徵明也黯然落榜。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步溪圖 唐寅


從低谷走上高峰,難免興奮,唐寅為此刻下“南京解元”的高調印章,令人側目。

第二年,他與富家子徐經一同進京參加會試。入京後,兩人裘馬輕狂,尋歡作樂,招搖過市,還沒考試,唐寅就常在眾人面前豪言:會試第一,非我唐寅莫屬。

1499 年的這次考試,非比尋常,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一個是浙江餘姚學子——王陽明,他金榜題名,此後被尊為“聖人”,影響至今;另一個是蘇州才子唐寅,他既落了榜,又蹲進了牢房。

這是他第二次人生低谷的開始,而導致這一切的,就是明朝弘治年間著名的科場舞弊案。表面上,這是一場因洩題引發的變故,實則是朝中禮部左侍郎傅瀚對程敏政發動的一次政治鬥爭。唐寅,只是一個犧牲品。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葑田行犢圖 唐寅

同行的徐經也未有好結果,他被派發到浙江充吏役,從此,江陰徐家很少有子孫再去參加科舉考試。徐家富甲江南,有糧有田,若不入仕,另一個選擇當然就是“遊山玩水”,經過幾世累積,100 年後,徐家出了一位“千古奇人”,他就是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

這算是被那場會試改變命運的第三個人(家族)。

出獄後的唐寅被黜為浙藩小吏,他生性高傲,深以此職為恥,堅決不去就任,自此絕意仕途。歸家後,第二任妻子何氏終日怨言不斷,哀其前途暗淡,夫妻最終失和,休妻。

失意中的唐寅,開始縱情酒色以自娛,他漸漸迷失了自己,也失去了人生目標:

眼前富貴一枰棋,身後功名半張紙。

古稱彭祖壽最多,八百年後還如何?

請君聽我歌且舞,生死壽夭皆由他。

1505 年,文徵明看不過,提筆寫下“勸誡書”,只可惜,此時的唐寅耳目已失,學嵇康煞有介事地給文徵明回了封“絕交信”。友誼的小船,翻起來靜悄悄:

寅頓首徵明足下。……寅束髮從事,二十年矣。不能翦飾,用觸尊怒,然牛順羊逆,願勿相異也。謹覆。

多年後,唐寅回過味來,感慨良深,又給文徵明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和好信:

昔項橐七歲而為孔子師,寅長徵明十閱月,願例孔子,以徵明為師,非詞伏也,蓋心伏也。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墨梅圖 唐寅

1509 年,經過多年在外遊歷,心境慢慢緩和下來,39 歲的唐寅在蘇州城北的桃花塢築起桃花庵,他在這裡畫畫寫字,自食其力,他蔑視權貴,對自己賣畫為生的生活感到很滿足。

他的創作並沒有太多“策略性”,多是隨心境而畫,畫中少有註明年份,且風格變化較大,所以無明確規律可循。如這幅《茅屋蒲團圖》,我們無法斷定其具體時間,但卻可以看出其文人個性。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茅屋蒲團圖 唐寅


畫中舍內一人端坐蒲團上,門前幾株硬竹,象徵文人的氣節,背後半個屏風露出。而有意思的,正是這塊潔白無瑕的“素屏”。

屏風,很早已出現在中國文化中,屏風畫,亦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繪畫形式之一——五代的《韓熙載夜宴圖》,周文矩《重屏會棋圖》都是經典的屏風畫,當時的人們認為,畫在屏風之上,非常優雅,形式新穎。

至明代,大眾依然如此,但文人的屏風上,卻很少再出現繪畫,多為“素屏”,這正是他們對內在獨立精神的獨特要求。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茅屋蒲團圖》局部


深居桃花庵的唐寅,賣畫收入尚可,生活也算有了著落,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心境偶爾還是會泛起。

1514 年,寧王朱宸濠到蘇州招攬人才,唐寅重燃仕途夢,欣然赴約。幾個月後,寧王露出造反傾向,唐寅察覺後開始“赤身裸體,露其醜穢,佯裝瘋癲”。不得已,寧王放走了唐寅。

回到桃花庵,他創作了《騎驢歸思圖》。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騎驢歸思圖 唐寅


畫中,奇峰兀立,山勢蜿蜒,像是他一路的艱辛,有強烈的顛簸和律動感。在崇山峻嶺中,一人正騎驢過橋,顯得渺小孤寂,卻又堅定從容。

唐伯虎,有多風流?

《騎驢歸思圖》局部


數年後,蓄力已久的寧王果然起兵謀反,卻被唐寅昔日同考會試的王陽明一舉擒獲。

此刻,回想他早年寫下的那首著名的《桃花庵歌》,甚是感慨: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星爺在劇中說出這句詩詞時滿是喜劇效果,但它卻是唐寅一生的真實寫照。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松林揚鞭圖 唐寅

歷經幾次起伏,唐寅佛繫了,他自號“六如居士”,不問世事。六如取自《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晚年的他,依然以賣字畫為生,由於這項收入總是難以填補消遣的支出,所以總是入不敷出。

1523 年,唐寅在窮困中死去。


唐伯虎,有多風流?


唐伯虎,有多風流?

《松林揚鞭圖》局部

經歷了 53 個春秋的他,留下了起伏的人生、坦蕩的性格和一些尋歡之事供後人琢磨,也留下了滿腹才華和諸多作品供我們品味。

如此經歷,使唐寅的畫在“明四家”中顯得尤為特別。

他曾跟沈周學畫,遠承元代文人繪畫傳統。他也向畫家周臣請益,兼收南宋院體畫風格。觀其山水畫,除了秀麗的山林景色之外,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角色——一位騎著驢或馬的文人。宋元以來的山水,山林或水澤處常見欣賞美景的高士,這個高士,或撫琴或遠眺或舟中,他們嚮往的是隱居,同時也是來欣賞美景的。

唐寅的山水,畫中文人不再流連於山林美色,而是風塵僕僕地前行,好像剛剛逃出困境,獲得新生一樣。【作者:莫一奧 | 新浪微博:莫一奧在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