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風流才子”唐伯虎:風流是假風流,倒黴是真倒黴

說到唐伯虎,很多人對他的印象應該是風流倜儻、才華橫溢、人帥多金的才子,很多影視劇中都出現過唐伯虎,而且形象也基本是風流才子。那麼歷史真正的唐伯虎是不是像影視劇裡表現的這樣呢?其實歷史上真正的唐伯虎不僅沒有這麼風流倜儻,反而是很貧窮甚至倒黴,雖然現在唐伯虎的書畫名氣很大,可是唐伯虎當時活著的時候,並沒有得到這方面的榮耀,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

歷史上真實的“風流才子”唐伯虎:風流是假風流,倒黴是真倒黴

關於唐伯虎的影視劇有很多,拿周星馳比較經典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來說,電影中的唐伯虎給人的感覺是一個才華很高,還會武功的富家子弟,整天遊手好閒,到處泡妞,能耐還很大,電影中唐伯虎跟七省文狀元對王之王對穿腸對對子,輕輕鬆鬆就把對穿腸對到吐血的場景,現在都在網絡上為人津津樂道。那麼歷史上的唐伯虎是像電影中演的那樣出身名門,文武雙全嗎?其實並不是。

歷史上真實的“風流才子”唐伯虎:風流是假風流,倒黴是真倒黴

唐伯虎的出身很低,他的父親唐廣德經營一家小酒館謀生,日子過得很一般。雖然家庭出身比較低,但是唐伯虎的父親對他的期望很高,盼著自己的兒子將來能有出息,就想讓唐伯虎讀書入仕。所以這個唐伯虎一出生,他的父親給他起名,由於唐伯虎出生那年是寅年,也就是虎年,所以給唐伯虎起名叫唐寅,字伯虎,寅跟虎是相對應的,伯是代表家中排行老大。當時一般人家給孩子起名,一般是隻有名,沒有字,但是唐伯虎的父親不僅給孩子起了名還起了字,意思是對這個孩子寄予很高期望,希望他將來能讀書高中,光宗耀祖。唐伯虎也不負眾望,從小跟著私塾先生讀書,書中的內容看幾遍就能背下來,字寫的也很漂亮,而且十六歲那年就以蘇州府第一名的成績中了秀才。

歷史上真實的“風流才子”唐伯虎:風流是假風流,倒黴是真倒黴

當時很多江南一帶的文人墨客也覺得唐伯虎是個神童,包括文徵明、祝枝山這些後來跟唐伯虎交往很深的幾個人。文徵明的父親文林當時就經常到唐伯虎家酒館喝酒,看見唐伯虎寫字畫畫之後,對他是大加讚賞,並且向他介紹了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沈周,讓他拜沈周為師好好學畫畫。後來唐伯虎在沈周的教導下,畫畫的技術越來越好,名氣非常大。

歷史上真實的“風流才子”唐伯虎:風流是假風流,倒黴是真倒黴

此時,年少成名的唐伯虎,受到了很多人的奉承和追捧,一時間風光無限。可是這個時候命運給了他迎頭一棒,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二十四歲的唐伯虎家裡接連出事,一兩年之內唐伯虎的母親死了,父親死了,妻子也死了,兒子也死了,還有他的妹妹也死了。本來唐伯虎應該在這幾年赴京趕考,但由於這些接連不斷的倒黴事就給耽誤了。

歷史上真實的“風流才子”唐伯虎:風流是假風流,倒黴是真倒黴

過了一段時間唐伯虎決定進京趕考,到了北京了他認識了幾個朋友,其中有一個江陰的富家子弟叫徐經。徐經家裡非常有錢,在跟唐伯虎交往的過程中,非常崇拜唐伯虎的才學,兩人一商量結為了異姓兄弟。徐經是富家子弟,他非常清楚,將來要想當官的話必須要經常跟當官的往來,而且徐經家裡也有門路,也有錢,於是就經常帶著唐伯虎在幾個主考官家中進進出出。正巧徐經和唐伯虎往來的這些官員當中就有一位做了主考官了,由他來出題,而且主考官出的是偏題怪題。結果題目出來之後,大多數趕考的人相顧失色,想不說出來應該怎麼作答,但是唐伯虎和徐經兩個人筆走龍蛇,一會兒的功夫就寫完交卷了。主考官看完之後對二人的文章大加讚賞。

歷史上真實的“風流才子”唐伯虎:風流是假風流,倒黴是真倒黴

等到成績出來以後那些一同參加考試學生看不下去了,唐伯虎的才學他們沒有懷疑,可是徐經的水平他們很清楚,不可能成績這麼好,於是這些趕考舉子聯名上告。皇上知道這件事以後就派了兩個酷吏來查這事。


《明史·卷二百八十六·列傳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中記載

:十二年與李東陽主會試,舉人徐經、唐寅預作文,與試題合。給事中華昶劾敏政鬻題,時榜未發,詔敏政毋閱卷,其所錄者令東陽會同考官覆校。二人卷皆不在所取中,東陽以聞,言者猶不已。敏政、昶、經、寅俱下獄,坐經嘗贄見敏政,寅嘗從敏政乞文,黜為吏,敏政勒致仕,而昶以言事不實調南太僕主簿。敏政出獄憤恚,發癰卒。

歷史上真實的“風流才子”唐伯虎:風流是假風流,倒黴是真倒黴

負責調查的官員把唐伯虎、徐經以及主考官的等人都抓了過來集中審查,結果徐經禁不住嚴刑拷打就招了。原來徐經在主考官家進進出出時候花高價錢買通了主考官的書童,徐經得到出題的信息後,經常跟唐伯虎討論試題相關的一些內容,唐伯虎就把該教都跟徐經說了,最後徐經的文章也都是按照唐伯虎教的來寫的。而唐伯虎自己本來學問就比較高,再加上通過跟徐經的交流,所以臨場思如泉湧,最後出來的成績肯定不錯。真相大白之後,主考官由於失職被罷免了,徐經作為主犯被下獄,唐伯虎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其中,但是由於涉及此案也受到了牽連,最終被削除仕籍,發縣衙為小吏,不得參加科舉考試。

歷史上真實的“風流才子”唐伯虎:風流是假風流,倒黴是真倒黴

家中親人接二連三的去世,再加上科舉受挫,對唐伯虎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如此一來,回到家中的唐伯虎對做學問已經沒什麼興趣了,開始放浪形骸,天天往青樓裡混,這段時間的唐伯虎處於人生的消極階段。此時的唐伯虎已經家道中落,平時就靠著賣畫維持生活,而且唐伯虎當時賣了不少春宮畫。唐伯虎之所以會畫這些春宮畫是為了迎合一些富商的低級趣味,本來他是不恥於畫這些畫的,但是有些富商喜歡這些。所以唐伯虎的春宮流傳後世,其實是他自己自身悲慘境遇的一個象徵。

歷史上真實的“風流才子”唐伯虎:風流是假風流,倒黴是真倒黴

轉眼之間,人到中年的唐伯虎遇到了人生中的一個機遇——寧王叛亂。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即位,由於其“嗜酒而荒其志,好勇而輕其身。”導致朝中大權旁落於以太監劉瑾為首的宦官手中;重用富於勇力的流氓式人物江彬,在其慫恿下,到處巡遊,進行兒戲式的出巡、征討,致使朝政極端腐敗。因此,寧王朱宸濠決定趁此機會反叛朝廷,開始私下招兵買馬。這時候有人給他推薦了唐伯虎,於是朱宸濠就把唐伯虎叫來了。就在唐伯虎準備在寧王府大展拳腳的時候,他發現情況不對,寧王是在招兵買馬準備造反,而且憑寧王現在的實力,造反根本不可能成功。

歷史上真實的“風流才子”唐伯虎:風流是假風流,倒黴是真倒黴

可是此時的唐伯虎想走是不可能的,於是他想了個主意——裝瘋。幸運的是唐伯虎裝瘋並沒有被寧王發現,寧王知道唐伯虎瘋了,就把他打發回家了。如此一來,好不容易有機會大展拳腳的唐伯虎,差點掉了腦袋。所以唐伯虎又回到了以前放蕩不羈,尋歡作樂的生活,後來唐伯虎就是在這樣的日子當中,身體一天天不行了,直到最後離開人世。

歷史上真實的“風流才子”唐伯虎:風流是假風流,倒黴是真倒黴

縱觀唐伯虎的一生,基本上和風流倜儻,春風得意沾不上什麼關係,不管是生活中還是仕途上遇見的基本上都是倒黴的事情,一生的才華和能耐得不到施展。看完唐伯虎的一生,再來看唐伯虎寫的詩,也許更能理解他為什麼能寫出這樣的詩,如果唐伯虎,真是一生風流倜儻,尋花問柳,也就不可能留下這些傳世詩篇,最後以唐伯虎的一首《桃花庵歌》作為結尾。

《桃花庵歌》▪唐寅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太風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