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原本是狀元人選,卻因名字令朱棣“不悅”而痛失狀元!倒黴!

科舉考試是古代一種相對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只要有真才實學,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實現做官入仕的理想。當然了,在科舉考試中,除了要有真才實學之外,其他變數也是很大的,一個人的顏值、名字等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因素都有可能成為是否能夠考上、是否能夠取得好名次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歷史上,明明才學很好,但就因為顏值不佳、名字取得不好而痛失好名次的倒黴蛋也並不少見,明朝永樂年間,考生孫日恭就因為他的名字令成祖皇帝朱棣“不悅”而痛失狀元,可謂倒黴至極!

此人原本是狀元人選,卻因名字令朱棣“不悅”而痛失狀元!倒黴!

孫曰恭(1397~1445)字恭齋,號翼蓭,明朝永樂年間人。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孫日恭參加科舉最後一道考核——殿試,在殿試上,他發揮一如既往地穩定,憑著自己的真才實學,順利地得到了考官的青睞,並把他擬定為了第一名,如無意外,他將成為新科狀元,然而,他這即將到手的狀元終究還是泡湯了,因為朱棣插手了!

此人原本是狀元人選,卻因名字令朱棣“不悅”而痛失狀元!倒黴!

原來,朱棣在審閱考官們擬定報上來的進士名單時,對其他都沒有任何意見,唯獨對孫日恭作為狀元產生了異議,因為他將孫日恭的名字看錯了!而朱棣之所以會看錯,完全是古代寫字習慣所導致的。

此人原本是狀元人選,卻因名字令朱棣“不悅”而痛失狀元!倒黴!

要知道,古代寫字習慣和我們如今是不同的,我們如今寫字是習慣於從左至右橫著寫,而在古代,是習慣於從上到下豎著寫,正是因為這個豎寫的習慣,導致朱棣將孫日恭的名字看成了“孫暴”(日恭組成暴),而這個“暴”字恰恰又是朱棣所不願提及的敏感字眼,這是為何呢?

此人原本是狀元人選,卻因名字令朱棣“不悅”而痛失狀元!倒黴!

因為朱棣是通過造反、暴力奪取侄子朱允炆的政權而登上皇位的,同時,他在奪權之後又大肆屠殺過建文帝的大臣,而一度被天下人認為是個暴君,因此,他對“暴”字極為敏感與忌諱。

此人原本是狀元人選,卻因名字令朱棣“不悅”而痛失狀元!倒黴!

正是因為這樣,當朱棣將孫日恭看成“孫暴”之後,頓時感到“不悅”,一下子就對這個名字產生了無盡的反感與忌諱,於是便取消了孫日恭的狀元資格,另外選定了一名叫郉寬的考生作為狀元,孫日恭則被定為了第三名(即探花),眼看著即將到手的狀元就這樣飛了,著實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