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蘇聯為什麼把卡累利阿加盟共和國降級為俄羅斯治下的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國?

平安中國742


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國的前世今生,與歷史上俄羅斯試圖吞併整個芬蘭有關。同時也可以說明,為何歐洲國家普遍畏懼俄羅斯?


卡累利阿原屬於芬蘭土地。

芬蘭在歷史上長期臣服於瑞典,1809年沙俄打敗瑞典奪得了卡累利阿。1917年沙俄爆發十月革命政局不穩,芬蘭乘機宣佈獨立,並讓西卡累利阿脫離了俄羅斯(東卡累利阿仍在俄羅斯手裡)。新生的蘇聯紅色政府被迫承認。





蘇聯強大後又反悔,打起了再次吞併芬蘭的主意。1939年,納粹德國崛起並拿奧地利、捷克斯諾伐克、波蘭開刀,蘇聯擔心與德國相好的芬蘭威脅列寧格勒(聖彼得堡)安全,發起了侵略芬蘭的“冬季戰爭”並獲得慘勝,割取了芬蘭1/10(約4萬平方公里)土地。

蘇聯把奪得的芬蘭土地併入了俄羅斯手中的卡累利阿共和國。並在1940年升級為蘇聯卡累利阿—芬蘭加盟共和國,成為了蘇聯的第16個(一級)加盟共和國。

從這個命名就可以看出,蘇聯吞併芬蘭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幫助芬蘭奪回了東卡累利阿,1944年,蘇聯又將其奪回。

二戰後美蘇拉開冷戰對抗序幕,由於芬蘭不上美國的船(至今沒有加入北約),也不敢對東卡累利阿再有奢望。於是蘇聯放了芬蘭一馬,放棄了吞併芬蘭的念想。

1956年,蘇聯取消了卡累利阿—芬蘭共和國加盟共和國稱號,將其降回為俄羅斯管轄的卡累拉阿自治共和國。

二戰70年來,俄羅斯與芬蘭相處平安無事,芬蘭在俄歐之間右右逢源,日子過得相當滋潤。

但俄羅斯也不馬虎,他們把俄羅斯族群大量遷入卡累利阿,如今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國72萬人口中,俄羅斯族佔據了70%(如同烏克蘭克里米亞一樣),已令芬蘭無話可說。

題外話;若要論對俄羅斯的歷史仇恨,芬蘭顯然比烏克蘭更深!但芬蘭知道作為弱國應怎樣與“北極熊”鄰居打交道?這點,值得烏克蘭年輕總統澤連斯基認真思考!


諶人


這個問題真的是一言難盡,因為一個“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即包含了芬蘭的血和淚,也昭示了俄羅斯的貪與惡。

從15世紀的莫斯科大公國開始,俄羅斯領土急速膨脹,在短短400多年時間裡,俄羅斯領土猛烈擴張40多倍,達到了2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巨大規模,佔世界陸地面積的1/6。而這一成功的取得,使所有鄰國的深受其害,芬蘭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北歐國家,歷史上的芬蘭曾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卡累利阿地區作為芬蘭的一部分也歸於瑞典的統治之下。但隨著1617年俄瑞簽訂《斯托爾波沃和約》,瑞典將卡累利阿地區中正統派基督教信徒居住區,包括白卡累利阿和奧羅內卡累利阿地區割讓給沙俄,卡累利阿開始東西分治,西部被稱為西卡累利阿、芬蘭卡累利阿或瑞典卡累利阿,東部則併入沙俄成為卡累利阿共和國。

隨著瑞典的盛極而衰以及沙俄的不斷強大,芬蘭再度命途多舛。由於1808年瑞典在芬蘭戰爭中被沙俄擊敗,芬蘭被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佔領,隨後脫離瑞典成為沙俄治下的自治大公國,並由沙皇兼任大公直到1917年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後,俄國境內局勢風起雲湧,芬蘭趁機在1917年宣佈獨立。此時的蘇俄領導人列寧面對白軍威脅無處不在的情況,為不使芬蘭成為新的敵人,於是在自顧不暇的情況下,堅持“民族自決”原則,承認芬蘭民族獨立,芬蘭由此獨立建國,而此時的東卡累利阿地區繼續作為“卡累利阿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留在蘇俄版圖內。

按照列寧的設想,芬蘭獨立後應該和烏克蘭等東歐國家一樣建立蘇維埃政權,並繼續和蘇俄站在一起。但在德國等國家的支持下,芬蘭境內爆發了激烈內戰,所謂的“白軍”擊敗紅軍奪取政權,建立了不依附於蘇俄的芬蘭共和國。而隨著德國戰敗,芬蘭脫離德國控制。

面對這樣玩脫的局面,列寧自然心有不甘,畢竟列寧格勒和芬蘭咫尺之遙,如果歐洲國家通過芬蘭進攻蘇俄,後果不堪設想。但因為1918年3月和蘇俄與同盟國簽訂的《佈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規定蘇俄必須承認芬蘭獨立並從芬蘭撤軍,蘇俄失去了干涉芬蘭的機會。等到一戰結束,蘇俄反干涉戰爭勝利,雖然蘇俄準備通過支持芬蘭境內“紅軍”的方式顛覆芬蘭政權,但由於蘇波戰爭的慘敗以及列寧的去世,顛覆芬蘭行動不了了之。

等到斯大林領導蘇聯在1937年基本實現工業化,綜合國力大大增強時,芬蘭再度遭受巨大威脅。

自芬蘭獨立以來,蘇聯和芬蘭關係就非常緊張,雖然30年代蘇芬關係得到調整,但隨著法西斯勢力的崛起以及蘇聯無產階級革命輸出的趨勢,圍繞列寧格勒安全的蘇芬博弈再次拉開序幕。

1939年8月23日,蘇德簽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除規定兩國互不侵犯,還秘密劃定了各自在東歐的勢力範圍,其中芬蘭劃歸蘇聯。而蘇聯也在夥同德國瓜分波蘭後開始了東方戰線的建設,芬蘭開始進入斯大林的視野。

出於保衛列寧格勒的需要,蘇聯要求蘇芬簽訂互助條約,並要求交換領土,將卡累利阿地峽的俄芬兩國邊境北移40公里,把芬蘭灣內的幾個島嶼和雷巴契半島上的芬蘭領土割讓給蘇聯,蘇聯則將奧涅加湖西北兩倍於芬蘭所割讓地區的土地交給芬蘭。

蘇聯的提議看似很划算,實則很奸詐,因為漢科半島是芬蘭防禦蘇聯的天然屏障。所以當芬蘭選擇拒絕後,蘇聯急不可耐地發動了冬季戰爭。

但蘇聯在冬季戰爭中的不堪表現卻令西方國家大跌眼鏡,增強了德國閃擊蘇聯的信心。

戰爭初期,蘇聯扶持以奧托·威廉莫維奇·庫西寧為首的“芬蘭人民共和國”政府,企圖藉此煽動芬蘭的社會主義者反叛,但功虧一簣。

而攝於蘇聯的強大國力,佔據優勢的芬蘭選擇媾和,芬蘭將包括維堡、薩拉、貝柴摩、卡累利阿地峽等十分之一的領土劃歸蘇聯,蘇聯在1940年3月31日將“卡累利阿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升格為“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除將“芬蘭”加入國名,還將奪來的芬蘭領土併入該加盟共和國,其染指芬蘭的野心昭然若揭。

蘇德戰爭爆發後,芬蘭在德國支持下奪回蘇芬戰爭失地,但隨著二戰後期蘇聯反攻,這些土地得而復失。

不過因為二戰結束後冷戰的開始,芬蘭並未投向西方,這讓蘇聯失去了吞併芬蘭的理由。在這樣的情況下,“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作為吞併芬蘭前奏的共和國也就沒有了必要,所以在1956年,蘇聯選擇將其降格,仍然歸入俄羅斯聯邦。

而在蘇聯成立後奪取的土地如芬蘭、加里寧格勒、圖瓦、以及南千島群島等,之所以併入俄羅斯而不是其他加盟國,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因為這些土地作為“戰利品”,本身不具備“民族自決”的條件;更重要的在於此時的列寧,即“民族自決”的倡導者早已去世,即便有“民族自決”的條件,也沒有了與之相對應的環境,所以併入某個加盟國更為適合;

其次,因為斯大林作為“大俄羅斯”主義的擁躉,使“大俄羅斯”主義滿血復活,所以蘇聯實際上逐漸成了大號的俄羅斯。所以在蘇聯的整體利益面前,自然是俄羅斯優先,這些土地在選擇歸屬時也只能是俄羅斯;

最後,這些新加入的土地,本質上是沙俄時代的產物或者覬覦的目標,因此這些土地本質上或潛在意識裡也是屬於俄羅斯的,其他加盟國無權染指。

概括起來,作為蘇聯對外擴張的產物,“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不僅包含了蘇聯的野心,更囊括了芬蘭的屈辱。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您首先寫錯了一個決不能寫錯的專有名詞——這個“共和國”的國名。

被列入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不是“卡累利阿加盟共和國”,而是“卡累利阿-芬蘭加盟共和國”(俄語Карело-Фи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芬蘭語Karjalais-suomalainen sosialistinen neuvostotasavalta),關鍵在“芬蘭”上,而不是“卡累利阿”上。

沙俄時代芬蘭被吞併,十月革命後蘇俄曾試圖在芬蘭建立蘇維埃政權,並藉此繼續保持俄在當地的統治,但早已受夠“熊味”的芬蘭最終選擇了獨立。在這種情況下,有較多芬蘭人居住的卡累利阿地區就在1923年成立了一個俄聯邦下轄的、首都為彼得羅沃茨克的“卡累利阿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Каре́льская Автоно́мн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這個“共和國”只佔今天這個“卡累利阿共和國”面積的一部分,主體民族也是卡累利阿人而非芬蘭人,嚴格說,它和芬蘭的關係,充其量只是境內住了些沙俄時代遺留的芬蘭人而已。

1939年毛熊開始打起了吞併芬蘭的主意,並且居然理直氣壯(沒羞沒臊)地以“這樣可以確保列寧格勒安全”為由,要用一塊不毛之地,換取芬蘭歷史上民族發祥地之一——人口稠密且富庶的維堡等地,結果理所當然遭到拒絕,於是爆發了臭名昭著的蘇芬戰爭。

蠻不講理的蘇芬戰爭


1939年蘇芬戰爭talvisota爆發後,蘇聯胃口大增,希望完成十月革命後的“未竟事業”,用一個傀儡政權取代芬蘭曼納海姆政權,然後“自願”加入蘇聯,為此在這一年成立了一個國旗和芬蘭一模一樣的“芬蘭民主共和國”(Suomen Kansanvaltainen Tasavalta),總統則找了個蘇聯籍的芬蘭族人庫西寧(Otto Wille Kuusinen)。

故意設計得和芬蘭國旗一模一樣的傀儡國旗,和兩歲起就在俄生活的“芬蘭人的領袖”庫西寧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芬蘭進行了頑強抵抗,而蘇聯的行為受到全世界譴責,結果至1940年3月12日停戰,僅奪取了維堡等一部分芬蘭領土,“芬蘭民主共和國”難以收場,最後只好在1940年3月31日和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國合併,成立“卡累利阿-芬蘭共和國”,並升格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讓庫西寧當這個共和國的領導人,這樣做的目的,是顯示“這塊土地是芬蘭人自願併入蘇聯的、芬蘭人仍是這塊土地的主人”。

但這個煞費苦心的安排並未達到目的:芬蘭人仍然覺得是奇恥大辱,並在此後加入軸心國一邊參與了對蘇聯的進攻。儘管這次被芬蘭人稱作“繼續戰爭”Continuation War的賭博以失敗告終,但芬蘭仍然得到同盟國廣泛同情,並未喪失更多土地,並在戰後成為一個緩衝國。

在這種情況下,繼續保留一個頂著半個“芬蘭”名字的傀儡加盟共和國,就反倒會成為毛熊的恥辱紀念碑,於是蘇聯在赫禿時代恢復了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國,又踢回給俄羅斯聯邦,順便把從芬蘭搶來的、原屬卡累利阿-芬蘭共和國的維堡等領土,直接劃給了俄聯邦的列寧格勒州——他們當初不要臉皮地巧取豪奪,要的不就是這麼?

所謂“卡累利阿共和國”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релия,則是1992年3月31日才成立的、隸屬於俄聯邦的二級共和國(聯邦主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