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快進鍵”擁抱大灣區

<table> 按下“快進鍵”擁抱大灣區

江門城市發展日新月異。圖為五邑華僑廣場。鄭一見 攝

/<table><table> 按下“快進鍵”擁抱大灣區

位於江門新會的廣東軌道交通產業園。楊興樂 攝

/<table><table> 按下“快進鍵”擁抱大灣區

建設中的珠西綜合樞紐江門站,未來可期。楊興樂 攝

/<table>

江門蓬江區江心島,機器轟鳴,熱火朝天。11月1日,智慧城市展示中心、科創中心、科技產業園(一期)、玫瑰園人才公寓等四大項目在此同步動工。一座人才島正在加速蝶變。

在新會,珠西樞紐江門站的施工現場同樣如火如荼。這個廣東省第四大交通樞紐,匯聚深湛鐵路、廣珠城際、珠江肇高鐵等多條軌道交通線,預計於2020年建成使用。

這是江門按下“快進鍵”、擁抱大灣區的一線傳真。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進行曲”奏響,美好的藍圖正轉化為五邑大地上的生動實踐。江門將突出近期,謀劃長遠,“五箭齊發”,著力打造先進製造業強市、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沿海經濟帶開放高地、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窗口和宜居宜業宜遊高品質城市,構建協同發展新格局,加快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貢獻江門力量。

劍指先進製造業強市

提升能級量級

今年8月30日,在位於江門的廣東軌道交通產業園,由中車廣東軌道交通車輛有限公司(下稱“中車廣東公司”)生產的深圳地鐵6號線首列車首度亮相。

與此同時,佔地3000多平方米的動車組檢修基地正式奠基,可實現動車組本地批量化高級檢修。這也標誌著江門在軌道交通產業版圖上更進一步。

以中車廣東公司為龍頭,江門近年來加快建設軌道交通產業集群,推動廣東軌道交通產業園實現高質量發展。珠三角城際、廣珠城際CRH6型動車組,東莞地鐵2號線等地鐵車輛陸續從這裡“駛出”。

江門市新會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東軌道交通產業園已集合13家知名配套企業,形成每年新造400輛生產能力的全鏈條軌道交通車輛生產基地,未來將成為集製造、研發、物流、生活服務、工業旅遊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配套園區。

作為珠江西岸製造業重鎮,江門堅持工業立市不動搖,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打造先進製造業強市,重點在產業集群、科技創新、特色平臺上取得突破,不斷提升經濟的能級與量級。

江門將加快培育千億產業集群,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大健康、新材料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優化存量的基礎上,通過招商引資著力推進五大萬畝園區提質增效,積極承接深圳、廣州產業轉移,探索建立“廣深總部+江門基地”“廣深研發+江門轉化”產業合作體系,引進並落地一批投資10億元、20億元產業項目,謀劃50億元、100億元重大項目,力爭每年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

在科技創新領域,江門中微子實驗站是目前江門最重要的國家級科研平臺,相關單位正緊鑼密鼓開展地下實驗大廳的建設。江門將以此為依託,延伸大科學裝置的輻射帶動作用,謀劃建設中科院·中國(江門)國際科學小鎮。同時,以五邑大學為支點,積極融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環五邑大學創新生態圈。

銀湖灣濱海地區和人才島兩大平臺建設也在銜枚疾進:前者計劃引入有實力有經驗的央企或國際資本,高標準推動整體開發和產城融合,加快中科院新澳開物生物等一批啟動項目落地建設。後者動工項目已經達到39個,將打造為大灣區科技研發、技術轉移的重要支點和智慧城市建設標杆。

建設珠西交通樞紐

支撐經濟騰飛

1906年,由台山旅美華僑陳宜禧創建的新寧鐵路正式動工。這是第一條由中國人自行設計、自行施工、自籌經費建設的民營鐵路,也是全國最長的僑辦民營鐵路,在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

100多年後,交通強國的夢想照進現實。同樣在新會,珠西樞紐江門站建設穩步推進。建成後,這將是省內第四大軌道交通樞紐。四通八達的江門,將承擔起珠三角輻射粵西乃至大西南交通門戶的重要功能。

打造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是江門融入大灣區建設的關鍵。江門正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暢通對外聯繫通道,提升內部聯通水平,構建集高鐵、城市軌道、高速公路、港口、機場“五位一體”的海陸空綜合交通體系網絡,實現一小時通達大灣區樞紐機場、一小時通達大灣區主要城市、一小時通達市域主要城鎮。

江門還將織密城市快速路網,重點推動江門大道南、會港大道、濱江快線、發展大道東過江通道、臺開快線、G240新會段等項目建設,實現市內“毛細血管”無縫對接區域“主幹動脈”。

隨著交通基礎設施日益互聯互通,江門將高效對接廣深港澳四個中心城市,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將湧入江門,為江門高質量發展提供要素支撐。

江門籍僑胞、美國廣東僑胞聯合總會總理林建中說:“江門已經迎來‘起飛’的重要機遇。希望利用自身的資源和優勢,與家鄉在貿易、旅遊等方面加強合作,帶動系列產業發展。”

對接國際國內

邁向開放合作新高地

“做標書的環節省略了,投標的時間也節約了,方便很多。”去年6月29日,廣東省網上中介服務超市在江門啟動試運行並達成首單交易,中選中介機構負責人張棘高興地說。

近兩年來,江門改革成就斐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實事中事後監管等工作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和督查激勵;在全省首推商事登記“微信+智能化審批”,電子證照應用全面鋪開,全市開辦企業實現一天辦結;率先在全省實行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累計共287個項目試行承諾制;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今年預計減稅降費超過100億元。

營商環境的優化激發了市場活力。今年1—9月,江門新登記市場主體6.74萬戶,市場主體總量達51.3萬戶,總數同比增長19.86%。

接下來,江門要繼續深入對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推動與港澳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合作模式創新,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打造優質要素聚集的開放合作新高地。

對標最優最好最先進,充分借鑑廣深港澳經驗,江門將持續推進“多證合一”“證照分離”“雙隨機一公開”等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全面推進“一門集成”無差別受理,繼續拓展“粵省事·僑鄉行”服務的深度和廣度,全力打造“政務服務無堵點城市”,2020年底前實現政務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四個100%。

搶抓大灣區建設的機遇,江門還要加強與港澳經貿界的對接合作,推動三地“拼船出海”,攜手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積極申報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增創外貿發展新優勢。

以僑為橋連四海

共築華僑華人精神家園

幽幽潭江邊,中西合璧的建築林立,赤坎古鎮既流傳著關氏、司徒氏崇文尚義、競爭共榮的故事,也見證了《讓子彈飛》《一代宗師》等知名電影的誕生。這裡即將化身為粵港澳大灣區唯一古鎮類大型文旅項目。

去年11月,赤坎古鎮拉開整體保護開發大幕,建設集旅遊服務、文化展示、綜合配套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全域旅遊赤坎項目。

這是江門做好僑鄉文化資源挖掘保護、活化利用的縮影。

“僑”是江門最亮麗的城市名片之一,也是江門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的特殊紐帶。圍繞打造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窗口,江門將以僑為橋共建人文灣區。

今年11月13日至15日,首屆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暨粵港澳青年文化創意發展大會在江門舉辦,通過“一帶一路”文化遺產合作交流國際研討會等一系列活動,進一步搭建粵港澳大灣區和全球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平臺。

從江門、澳門、香港到馬來西亞沙巴、印尼雅加達、美國洛杉磯,世界江門青年大會不斷跨越,明年3月將首次踏足中美洲,“登陸”巴拿馬。多年來,大會加強了海外青年新生代與祖籍地的聯繫,為青年自身事業發展、江門經濟社會進步、增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交往作出了積極貢獻。

展望未來,江門將繼續擦亮“中國僑都”“開平碉樓與村落”等文化品牌,積極創建國家級僑鄉文化(江門)生態保護實驗區;依託五邑大學成立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推動江港澳三地合作開展僑鄉文化研究;加強與港澳及全球華僑華人社團的交流交往,打響“少年中國說”、世界江門青年大會等特色活動品牌;與廣深港澳聯合開發“一程多站”旅遊路線,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建設;打造華僑華人創業創新基地、文明互鑑交流典範和華僑華人精神家園。

推進“灣區通”工程

打造高品質城市

一連串數據印證了江門與港澳的深厚淵源:祖籍江門的香港居民佔比在20%左右,相當於每5—6位香港人中就有一位祖籍江門,總數超過百萬。在澳門,這個比例更高,平均每3位澳門人就有一位江門鄉親,總數在23萬左右。

從經貿投資的角度看,港商在江門投資的企業有3000多家,佔江門全市港澳及外商投資企業總數超五成;而澳門資本在江門累計投資企業931家,佔全市港澳及外商投資企業總數的10.28%。

在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教授蔡勇看來,江門要充分發揮僑鄉資源優勢,打造“中國第一僑鄉”升級版,積極爭取成為內地與港澳相關領域規則對接、政策對接的創新試驗區,為江門在大灣區建設中搶佔政策先機。

近年來,江門穩步推進江港澳民生福祉銜接,健全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港澳居民隨遷子女入學政策,港澳居民在江門市就業參保約7000人,實現創業約3000人;積極推進衛生醫療合作,3個項目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合作共識》;開展江港澳青少年交流120多批、1.4萬餘人次,結對港澳“姊妹學校”37所。

江門已明確,要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提升城市建設和社會治理的水平,打造宜居宜業宜遊高品質城市。

民生事業對接合作是重點。江門將圍繞港澳群眾反映迫切的問題,推動多領域標準互認、規則銜接、政策互通,便利三地群眾交流交往;深化教育合作,完善江港澳“姊妹學校”交流機制,保障港澳籍人員子女就學;做好港澳居民跨境就醫的政策銜接,支持江門市符合條件的醫院納入港澳政府在粵試點醫院範圍;推動灣區“社保通”工程,支持港澳居民按規定參加社保,享受與內地居民同等待遇。

■聲音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制度創新是激發江門發展潛力關鍵一招

江門所處的珠江西岸地區,作為廣東珠三角及港澳與粵西、中國大西南的銜接地帶,起著“承東啟西”的“中場”角色,具有重要的地緣優勢。珠西實現更大發展,勢必對粵西產生顯著的輻射帶動作用,進而助力廣東“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的構建,推動全省區域協調發展。因此,看待江門和珠西的發展,不能囿於一隅,要從廣東整體發展版圖的視野來分析。

在珠西地區,無論從土地資源、地理區位,還是製造業基礎,我更加看好江門的發展空間和後發優勢。

首先,在地方產業發展定位方面,江門起步較早,目標明確,較早規劃建成一批產業園,為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以及大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奠定了基礎。而且,江門土地開發強度不高,在城市與產業發展上擁有較大空間。

其次,江門較早與深圳、澳門等城市開展對接合作,先人一步主動承接對方外溢的產業和科技創新資源。這些年來,江門高新區主動對接深圳的科技、產業、資金,承接深圳特別是南山區的產業轉移,在其中尋找適合移植和孵化的項目,成為深圳產業溢出及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在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這種城市間的協同發展,會更加順暢和頻繁。

另外,珠西與粵西連接最為直接的城市正是江門。隨著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深茂鐵路深江段等跨珠江口通道的建成通車或加速推進建設,江門軌道交通可以實現從支線到主線再到樞紐的跨越式發展,這將更加凸顯江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聯繫粵西的樞紐門戶地位。

需要指出的是,在已有發展成果基礎上,江門全面建設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仍有不少工作要做。其一,更好地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江門打造先進製造業強市,推動產業集群,除了政府做好引導規劃外,同時要發揮好市場作用,破除束縛市場主體活力、阻礙價值規律充分發揮作用的弊端,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尤其要培育一批“領頭羊”企業。

更重要的是,大力推進制度創新,這是激發江門發展潛力的關鍵一招。比如,江門提出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醫療養生基地,但目前大灣區內醫療合作面臨的政策以及人才瓶頸仍相對明顯。江門如果能率先推進藥品跨境、醫師執業管理、金融、知識產權等領域的制度創新,破解粵港澳醫療合作涉及的法律問題以及由其所衍生出來的人才瓶頸,並聯合灣區內其他城市一同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就有機會成為大灣區跨境醫療合作的“試驗田”。

在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彼此間優勢互補、融合發展。只要江門的營商環境足夠好、制度創新到位、市場機制作用足夠充分,人才、資金、技術等各類生產要素可以快速從大灣區內得到補充,推動珠西快速崛起。

■對話

廣東省政協委員、澳門江門同鄉會會長、東望洋集團董事長甄瑞權:

樹立江澳合作樣本

從江門市區出發,驅車十幾分鍾可以來到濱江新城產業園,一座帶有濃郁葡國風情的建築格外引人注目。這裡是東望洋(江門)食品有限公司,廠區設計靈感來自於東望洋集團董事長甄瑞權。

2011年的一次回鄉考察,讓在澳門打拼了二十餘載的甄瑞權眼前一亮,萌發了在家鄉投資食品產業的計劃。2014年底,項目一期工程落成試產,東望洋品牌在江門較快地打響了知名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推進,江澳合作日益升溫,這讓甄瑞權看到了更為廣闊的事業前景。

將在江門開展第二期投資

問:您個人發展的經歷是怎樣的?

甄瑞權:從五邑大學畢業後,我進入澳門一家中資機構工作。1999年,我開始創業,選擇的是房地產和酒店領域。2003年,內地開放部分省(市)居民個人赴港澳旅遊。之後,澳門的內地遊客數量快速增長,為手信批發零售帶來廣闊的市場。於是,我選擇進軍食品行業,主打歐式麵包及葡式餅食手信,兼具澳門特色。

隨著連鎖分店數量增多,餅廠在澳門的產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為擴大產能以配合產品出口外銷,同時考慮拓展內地市場,我決定建設一座新的生產基地。

問:為什麼回江門投資?

甄瑞權:多年來,我一直在尋找機會回內地投資。2011年,經過一番考察,我有了回鄉投資食品行業的念頭,並在2013年完成工廠選址,2014年初開工建設,同年底一期工程落成試產。

當初選中江門,主要基於幾點考慮。其一,我經常來往江門與澳門,親身感受到江門的發展速度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其二,當地政府服務企業的意識強,為港澳創業者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再者,我出生在開平,又畢業於由僑胞集資捐建的五邑大學,心裡的家鄉情結很深。

這幾年,江門湧現出不少新商城,城市商業氛圍更濃了,外地遊客也多了,這給東望洋等食品企業帶來了市場新機遇。

問:未來您有什麼發展規劃?

甄瑞權:我們將開展第二期投資。整個項目的投資額預計為3.8億元左右。我的設想是,立足江門,把澳門的特色食品,以及國際一流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生產技術帶回來,並整合僑鄉優勢資源,將東望洋發展成為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民族食品品牌,打造江澳合作的樣本企業。

支持澳門青年來五邑創新創業

問:您還有另一個身份——澳門江門同鄉會會長。

甄瑞權:這是我的第二個會長任期。目前,澳門江門同鄉會擁有6萬多名五邑籍會員。他們不少在江門、澳門都有投資項目。每個月,同鄉會都會舉辦兩三場比較重大的活動,做好在澳鄉親的聯誼,講述“一國兩制”的澳門故事,傳承愛國愛澳愛鄉的傳統,助力澳門和諧穩定。

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澳門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同鄉會的重要工作目標。每年,同鄉會都會組織約一萬名澳門居民,回內地進行民間交流,讓更多澳門人增進對祖國的認知,瞭解大灣區的產業發展潛力和創業機遇,增強在澳鄉親,尤其是青年的家國情懷。

此外,同鄉會也在積極推動澳門與江門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支持、服務澳門青年來江門等大灣區城市發展,為他們創造更多施展才華的空間。

問:當前江門與澳門的合作,面臨哪些機遇?

甄瑞權:江澳地緣相近,歷史淵源深厚,文化、習俗相近,超過30%的澳門居民祖籍地為江門,兩地具備良好的合作基礎。澳門現代服務業、旅遊業、會展業發達,但土地資源缺乏,老齡化相對明顯,而江門土地資源豐富,環境優美,兩地可以形成優勢互補。

比如,江門旅遊業與酒店業的人才,可以通過澳門輸入,或派人到澳門進修。以食品製造業為例,澳門有著悠久的食品產業發展史,國際知名度高,又是單獨關稅區和自由港。因此,可以考慮把江門作為生產基地,澳門作為出口基地。

我相信,隨著大灣區建設推進,江澳合作會更加便捷、順暢。

問:對江門的發展,您有何建議?

甄瑞權:作為“中國僑都”的江門,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提供相對優惠的稅收政策、創造寬鬆的創業環境等方式,吸引更多僑商回鄉發展。此外,江門可以借鑑澳門旅遊宣傳手法,舉辦音樂、美食、藝術、體育、娛樂等方面的文化節,把僑鄉特色文化推向國際,探索建立本土文化品牌,提升江門城市形象與吸引力。

撰文:胡良光 龔春輝 戴惠甜 陳舒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