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百議堂”: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探訪“百議堂”: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評,以社會化、法治化、專業化、德治化建設為基礎,由基層群眾唱主角,把農村矛盾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成為一劑村民調處糾紛的“藥方”,“百議堂”的作用真不小。

“百議堂”是“百姓議事堂”的簡稱。江蘇省溧陽市司法局局長沈健清介紹,溧陽市近年來在村級普及“百議堂”,三年多來,調解糾紛8700餘起,榮獲2018年度中國十大社會治理創新獎。近日,記者近距離探訪“百議堂”。

村民們信賴的“主心骨”

魚米之鄉的溧陽,橫亙在寧杭生態經濟帶上,數千年農耕文明所承載的江南鄉韻,成為現代人們心中的“詩和遠方”。

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詩和遠方”的呼喚,自然稟賦的延伸,催生了溧陽特色田園鄉村的建設。在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村——上興鎮牛馬塘村,“百議堂”在建設初期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有了“百議堂”就有了“主心骨”。族中長老、村民代表、生產隊長等35名“百議堂”成員耐心勸導,引導農民合法表達利益訴求,3個多小時過後,終於有了結果:26票同意,9票反對,拆遷補助方案終於獲得了通過。

“農村工作難開展,很多情況是一開始村民們你一句、我一句,形成不了統一意見,而支部倡議組織‘百議堂’來協商有助於問題的解決。”牛馬塘所在餘巷行政村黨總支書記蔣志敏感觸很深。田園鄉村建設之後的一些涉及群眾利益的工作,同樣通過“百議堂”來“裁決”,順民意,接地氣,進展就快多了。

如今牛馬塘特色田園鄉村已初具芳容,處於曹山省級旅遊度假區腹地紅利優勢開始慢慢釋放出來:現在平均日遊客達上千人次,6戶村民自己辦起了農家樂;“曹山花居”作為高端民宿,開始轉移村裡的富餘勞動力;薯類產品的深度開發,也給村民們帶來諸多實惠。

“百議堂”贏得村民們的信任和擁戴,現在溧陽在全市範圍內大力開展的“美意田園”五項行動,很多前期工作的解決都藉助於“百議堂”。

百姓的“撓頭事”自己解

埭頭鎮是溧陽市首個全國文明鎮,清朝“三朝元老”史貽直是埭頭人,他曾任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等職,在史侯文化影響下,埭頭鎮的民風淳樸、鄉風和諧。

鎮裡在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國前列,埭頭鎮的埭頭村曾經首創出一套“三制”治村的良策,即村級事務參事制、重大事務票決制、考評村幹部上下雙票制。

“百議堂”解決百姓“撓頭事”。該鎮餘家壩村一對兄弟共有一塊土地被徵用,補償款分配不下來,同村人幫忙勸著也沒用,拖了八年後,兄弟倆請村委出面協調。村黨支部書記朱儁左思右想該由誰出面。

最後他將整個行政村數十名“百議堂”理事名錄拿出,請兄弟倆通過“點菜”方式選出住在周圍自然村的七八名理事,經過調解,很快這件拖了八年的問題迎刃而解。

這樣變“單科門診”為“專家會診”,“單打獨鬥”為“兵團作戰”的調解模式,提高了化解糾紛的質效。

除了“菜單式”選擇“百議堂”理事幫助協處矛盾糾紛,餘家壩村“百議堂”還提供多種新模式:群眾沒空來村委,理事們就“上門服務”;農忙時節,沒空兒,只需要一個電話,理事們可以“預約服務”,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

近年來,埭頭鎮在重點工程、農村治汙、土地整治等方面開展了很多工作,基本都在農村、牽涉諸多群眾利益。該鎮摸索出一套工作方法:尊重群眾利益訴求,通過“百議堂”理事第一時間將問題反映到村民小組,而後再到村支部、村委,藉助“百議堂”在第一時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溧陽市將落實好農村治理的“繡花功夫”,總結提煉經驗做法,為全市所有行政村“百議堂”進行一次升級。

議出鄉村和諧新氣象

在實踐中,“百議堂”能否長久有效運行,真正發揮作用,關鍵點在哪些方面?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聽到了基層這樣一些聲音。

2014年,“百議堂”在戴埠鎮新橋村一炮打響,“新橋模式”一時間成為全市175個行政村的標杆。

村黨總支副書記、“百議堂”主創人員之一的王根榮告訴記者,當初土地確權工作佈置下來,由於當年種糧的效益比較低,很多農戶都把田拋荒,或者送給其他農戶耕種,大部分都是農戶之間的口頭約定,確權難度很大。

在鎮黨委支持下,新橋村創新提出“百議堂”這一做法,很快將24個村民小組的土地確權問題解決了,繼而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關注,將“百議堂”在全市範圍內推開。

而今,“百議堂”被市委、市政府賦予了新的內涵,原本只為解決土地權益問題的“百議堂”,日臻完善,一套更加科學管用的機制正在更新迭代中。

“‘百議堂’議出農村和諧新氣象。”溧陽市司法局副局長吳旭輝告訴記者,為深化“百議堂”工作,溧陽市抽調法律顧問、退休老幹部、老教師和公道正派、威望高的家族長輩等群眾工作骨幹力量,充分發揮政策解釋、法律諮詢等功能,回應群眾訴求,堵住矛盾糾紛產生源頭。

在此基礎上,與全市網格化治理相結合,突出“百議堂”在調處化解矛盾糾紛方面的基礎作用,兼具收集社情民意、開展議事協商、營造文明鄉風等功能,做到基層治理“耳聰目明”,將矛盾發現在基層、化解在一線。

無論在哪,人才都是發展的關鍵因素。為了推動“百議堂”成員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溧陽市多措並舉,建立百名人才智庫,提供法律、政策方面專業人才支撐;編纂若干農村土地矛盾糾紛的事例彙編,提供法律案例支撐;搭建鎮司法所為主的“一所五站點”,提供工作平臺支撐等,打造具有地方特點、體現時代特徵、可複製推廣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張全連 史裕華 李文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