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您的愛車“霧濛濛”,原來如此

相信很多開車的朋友都有這樣的體驗。冬天,開車外出時,不一會兒,緊閉的車窗上就會變得霧濛濛的,透過前面的車窗玻璃,什麼也看不清,嚴重影響了人開車的視野。用手摸一下,玻璃是溼的,有水。

其實在夏天,車窗也會變得“霧濛濛”。夏天行車時,由於天氣炎熱,人們往往會關閉車窗,開啟空調,降低車內的溫度。當車速減小或者是車停下時,就會發現車窗變得“霧濛濛”的。用手摸車窗的內壁,玻璃上沒有水;如果摸車窗的外面,玻璃是溼的。

怪不得您的愛車“霧濛濛”,原來如此

這是怎麼回事呢?是什麼讓您的愛車“霧濛濛”?應該怎樣預防和處理呢?

是什麼讓愛車“霧濛濛”?

“罪魁禍首”是水蒸氣。

冬天氣溫較低時,人們開著愛車外出,車窗往往是緊閉的。車內的溫度高於外面的,而車窗玻璃隨氣溫降低而降低。車內的人在呼吸的過程中,從口中人呼出大量的水蒸氣,這些水蒸氣遇到冷的車窗玻璃就會放熱液化成小水珠,這些小水珠附著在車窗玻璃上就會使玻璃變得“霧濛濛”的。小水珠在車窗的裡面。

如果是夏天,由於天氣炎熱,氣溫較高。人們行車外出時,常常是關閉車窗,開啟空調,降低車內的溫度。此時,車內的溫度低於外面的溫度,車窗玻璃隨車內溫度的降低而降低。車外面的水蒸氣遇到冷的車窗玻璃就會放熱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玻璃上,從而使車窗變得“霧濛濛”。小水珠在車窗的外面。

怪不得您的愛車“霧濛濛”,原來如此

外出自駕旅遊的人們會深有感觸。開車從山頂到山腳的途中,車窗上有時就會變得“霧濛濛”。這是因為山頂的氣溫低,車窗玻璃的溫度也低,下山的過程中,氣溫越來越高,山下的水蒸氣遇到冷的車窗玻璃就會放熱液化而成小水珠,附著在車窗玻璃上,因而車窗也會變得“霧濛濛”。

分析以上三種情況,可以看出,之所以會變得“霧濛濛”,它們的共同之處就是水蒸氣遇冷放熱液化成小水珠。因此,是水蒸氣讓您的愛車變得“霧濛濛”。

我讓您的愛車“亮晶晶”

從物理學的角度講,車窗玻璃“霧濛濛”,這是一種熱學中的液化現象,它發生的條件就是“遇冷放熱”。如果要預防出現這種情況,第一種方法就是要讓車窗玻璃“不冷”;第二種方法就是使水蒸氣和玻璃的溫度相同。使水蒸氣沒有放熱的條件,這樣水蒸氣就不會液化成水,也就不會出現“霧濛濛”。

怎樣能讓您的愛車在行駛途中不會出現“霧濛濛”的情況呢?一旦出現該如何處理呢?

1、用愛車上的空調進行預防和處理。

怪不得您的愛車“霧濛濛”,原來如此

冬天開車上路時,開啟空調,出暖風,並調到前窗除霧模式,讓暖風從前擋風玻璃下吹出。這種方法就是讓車窗玻璃“不冷”,讓車內的水蒸氣無法放熱液化成小水珠。同時玻璃上的小水珠也會在暖風的作用下,快速汽化變成水蒸氣消失。(水的溫度越高,水的表面空氣流動越快,水蒸發得也越快)

有的人說,用冷風也可以,儘管暫時能去霧,但是我覺得不合適。一是由於冬天,氣溫低,如果吹冷風,人冷得受不了;二是冷風吹過,玻璃還是冷的,水蒸氣還會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玻璃上面,不能解決根本性的問題。

因此,我認為冬天較好的去霧辦法是讓車內的空調吹暖風。

如果是夏天呢?我認為只要車內的空調溫度不要調得太低,車窗玻璃上的霧就不會太明顯。如果車在行駛過程中,只有少量的霧,在風力的作用下,車窗上的水珠也會很快蒸發。如果霧水確實很大,也可以用雨刮器。

2、開啟車窗,通過車內外的空氣對流,減小車內外的溫度差。這種方法就是使水蒸氣和玻璃的溫度相同,使水蒸氣沒有放熱的條件。這種方法省錢、省油,效果好。

怪不得您的愛車“霧濛濛”,原來如此

3、使用防霧劑。市面上有售的防霧劑,需要時噴灑在車窗內壁上(夏天在外壁上),用抹布塗抹,擦乾。它的作用是減小玻璃上水珠的表面張力,不讓水形成水珠,而是讓水從玻璃上及時流下來。

4、自制防霧劑。用洗潔精和水1:10勾兌,混勻後,用抹布塗抹在玻璃上,擦乾。效果也挺好。

5、我的建議。一是建議生產車窗玻璃的製造廠商,在玻璃中夾一些電阻絲,需要時讓玻璃能發熱,不會使溫度太低。二是建議生產車窗玻璃的製造廠商,生產雙層玻璃,中間是真空。這樣它就具有了隔熱性能,無論冬天還是夏天,車窗玻璃的內壁總是與車內的溫度相同,車窗玻璃的外壁總是與車外的溫度相同,這樣無論怎樣,車內外的水蒸氣都不會液化。也就不會有車窗玻璃“霧濛濛”的現象了。

怪不得您的愛車“霧濛濛”,原來如此

溫馨提醒:如果車窗玻璃上有霧,一定要先清理乾淨再行駛喲!

總之,預防車窗玻璃上出現霧的辦法就是不要讓玻璃太冷,或者是減小車內外的溫度差。具體的辦法就是利用車內的空調系統、防霧劑和抹布等。

本文中撰述的辦法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如果行家裡手有不同的見解,或者是有更好的辦法,請分享給我們。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