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您的爱车“雾蒙蒙”,原来如此

相信很多开车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验。冬天,开车外出时,不一会儿,紧闭的车窗上就会变得雾蒙蒙的,透过前面的车窗玻璃,什么也看不清,严重影响了人开车的视野。用手摸一下,玻璃是湿的,有水。

其实在夏天,车窗也会变得“雾蒙蒙”。夏天行车时,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往往会关闭车窗,开启空调,降低车内的温度。当车速减小或者是车停下时,就会发现车窗变得“雾蒙蒙”的。用手摸车窗的内壁,玻璃上没有水;如果摸车窗的外面,玻璃是湿的。

怪不得您的爱车“雾蒙蒙”,原来如此

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什么让您的爱车“雾蒙蒙”?应该怎样预防和处理呢?

是什么让爱车“雾蒙蒙”?

“罪魁祸首”是水蒸气。

冬天气温较低时,人们开着爱车外出,车窗往往是紧闭的。车内的温度高于外面的,而车窗玻璃随气温降低而降低。车内的人在呼吸的过程中,从口中人呼出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就会放热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附着在车窗玻璃上就会使玻璃变得“雾蒙蒙”的。小水珠在车窗的里面。

如果是夏天,由于天气炎热,气温较高。人们行车外出时,常常是关闭车窗,开启空调,降低车内的温度。此时,车内的温度低于外面的温度,车窗玻璃随车内温度的降低而降低。车外面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就会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上,从而使车窗变得“雾蒙蒙”。小水珠在车窗的外面。

怪不得您的爱车“雾蒙蒙”,原来如此

外出自驾旅游的人们会深有感触。开车从山顶到山脚的途中,车窗上有时就会变得“雾蒙蒙”。这是因为山顶的气温低,车窗玻璃的温度也低,下山的过程中,气温越来越高,山下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就会放热液化而成小水珠,附着在车窗玻璃上,因而车窗也会变得“雾蒙蒙”。

分析以上三种情况,可以看出,之所以会变得“雾蒙蒙”,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因此,是水蒸气让您的爱车变得“雾蒙蒙”。

我让您的爱车“亮晶晶”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车窗玻璃“雾蒙蒙”,这是一种热学中的液化现象,它发生的条件就是“遇冷放热”。如果要预防出现这种情况,第一种方法就是要让车窗玻璃“不冷”;第二种方法就是使水蒸气和玻璃的温度相同。使水蒸气没有放热的条件,这样水蒸气就不会液化成水,也就不会出现“雾蒙蒙”。

怎样能让您的爱车在行驶途中不会出现“雾蒙蒙”的情况呢?一旦出现该如何处理呢?

1、用爱车上的空调进行预防和处理。

怪不得您的爱车“雾蒙蒙”,原来如此

冬天开车上路时,开启空调,出暖风,并调到前窗除雾模式,让暖风从前挡风玻璃下吹出。这种方法就是让车窗玻璃“不冷”,让车内的水蒸气无法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同时玻璃上的小水珠也会在暖风的作用下,快速汽化变成水蒸气消失。(水的温度越高,水的表面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得也越快)

有的人说,用冷风也可以,尽管暂时能去雾,但是我觉得不合适。一是由于冬天,气温低,如果吹冷风,人冷得受不了;二是冷风吹过,玻璃还是冷的,水蒸气还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上面,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因此,我认为冬天较好的去雾办法是让车内的空调吹暖风。

如果是夏天呢?我认为只要车内的空调温度不要调得太低,车窗玻璃上的雾就不会太明显。如果车在行驶过程中,只有少量的雾,在风力的作用下,车窗上的水珠也会很快蒸发。如果雾水确实很大,也可以用雨刮器。

2、开启车窗,通过车内外的空气对流,减小车内外的温度差。这种方法就是使水蒸气和玻璃的温度相同,使水蒸气没有放热的条件。这种方法省钱、省油,效果好。

怪不得您的爱车“雾蒙蒙”,原来如此

3、使用防雾剂。市面上有售的防雾剂,需要时喷洒在车窗内壁上(夏天在外壁上),用抹布涂抹,擦干。它的作用是减小玻璃上水珠的表面张力,不让水形成水珠,而是让水从玻璃上及时流下来。

4、自制防雾剂。用洗洁精和水1:10勾兑,混匀后,用抹布涂抹在玻璃上,擦干。效果也挺好。

5、我的建议。一是建议生产车窗玻璃的制造厂商,在玻璃中夹一些电阻丝,需要时让玻璃能发热,不会使温度太低。二是建议生产车窗玻璃的制造厂商,生产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这样它就具有了隔热性能,无论冬天还是夏天,车窗玻璃的内壁总是与车内的温度相同,车窗玻璃的外壁总是与车外的温度相同,这样无论怎样,车内外的水蒸气都不会液化。也就不会有车窗玻璃“雾蒙蒙”的现象了。

怪不得您的爱车“雾蒙蒙”,原来如此

温馨提醒:如果车窗玻璃上有雾,一定要先清理干净再行驶哟!

总之,预防车窗玻璃上出现雾的办法就是不要让玻璃太冷,或者是减小车内外的温度差。具体的办法就是利用车内的空调系统、防雾剂和抹布等。

本文中撰述的办法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如果行家里手有不同的见解,或者是有更好的办法,请分享给我们。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