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系列解讀之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

“國家治理效能”“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在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五千多字的公報中,有不少重要提法值得關注。本期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系列解讀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

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系列解讀之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

如何讀懂總體目標中的三個時間點?

全會提出了“中國之治”時間表——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這個總體目標實際上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兩步走’發展戰略的進一步細化和拓展。總體目標在三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提出了不同的任務。從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兩步走的發展戰略來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與十九大報告相呼應,進一步細化和拓展了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戰略目標。

如何理解公報提出的十三個顯著優勢?

全會強調,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公報中提出的十三個“顯著優勢”是對中國國家治理的制度經驗的系統總結,涵蓋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民生制度、人才制度、軍事制度、外交制度等多個領域,這些制度的形成凝聚了全黨智慧,經受了歷史和時代的檢驗,是支撐中國之治的基礎性制度安排,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本制度支撐。十三個“顯著優勢”所對應的制度是中國在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是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之基,是行之有效的“好制度”。

如何認識這一全黨的重大戰略任務?

全會強調,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凸顯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維度”和“制度自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的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兩者相輔相成,構成統一的整體,只有將二者有機聯繫起來,轉化為國家治理的效能,才能更好的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充分發揮各個治理主體的有效功能,實現治理主體各歸其位、各盡其能、良性互動、有序循環,打造了一種新型的現代國家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