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這個“不討喜”的女人,我被她圈粉了

作者丨山野

《奇葩說》裡,牛人很多。

他們觀點新穎,金句頻出,通俗易懂。

在妙語連珠中,你笑著理解其中的含義。

可有一個人的發言,需要你全神貫注地傾聽。

她語速很快,說辭不是很接地氣。

高頻詞的專業術語,也不太討喜。

穿著簡單,自嘲自己長得很理性。

看起來毫無攻擊力,實際上是個“狠角色”。

以至於你會有這樣的感覺:

“明明看的是綜藝,怎麼像在認真聽講?”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人——

詹 青 雲

《奇葩說》這個“不討喜”的女人,我被她圈粉了

01

注意到詹青雲,是因為她身上的標籤。

哈佛女博士,妥妥的學霸。

職業律師,拿年薪的那種。

華語辯論賽最佳辯手,吵架很難吵贏她。

然而......

華麗標籤的背後,是微寒的出身。

詹青雲是山區走出來的孩子,

學習是她人生上行的唯一途徑。

高考考進港中文大學,讀政治經濟學,

因為導師說的——

「政治學只分析問題,不解決問題」,

詹青雲希望自己能「有所學」,且「有所為」。

於是她決定去哈佛讀法律系。

為了湊夠學費,甚至不惜貸款100萬。

如果說,學法律是為了促進公平,伸張正義。

幫助更多無力打官司的人。

那《奇葩說》裡辯論,則是通過表達的方式,

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理解,

讓更多人學會深度思考,不人云亦云。

《奇葩說》這個“不討喜”的女人,我被她圈粉了

02

被詹青雲圈粉,是因為有這樣一個辯題:

情侶吵架,究竟是「誰錯誰道歉」,

還是「男生先道歉」。

從生物學角度,詹青雲這樣分析:

“從生理結構上來說,

男生分泌血清素的速度和密度都比女生快。

血清素可以幫助我們儘快平復情緒,

所以男生更容易從情緒裡走出來。”

“從社會結構上來說,

女生相對依賴家庭,安全感較匱乏。

更容易沉溺於消極情緒。

因此,更快從情緒中掙脫出來的男性,

如果能主動道歉。

與其說是在認錯,不如說是一種關懷。”

為此,她舉了生活中的例子:

“很多情侶之所以決定和對方相守此生,

往往來自於一些不經意的瞬間。

比如吵架後,男朋友笨拙地做了一桌飯菜,

和女孩說“別生氣了,吃飽了才有力氣罵我。”

恰恰是這些微小卻觸動人心的瞬間,

才證明了“道歉並不意味著卑躬屈膝,

而是我不願再讓爭吵傷害我們的關係,

是傳遞我最在乎的人終究是你。”

《奇葩說》這個“不討喜”的女人,我被她圈粉了

看完這段話,馬上轉發給了另一半。

也很想告訴對方:

情侶吵架並不是非要站在對立面,

去爭出個是非對錯。

而是站在同一邊,解決問題,打破隔閡。

畢竟,

很多時候並不需要你去講大道理說服我,

而是一個「想要主動和解的態度」,就夠了。

03

有一道辯題,

讓我看到詹青雲精英身份下的慈悲情懷。

「有一瓶可以消除悲傷的水,要不要喝?」

乍一看辯題,很魔幻,很不現實。

可持反對立場的詹青雲,讓我看清了事情的本質。

她先舉了一個例子:

“有一種孩子,他們生下來就患有

先天性痛覺缺失。

他們感受不到肉體上的痛苦,

他們可以把手伸進沸騰的熱水裡,

不用麻醉就能進行手術。”

可這樣真的好嗎?

“患有無痛症的孩子,其實非常脆弱。

絕大多數活不到成年,因為他們感覺不到痛苦。

無法協調身體,學會規避風險。

而精神上的痛覺,也是一樣的。”

只有感受過疼,才會痛定思痛。

醍醐灌頂。

回想一下,現實中讓你一夜之間長大的事情。

“失敗、失戀、失業、疲憊、生老病死......”

這些讓人極度悲傷的事,只有在疼痛過後,

才能淬鍊出更頑強的自己。

就像那句話:凡是經歷,結尾饋贈。

《奇葩說》這個“不討喜”的女人,我被她圈粉了

接著,詹青雲並沒有把問題侷限於個人。

她有一種慈悲之心,格局也更為寬廣:

“「戰爭」這樣更大的悲傷,更可怕。

如果有一天我們忘記了戰爭的苦痛,

那麼我們會擁抱和平嗎?

就像《西線無戰事》裡寫的那樣——

死者的遺囑不是要報仇,而是要永遠不再有。”

不要忘記悲傷這件事,

實際上就是提醒我們,要學會“共情”。

想想那些曾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惡性事件。

我們最應該做的,不僅僅是指責和說教,

而是要站在悲傷者的立場上,

感受他們經歷的苦難,警醒自己不要去傷害別人。

因為:“沒有傷悲,就不會有慈悲。”

所以,我們要感謝悲傷。

“時間就像一杯水,

它會沖淡我們的悲傷。

但它不該是一杯忘情水,

我們最後選擇的,是和自己的悲傷和解。

因為那曾經使我悲傷的一切,

也是我最熱愛的一切。”

《奇葩說》這個“不討喜”的女人,我被她圈粉了

04

這個世界上,有才、有錢的人很多。

但願意去真誠幫助弱勢群體的人,卻很少。

有這樣一個辯題:

「高薪不喜歡」和「低薪很喜歡」的工作,

你選哪個?

很多人或許會說,當然選高薪啊。

為了生活,為了車子房子孩子,

我們必然會向金錢低頭。

但詹青雲的表達,讓我反思了這樣的價值觀。

她先是科普了一個職場邏輯:

不喜歡的工作,無論高薪還是低薪,

都是不會長久的。

“我們每天面對老闆的時間,

比面對自己的愛人還要多。”

如果你從事的是一份不喜歡的工作,

無論你內心多強大,多麼會偽裝,

哪怕你能騙過所有人,但終究騙不了自己。

“高薪可以把我綁定在座位上,

但她不能把我綁定在創造上。

只有喜歡,才能帶來創造,

創造,最終才能累積成財富。”

《奇葩說》這個“不討喜”的女人,我被她圈粉了

最重要的是,詹青雲有一種家國使命感。

覺得自己求學時期所積累的知識,

並不只是為己所用,而是要幫助更多人。

她慷慨激昂地說:

“如果有人願意放棄那些錢,當一個傻子。

去為普通人提供一點幫助,

難道他連你我的一個鼓勵都得不到嗎?”

《奇葩說》這個“不討喜”的女人,我被她圈粉了

很多人以為她站著說話不腰疼。

實際上她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人。

大學時期,她會主動去山區支教

在山裡和小朋友一起生活了很久,

不為別的,就是想幫幫那裡的孩子。

畢業後,她一邊賺錢還貸款。

一邊抽出時間為弱勢群體提供免費的法律援助。

並不是做做樣子,而是建立了援助平臺,

去更長期地幫那些打不起官司的人。

《奇葩說》這個“不討喜”的女人,我被她圈粉了

因為她,我在一個「精英」身上,

看到了一絲人情味。

05

詹青雲最讓我佩服的,不僅是才華和能力。

還有她能在眾人皆醉的時代,

保留一份「清醒」的認知。

就拿大家最愛的網上購物來說吧。

很多人都有過「買買買」的經歷,

購物既能帶來快感,也能帶來壓力。

前段時間看過一個新聞,

90後人均負債達到12.9萬元。

很多人爽過之後,無力償還借貸,悔不當初。

詹青雲就分析過這個問題:

追求「精緻」生活而進行的過度消費,

是你真正想要的嗎?

“同樣口味的兩個奶茶店,有一家就是網紅。

同樣難吃的兩塊蛋糕,有一個就是爆款。

同樣在湖邊發呆,有的是發呆,有的則是浪漫。”

說白了,這些精緻的概念都是商家締造的。

在他們的刺激下,

我們才會去買用來蓋泡麵的kindle,

躺著玩手機的瑜伽墊,

網紅跑鞋放在櫃子裡吃灰。

是什麼時候,讓我們覺得自己和精緻的距離很近?

“就是下單的那一瞬間。”

《奇葩說》這個“不討喜”的女人,我被她圈粉了

她提醒我們,不要成為商家的提線木偶。

“我們表面上過著自己喜歡的,

光鮮亮麗的生活。

靠透支未來,借貸消費,分期付款的方式,

維繫著表面的精緻。

可是我們每天帶著一串串的數字焦慮醒來,

真的能感覺到開心嗎?”

看完這段話,我也反思了自己的生活。

購物車裡的商品,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曾經買過的東西,到底有沒有物盡其用?

又有多久,沒有存錢的意識了?

《奇葩說》這個“不討喜”的女人,我被她圈粉了

或許,這就是詹青雲帶給我的一些思考。

關於愛情、職場、消費、生活...

她讓我明白,原來那些束之高閣的知識,

竟然可以這麼有趣,也如此有用。

「知識改變命運」,絕非說說而已。

她配得上這句:

Smart is the New Sex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