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坑了一車人,被黑得最慘的三國豪傑有哪些?

蘇健朋


作為一本小說,《三國演義》對三國時期人物形象進行藝術加工,完全是一種合理的藝術手法,除了極個別人物可能帶有羅貫中個人看法之外,談不上有意黑哪個。

但對比真實的歷史人物和《三國演義》中的藝術形象,確實存在與歷史真相截然不同的情況。


比如劉表就是被演義有意貶低的一個能臣。

在《三國演義》中,劉表的存在感很低,羅貫中借曹操之口說他是“虛名無實,非英雄也。”

可是劉表作為東漢末年宗室的一大能臣,漢末群雄之一,一定有他的獨到本領,如果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話,用“亂世之能臣”來形容劉表是比較恰當的。

劉表是漢室宗親,比劉備這個冒牌皇叔要根正苗紅得多。

他年輕時就享有盛名,是當時“八俊”之一,後來與因為與宦官亂政鬥爭而陷入“黨錮之禍”,成為通輯犯。


可見他早年也是個熱血青年,胸懷挽救大漢命運之志,積極投身與宦官的鬥爭,雖然因為鬥爭失敗長期流亡,但他憑藉這份正直和忠義得到了當時天下人的讚許。

可以說從一開始,他就是個不平凡的人。 多年之後,劉表迎來了人生的重大轉折。

漢靈帝死後,由於荊州刺史被孫堅所殺,劉表被任命為新一任荊州刺史。

當時的荊州是一個混亂的地方,受各大宗族控制,並不買朝廷的賬。

劉表於初平元年十一月隻身赴任,陪伴他的只有朝廷的一紙任命書。

可以說,他是赤手空拳來到荊州的,如何在此站穩腳跟都是個問題,更不要說對荊州進行有效管理了,這在當時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據《三國志》記載,劉表到荊州後,十分注重與當地豪門的聯繫,他重用當地豪強,將蒯良、蒯越、蔡瑁等地方實力派拉在一個戰壕中。


蒯氏與蔡氏都是荊州大族,在他們的幫助下,劉表打敗了盤踞襄陽的張虎和陳先,收編了黃祖和文聘兩員土著大將,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劉表在治理荊州時,採用拉一派打一派的方針,對一些小一點的宗族勢力,能合作的就合作,不能合作的就剿滅。

《三國志》記載:“表招誘有方,威懷兼洽,其奸滑宿賊更為效用,萬里肅清,大小鹹悅而服之”。

就這樣,劉表在荊州站住了腳跟,並不斷髮展,形成了“南接五嶺,北據漢川,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的一方軍閥。

荊州地盤廣大,又是四戰之地,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當時荊州相比中原地區,經濟還是比較落後的,人口也不是特別多,所以只宜守成,而無力開疆拓土。

荊州四成強敵環顧,東有孫氏,北有曹操,西有劉璋,自顧尚且不暇,要求劉表稱王稱霸也不太現實。

劉表雖然是荊州刺史,但畢竟是外來戶,沒有根深蒂固的本土勢力,那些與他結盟的豪門大族,更關心的是自己家族的利益,並不願意為了劉表擴大地盤而冒險。

正如《三國演義》上寫的那樣,曹操南征,荊州大族紛紛投降,正是這些家族只考慮自己利益的寫照。

劉表在對荊州的治理上還是有一套的。他利用暫時的安定,大力發展生產,提倡教化,在他的治理下,荊州“勸穡務農,以田以漁,徐粟紅腐,年穀豐夥”,吸引了大批流民到荊州定居,帶動了荊州經濟的發展。

劉表本身是個大儒,他對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視的。

也許他不是個軍事家,也不是政治家,但他絕對是個文學家和教育家。

他在荊州開設太學、郡學和私學,講授《詩》、《書》等五經,組織儒生修改五經章句,蒐集各種圖書,形成了一個“荊州學派”,荊州也成為當時文化繁榮的一箇中心地區。

有人說劉表無容人之量,當時荊州彙集了諸葛亮、龐統、徐庶等英才而不能用,劉備投靠過來還時時防備,這其實是冤枉劉表了。

劉備其實只是窮途來投,而且劉備有野心,劉表防備他絕對是正確的做法。

劉表其實是個仁茲的人,否則,劉備有十個腦袋也不夠殺的。

客觀上來說,我們承認劉表軍事方面是短板,但是他有自知之明,相比狂得沒邊、志大才疏的袁氏兄弟,劉表無疑真實得多。

他是個建設者,而不是破壞者,如果他生在和平年代。

給他幾十年時間,他肯定能將荊州治理得繁榮發達。

可惜他生錯了時代,亂世不需要治世之臣,需要的是鐵血的手腕,擴張的野心和指揮戰爭的軍事才能。這恰恰是他的短板。

在戰亂中,荊州成為一塊世外桃源,一塊樂土,這都是劉表的功績。

他擅長的是儒家的禮教,所以他雖然有十萬之眾,卻成不了一方霸主。

但是他沒有擴張,卻也沒有失地,做為一個守成的諸侯,他愛護百姓,發展經濟,提倡教育,他遠比那些,只知道殺殺殺擅長搞內鬥的,所謂英雄可愛得多。

歪眼小史工作室


剛日讀史


被羅貫中黑的最慘的是程昱,歷史中的程昱是三國第一的智將,文武雙全,文能治國,武能安邦,可到演義中只是一個一般的謀士,除他之外,曹仁,曹真,曹純,樂進,周瑜,張飛,魏延,閆行,文丑等等,黑的多了去了,只是為了突出關羽和諸葛亮。關迷,諸葛迷的還不要不服,先說關羽,忠義無雙,他忠哪了,歷史中兩次主動投降,看看人家高順,寧死不降算什麼呢?再看關羽所謂的戰績,華雄,文丑不是他殺的,單刀赴會和他有關係嗎?刮骨療傷,華佗從棺材裡爬出來了?華容道劉備追擊的曹操和他有關係嗎?過五關斬六將,有這種事嗎?真當守城士兵全是木頭?水淹七軍歷史中標註天災,守荊州,也只有關二能把糜芳逼的投降,自己最後把自己作死,說他腦殘都抬舉他了。說他義,投降曹操,最後找劉備,真是為劉備嗎?史書中記載,關二看中秦宜祿老婆,向曹操討要,並表示把秦宜祿老婆給他,他會忠於曹操,結果曹操看到秦宜祿老婆後,直接佔為己有,關二大怒之下,離開曹操,也許曹操愧對關羽,下令沿途放行,至於保護兩位嫂嫂,看過歷史的人,應該有頭腦分析,這不可能,當時劉備在小沛,關羽在下邳,劉備的老婆是跟劉備在小沛還是和關二在下邳?三國志廖立傳中,對關羽的評價就是,狂傲自大,不可一世,無統兵之能。

再說諸葛亮,三國志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好兵權,但少謀。曹操對他評價是,用兵過於謹慎,往往失去先機,不足為慮。這也可以看出,軍事是諸葛亮的短板,演義中,赤壁之戰,借東風草船借箭,舌戰群儒,火燒博望坡,空城計,三氣周郎,華容道諸葛亮都沒想到,還是劉備想到,親自追擊,最後慢了一步,孟獲只擒一次,何來七次?這些都除去,諸葛亮還有什麼可以吹噓的戰績?再看諸葛亮做了那些權臣該做的事,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為了籌集資金,發行大錢,撈取百姓家財,諸葛亮不僅不勸阻,還積極的出謀劃策不說,劉備打著為關羽報仇的幌子進攻東吳,除了趙雲極力反對,阻止,諸葛亮幹嘛呢?明知不可為,卻裝傻。劉備死前將兵權交於李嚴,諸葛亮為了奪取李嚴兵權,既然在李嚴平叛蜀漢叛亂的時候,背後使絆阻撓,讓李嚴無法第一時間平定叛亂,騙取兵權,軍政一把抓,劉禪就等於劉協,一個傀儡。劉禪為了恢復國力,安撫百姓,想修身養息,不想出擊,可諸葛亮搬出先帝遺願,強迫劉禪同意不說,劉禪想娶自己喜歡的女人,都被諸葛亮強行制止,安排劉禪娶張飛女兒為後,諸葛亮種種這些,是一個名相所謂嗎?他和權臣有何區別


用戶52157040082


只要是人寫出來的歷史,都會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更何況《三國演義》這樣的文學作品?我們可以細數下演義中那些被黑進煤堆中的三國人物。

一、小肚雞腸周公瑾

周瑜絕對是被黑的最慘的三國豪傑之一,無論是在哪部正史中,記載周瑜都是“氣量恢宏,雅緻非常”。“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周瑜年紀輕輕,事業有成,嬌妻美妾,好不愜意。周瑜智計超人,在赤壁一戰名揚天下。然而這樣一個人在《演義》中,火燒赤壁的功勞被諸葛亮借來的東風分去大半,最後被氣死了。我估計作者羅老應該是有個姓周的仇人,才會這麼誹謗。

二、腦生反骨魏文長

魏延在演義中被黑的也不輕,平白無故就被諸葛亮摸出來反骨,還斷定日後必反。這樣解釋魏延的死因真的好麼?事實上,在諸葛亮死後,魏延是蜀國唯一能獨當一面的大將,只是魏延平素和楊儀不和,結果在諸葛亮死後,被掌控中軍的楊儀殺死。魏延是死於蜀國內鬥。大概尊劉抑曹的羅老是想營造蜀漢一團和氣的氛圍,才這麼寫的吧。

三、被噴致死王司徒

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對這一段兒印象深刻,隨著諸葛亮一聲:“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氣的魏國司徒王朗口吐鮮血,墜馬而死。原來嘴也能殺人,這一段把諸葛亮的口才描寫的淋漓盡致,比之舌戰群儒還要精彩許多。伶牙俐齒,抵得上十萬雄師。

然而歷史上的王朗真的這麼不堪麼?事實上,王朗和諸葛亮同是山東老鄉,早年諸葛亮剛出山時,王朗的確有過招降諸葛亮的想法。然而當諸葛亮坐上了蜀漢丞相後,王朗是絕對不會自討沒趣招降人家的。這不是一個正常智商的人能幹出來的事兒。估計招降諸葛亮的難度僅次於招降劉備。王朗在曹魏位列三公,不說其能力,起碼智商和情商應該是在線的。

四、寧負天下曹孟德

我把曹操放在了最後壓軸,實在是曹操是整本《三國演義》中被黑的最慘的豪傑。甚至說這本書就是為了黑曹操而寫的。曹孟德或許算不上道德模範,但也絕對不是惡貫滿盈卑鄙小人。他允文允武,憂國憂民。“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這樣一個人,在羅老筆下,確成了一個寧負天下人的卑鄙小人。從書成之日,“白臉曹操”“奸雄”“曹賊”這樣的字眼就流傳開來,坊間民眾很少會計較曹操這個人到底是什麼樣子,也不知道曹操為了結束群雄割據,北方統一做出了多少貢獻。

沒人會否認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十分精彩,三國這段歷史這麼吸引人和這本名著的關係很大。只是我們看待歷史人物時,還是要區分開來,不要把文學形象作為史實來看。


《三國志》——陳壽

《曹操詩詞全集》


胖哥侃歷史


《三國演義》在塑造人物方面非常成功,無論人們對它是褒還是貶,其實都是受到它的深厚影響。它的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正是小說深入人心的體現,它憑空捏造的貂蟬,為國獻身,美貌多智,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並且是唯一不存於正史上的,足見形象塑造的成功。連歷史上對東吳建國有大功的周瑜,也由於作者要烘托諸葛亮,被黑成墨了。還有楊修,他的死亡,也不是因為小聰明,而是政治大局推動,這些之前都有多篇涉及。


另有在演義被黑化的較慘的是曹魏的大將軍曹真,真實的曹真可沒有這麼窩囊,他是諸葛亮北伐的主要對手,多次擊退諸葛亮。曹真本姓秦,其父與曹操有舊情和恩德,為曹操而死之後,曹真被曹操收留在身邊,老曹不但喜歡人妻,也喜歡養人子,比如收留曹真、何晏、秦朗,一來可能是讓人無後顧之憂,二來養子確比外姓武將好用。他也可能是五代十國養子盛行的先驅。(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曹真的勇猛智謀在三國志中有載,卻被演義埋沒了,變成一個不懂軍事又自大的草包,不顧大局豬隊友的代表。而真實的他,少年英雄,曾隨曹操出獵,被一隻老虎窮追,只見他拈弓搭箭,向後一射,老虎應聲而倒,可見武力。大家都知道街亭之戰,那就是曹真派張郃前去擊敗了馬謖,自己帶兵擊敗諸葛亮的疑兵趙雲,諸葛亮一出受挫後,曹真又預料諸葛亮再北伐必會進攻陳倉,於是提前設防,讓郝昭王生把守,使得諸葛亮再次北伐無功而返。(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醜化曹真也可能由於其子曹爽的無能,手掌大權而被司馬懿忽悠死。而另一個被演義黑化的人物,就是九江蔣幹,在名士吃香的時代,蔣幹的辯才在江淮第一,沒有碰到對手,應該是在孫策死後不久,曹操有心招攬周瑜,便派出蔣幹前往當說客,一如演義般無功,兩大名士過招,點到即止,周瑜辯才上未必高於蔣幹,而蔣幹也見機而退,沒有盜書和再去一事,自然沒有影響赤壁之戰等事。


南方鵬


《三國演義》讓很多英雄人物與歷史有很大差距,有人被美化,有人被黑化,個人看來,下面幾人被黑的比較慘。

首先就是周瑜。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人,名門出身,卻和貧賤出身的孫策為總角之交。孫策長大後以傳國玉璽向袁術換來孫堅舊部,東渡長江,周瑜就開始隨孫策征戰,陸續擊敗笮融、薛禮、劉繇等人,之後留守丹陽,後因袁術派人擔任丹陽太守,周瑜返家,在袁術手下擔任居巢長,開始為孫策挖袁術的牆角,結交魯肅,說服其南下江東。建安三年(198年),周瑜再次南下江東,被孫策任命為建威中郎將,繼續領兵隨孫策征戰,奪取江東六郡,建立孫氏基業,升任中護軍、江夏太守,鎮守巴丘。建安五年,孫策去世,周瑜與張昭一起輔助孫權,沒有發生大亂,權力交接安然度過。建安十三年,隨孫權討伐江夏黃祖,破城,斬殺黃祖,報孫堅之仇。同年,率孫劉聯軍與赤壁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此後又攻曹仁於江陵,奪取南郡;還想越過荊州奪取益州,但因病逝導致計劃夭折。

周瑜在歷史上的評價很高,孫權稱其“雄烈,膽略兼人”;劉備認為其“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器量廣大”;曹操的使者蔣幹見過周瑜後,稱其“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就連與其不睦的程普,周瑜也能折節容下不計較,最終令程普歎服,言“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陳壽稱其“性度恢廓,大率得為人”,受到江東文武的敬仰。不但如此,周瑜還是個帥哥,初入江東,和孫策一起被稱作“孫郎”、“周郎”,更精通音律,宴會上就算喝了酒,也能分辯出後面的琴聲有沒有錯誤,“曲有誤,周郎顧”。

但就是這麼個英雄人物,在《三國演義》中卻成了個小人,氣量狹小,嫉賢妒能。如今人們對周瑜的印象,大約都是從《三國演義》裡來的,什麼“三氣周郎”、“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既生瑜,何生亮”,都不是什麼好詞,“借東風”、“草船借箭”中都是襯托諸葛亮的反面人物,大概也就是“蔣幹盜書”中展現了一會計謀。可以說,《三國演義》把這位東吳首位大都督黑得幾乎一無是處,而關於其功勳方面,要麼是轉到別人頭上(如諸葛亮),要麼就略過不寫,最後還讓周瑜被諸葛亮氣死,死都不得安寧。

其次是魏延。魏延字文長,義陽人,大概是劉備在荊州的時候投到劉備麾下,隨劉備入蜀,因有功被升任牙門將軍。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奪取漢中後,劉備越過張飛提拔其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讓一眾文武吃驚不小。而且魏延非常有自信,劉備問他如何對敵時言“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完全沒想過打不過失地丟城的事。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魏延鎮守漢中時,北部邊界從未出過意外,直到建興五年諸葛亮移駐漢中為止。

魏延是個有個性的人,桀驁不馴,有能力、有想法,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一直想單獨領兵,“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但諸葛亮一直不許,所以比較有怨言,“嘆恨己才用之不盡”。用現代話來說,大概魏延就是個刺頭,有能力,但不好管。所以自諸葛亮以下,大部分人都敬畏其三分,唯有楊儀不服,一直和魏延對著幹。諸葛亮大概也看到了這點,用楊儀來制約魏延,最終在其去世後,二人之間的矛盾激化,互相攻擊,魏延失去大義,士卒離散,被馬岱斬殺。

《三國演義》中,魏延的形象與關羽比較相似,也是關羽引薦給劉備的,但諸葛亮一見魏延,就要將其斬殺,說其腦後有反骨。好吧,其他什麼也不用說了,就這一句話定了魏延的終身,直到千年後的今天,腦後生反骨還是魏延的代名詞,再沒有第二人。

第三是曹操。曹操字孟德,沛國譙縣人,三國中魏國的開創者,一生征戰三十餘年,逐袁術、敗張繡、滅呂布、破袁紹、擊劉備、徵烏桓、定關中……多次身處絕境,正如他自己所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在用人方面不拘一格,提拔寒門士人,大興屯田,促進了連年征戰的北方生產發展。但就是這麼個雄才大略的人物,在《三國演義》中被黑的不像話,時刻都表現著曹操的奸詐本色,如誤殺呂伯奢一家時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夢中殺人,割發代首,缺糧食置換大小斛等,但要知道,這些事件,多出自於《曹瞞傳》。要知道《曹瞞傳》是吳人所作,從其名字就能看出,對曹操有一種侮辱性,很多都是虛構的,本來就是用來黑曹操的,《三國演義》將其拿過來加以拓展,於是就有了我們在舞臺劇上看到的白臉曹操。

最後,劉備大概也能算一個。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三國中蜀國的開創者。出身貧寒,也是因為身逢亂世,才有了他發揮的機會,戰場搏命才換來了進入大漢官場的機會,但屢屢不順。但劉備從不言敗,一點點積累聲望,最後名傳天下,受到時人敬仰,積累了資本,得到一些人才的投效,這才在赤壁之戰後有了立足的本錢,並在此後奪取益州,三分天下。雖然也犯過不少錯,但從一個小人物走到一國開國之主,可見其也是個雄才大略的人。但在《三國演義》中,卻經常見到劉備哭泣,以至於有了那個歇後語: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也許羅貫中的本意是好的,是為了彰顯劉備的仁德,但正如魯迅所說“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真是魯迅說的)”,硬生生把一個正面人物寫得有些不堪,成了“實力不夠,眼淚來湊”的典型,以致很多人對劉備心生反感。


三國逐夢


應該是關羽。

1)認弟弟為大哥。

關羽確實有輔佐劉備,但並沒有劉關張結拜之事。關羽實際比劉備的年齡還大些,即使結拜也應該關羽是大哥,劉備輔佐關羽才合適。你說關羽委曲不?

劉備生於公元161年,關羽生於公元160年,關羽比劉備大一歲。張飛生於公元168年。

2)本讀儒家春秋,但死後棄儒護佛。

三國演義中,僅因普淨曾搭救和後來點化關羽,關羽成了佛教伽藍,相當於放棄生前信仰。羅貫中加入這一情節,好象沒有必要。

3)本來已受普淨點化,又暗裡害呂蒙潘璋,卻放過孫權(跟二戰後對日本戰犯處置竟很相似)。為報私仇可顯聖,劉備遭難卻不顯聖,完全顯現不了關羽忠義。

4)立軍令狀後義釋曹操,從任何角度講都是一大汙點。

還有很多,細讀後實際損害關羽形象。我崇拜關羽之後,很少讀三國演義了。


展示你追風一面


魏延怎能和趙雲相比,從武藝,和重任,都不是一個檔次,趙雲保護劉備安全,入東吳招親,誰有這個能力當此任,就是關羽也不能做到,保護諸葛亮入東吳在敵營出入,無人敢擋,整個三國只有趙雲數次擔當,關羽單刀赴會,在走之時都拉著魯肅,不然恐走不脫,在年已七十還任先鋒大將,斬殺韓德父孑五人,是魏延所不能辦到的?


華247214281


被黑的最慘的肯定是魏延。

魏延是被嚴重低估的優秀將領,這一點好多人都贊同,也包括我。在整個三國裡,魏延那都是拿得出手的人,在劉備陣營裡,也是僅次於五虎上將,其能力甚至還高於五虎將(不說武力)。


劉備奪得西川后,讓魏延鎮守漢中,魏延也沒有辜負劉備的信任,鎮守漢中多年,沒有發生什麼異常,並且還親自在漢中設置了多道防線,保障了漢中的安全。

三國後期,魏延又是蜀漢第一將,跟著諸葛亮北伐,立下很多功勞,可謂是智勇雙全的將才。


但《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第一次見魏延,說他腦後有反骨,這簡直是胡說八道。諸葛亮總不會閒著無聊去翻看魏延的頭吧!再說,以前又沒有見過魏延,怎麼可能第一次見面就知道人家腦後有反骨。

所以說,《三國演義》裡被黑的最慘的就是魏延了。


南影小生


不請自來,我認為被黑的挺慘的一位便是周瑜了。

周瑜跟諸葛亮的恩怨情仇

①諸葛亮智激周瑜

演義中,周瑜回到江東,想要試探諸葛亮於是,跟魯肅在諸葛亮面前就對曹操是降還是戰展開了一段激烈的對話,諸葛亮早早明白了周瑜的用意,說魯肅不是明白人,應該聽周瑜的,然後說只要把大喬跟小喬送給曹操就沒事了,於是把周瑜激怒了,勢要跟曹操決戰。但實際在三國志中,這兩個人基本沒有見過面,而且也是周瑜一直力排眾議跟孫權分析曹操失敗的原因,孫權才決定抗曹的。

②周瑜小氣讓諸葛亮借東風,借箭

說周瑜認為留著諸葛亮對江東百害而無一利,決定害死他,又是讓他借東風,又是造箭的。實際上根本沒有這回事,純屬是羅貫中為了神話諸葛亮給他安排的故事。周瑜也沒有很小氣,試想人家周瑜二十四歲就拜中郎將了,家室好,懂音律,老婆漂亮,又有才華,怎麼可能會輕易嫉妒別人。三國志中記載:是時權位為將軍,諸將賓客為禮尚簡,而瑜獨先盡敬,便執臣節。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③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

說當時周瑜跟曹仁打了半天,馬上就要把荊州佔領時,諸葛亮用計把這幾個城都全部佔領了。實際是周瑜跟曹仁打鬥的時候,諸葛亮還在桂陽、長沙,收賦稅呢!(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周瑜真的賠了夫人又折兵?

說是。周瑜要不回荊州,想用和親用孫尚香相親來扣住劉備,諸葛亮用三個錦囊化解了周瑜的陰謀,氣的周瑜吐血。實際呢?周瑜只是跟孫權建議,用美人計跟奢華的東西來墮落劉備的意志,讓他不能跟關張一直在一起。但是孫權說昂曹操老賊現在還在北方,劉備又不好管制,應該多招攬人,根本就沒有采納。(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

所以說,周瑜可以說是三國裡被黑的很慘的之一了。


每日良言


受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的影響。三國時代很多英雄人物的臉譜都被固定化了。因為他的高度傳播,現在世人知道的人物大多都固型於這部著作。從春秋筆法為尊者諱開始,即使司馬遷的史記也帶入很多的個人情感。更加別論其他的通俗文學作品了。

每一個作者都肯定要帶入自己個人感情,這個本來無可厚非。不然的話就千人一面。但是部分的作品裡面的歷史人物由於特殊需要,就被過分加工。三國演義就是這一類。

因為小說的成功,小說中經過藝術加工的人物也變成了歷史上的本來面目。有一些人是被過度神化、有一些人則被極度黑化。

受制於儒家文化的影響,一個人非忠既奸。不是黑的就是白的。所以我們看到的很多作品中,正邪分明,忠奸易辯。即使到現在很多的作品中,包括影師作品也是一以貫之。告訴我們一個非常明確的觀點那就是一個人不是好人,就是壞人。

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現在看到的文學作品因為劇情需要好人好到傻,壞人壞到死。三國演義中有很多的人物都背離了本來歷史面目。

歪史三國集團中各舉一個被黑慘的。譬如魏延、曹真、周瑜等人都被藝術加工的他們本人都不認識自己了,照照鏡子,這麼黑,猛一看可能以為自己是山西煤礦挖煤的。

被黑的最慘的那個肯定非魏延莫屬。歷史上的魏延實力不亞於所謂的五虎上將。事實上,他受劉備的重用遠超後勤侍衛隊長角色的趙雲。在荊州時候就跟隨劉備,劉備入川時候就帶了魏延、劉封、黃忠幾個人。

劉備奪取漢中以後越過張飛直接將魏延劃撥為方面大員,他也不負眾望。任內漢中穩如泰山。

分水嶺就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北伐,魏延作為重要將領一直受到諸葛亮的壓制,利用他的能力,但是打壓他的功勞。導致諸葛亮死後,魏延於楊儀爭權失敗被殺。

演義中一開始就是魏延多次背叛,於是差點被有先見之明的諸葛亮斬了。後面更加是算好他會謀反,提前安排馬岱臥底一舉斬殺魏延。由忠臣變成反賊,諸葛好聰明。

周瑜呢大概僅次於魏延吧,作為東吳政權的創業者之一,年紀輕輕就戰功卓著,正史上更加的寬宏大量。受到多方好評。平定江南、鏖兵赤壁都少不了周瑜的英姿,周瑜本人肯定不知道,為了美化諸葛亮啥都不一樣了。

赤壁之戰的功勞被劃給了借來東風的諸葛亮。戰果則被劉備借走。可憐的周公瑾忙前忙後,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氣的心疼加肺疼。接著又被諸葛亮設計戲耍幾次於是,氣量不凡的周恁是被氣死了。少年得志的周公瑾變成鼠肚雞腸的人,諸葛好能耐!

曹真呢,作為曹魏宗室大臣,多年征戰有功,曹丕即位以後,平定涼州叛亂,又討平羌胡的叛亂,隨曹丕南征東吳,戰功卓著。在諸葛亮北伐時候,遇到的是對手曹真,而不是司馬懿。天縱英明的諸葛亮被這個看似草包的曹真擋著無計可施。但是羅貫中大筆一揮,曹真成了無能代表,司馬懿變成了運籌帷幄的大將。

實際上,曹真在的時候,真沒有司馬什麼事情。演義中被諸葛亮戲弄的曹真倉皇失措,但是正史上曹真料敵於前,指揮有方,成功挫敗諸葛亮的第一次第二次北伐。諸葛亮多次顧慮曹真,結果多年後曹真怕諸葛亮怕的要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