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顧景舟的徒弟

顧景舟大師是在近千年的紫砂發展史上,他是一個繼往開來的集大成者。他開創了當代的文人茶器,創立了自己的紫砂理論,不但給後人留下了一大批傳世作品,而且培育了一代紫砂中堅人才。什麼樣的人才才能成為顧老的徒弟呢?


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顧景舟的徒弟

根據國家一級作家、紫砂文化學者徐風老師創作的《布衣壺宗——顧景舟傳》一書,介紹中提及顧景舟大師的授徒秘訣。

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顧景舟的徒弟

一、不會做工具,就不會做壺

這是顧景舟大師向徒弟們灌輸的第一個理念。別的班的學徒已經開始學做壺了,顧景舟大師的弟子們還在學做工具。有時候,做一把壺甚至需要上百種工具,倘若要做另一把壺型,就需要重做工具。

因為壺不同,工具也需對應,絲毫不能馬虎。他對工具的擺放有明確要求,看到不合適的工具,例如扎得不好的水筆帚,削得粗糙的竹拍子,拿起來就往窗外扔。”倘若有徒弟在這方面偷懶,一定少不了捱罵。

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顧景舟的徒弟

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這是顧景舟大師罵徒弟最多的一句話,後來被很多紫砂人奉為座右銘。那時候,紫砂廠的徒弟們私下裡流傳著一句話:“顧輔導從來不說好,朱輔導從來不說壞。”

意思是說相比較於朱可心老人慈祥的態度,賞識性的教學方式,顧景舟則恰恰相反。自以為做的不錯的壺,拿到顧景舟面前,他立即能指出十幾個缺點,往往讓弟子心裡“很受傷”。

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顧景舟的徒弟

三、把泥捶醒才能做壺

一件壺坯有些發乾的時候,一般的藝人會用一個小噴水壺,將水霧噴在壺坯上。但是顧景舟大師告訴徒弟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把壺坯放進套缸裡,旁邊放一塊溼泥,利用溼泥散發的潮氣,以及套缸底部漫溢上來的水汽,慢慢緩解壺坯的乾燥。這樣的壺坯,通體乾溼均勻,進窯燒成,不易開裂。而且,要求一分鐘打四塊泥片,一塊泥片打12下,多一下不行,少一下也不行。

將紫砂泥擬人化,這是顧景舟大師的一大發明。沉睡的紫砂泥,因了千萬次捶打,慢慢甦醒,呼吸均勻;生命的張力,由此貫穿、擴張,做出來的紫砂壺才富有生命力。

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顧景舟的徒弟

四、壺的尺寸,濃縮到一張圖紙上

制壺的“尺寸”,實際就是一種秘不宣人的“秘籍”。一把壺的各個部位,是否呼應、協調、和諧,都是由一個個最合理的“尺寸”構成的。

顧景舟在長期的制壺實踐中,對諸多壺品的製作,摸索出了一整套的“尺寸”。包括泥料的收縮率是多少,泥料乾溼度的掌控,以及壺體各部位的搭配,線條的走向、成型的角度,在他給出的“尺寸”裡,都有權威的詮釋。其準確性,一絲不苟,不容置疑,因為,“尺寸”裡的每一個數字、每一根線條、每一個角度,都經歷了無數次實踐,包括千度窯火的冶煉。最後,濃縮在一張圖紙上,這也是他要求徒弟必須要做到的。

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顧景舟的徒弟

五、制壺人的精神狀態,決定壺的精神狀態

顧氏一脈的傳人,對顧景舟大師制壺秘籍的理解:制壺時,藝人的心性、氣質、手感、精神狀態,會毫無保留地融入壺中。即便是同一個藝人,同時製作的幾把同一款式的壺,也會因為此時與彼時手感的不一致性、心境、狀態的不一致性,而產生微妙的區別。所以他要求徒弟們在做壺的時候一定要拿出最佳的精神狀態,做的壺才有“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