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吹風會:我國法治體系在食品安全領域的重大制度建設成果

2019年11月12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孫梅君、司法部立法三局局長王振江介紹築牢制度基礎,提高食品安全治理水平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孫梅君介紹相關情況時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孫梅君認為,保障食品安全,法治是根本。2009年,我國出臺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2015年進行了修訂,明確了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監管、社會共治的工作原則。近年來,市場監管總局先後出臺了15部規章和多項制度規範,覆蓋生產經營許可、產品註冊備案、監督檢查、抽樣檢驗、案件查處等各方面,衛生、農業、海關等部門也出臺了多項規章制度。各級監管部門加大執法力度,加強風險管理,督促生產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食品安全狀況不斷好轉。

孫梅君指出,但是,現階段我國食品產業“小、散、低”為主的格局還沒有根本改觀,食品“從農田到餐桌”鏈條長、體量大、風險觸點多。由於違法違規成本低,監管技術手段不足,加之有的企業道德缺失、逐利枉法,食品安全問題仍時有發生,需要加大治理力度;同時,食品產業新技術、新工藝、新業態、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也需要相應的法規制度對市場主體進行規範引導。現行的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於2009年頒佈,相關規定有的已明顯滯後,有必要進行全面修訂。

孫梅君強調,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了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10月31日,國務院發佈了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將於12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食品安全領域又一項重大制度建設成果,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