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從破困局到長效監管

食品安全:从破困局到长效监管

食品安全:从破困局到长效监管

《健康報》在記錄

1982年11月21日,《健康報》頭版刊發多篇文章,報道剛剛經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試行)》。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衛生法,從食品衛生領域為人民群眾的健康提供了法律保證。

2009年3月10日,《健康報》刊文指出《食品安全法》的發佈是我國食品衛生法制建設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以保證食品安全為主線,針對食品安全監管中的軟肋,在不同層面、多個角度,進行了體制創新、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為食品安全工作構築了新的框架平臺。

2016年1月29日,《健康報》頭版頭條刊發文章《用“四個最嚴”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對食品安全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強調確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之責。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黨政同責、標本兼治,加強統籌協調,加快完善統一權威的監管體制和制度,落實“四個最嚴”的要求,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穩步提高,我國居民的食品消費也在快速升級換代,從改革開放前的“有啥吃啥”,到現在的“吃啥有啥”。同時,公眾的食品安全意識持續增強,我國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體系、監管制度也在探索中不斷完善升級。

從“衛生”到“安全”的觀念轉變

我國食品安全政策的發展,首先是對各項法規制度的完善並實現與國際接軌。1983年試行的《食品衛生法》實現了食品衛生和安全管理真正意義上的有法可依。此後一段時期內,食品衛生監督成為食品安全監管的主要內容,食品衛生監督管理隊伍逐步建立,監管網絡基本形成。

1995年修訂通過的《食品衛生法》,將食品衛生監督的職責調整至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並具體規定了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督職責。從此,食品安全的監管種類和監管內容不斷擴大,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的數量也隨之增加。但在此時期,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最大特點,就是存在衛生、農業、工商等眾多機構分散監管的問題,導致食品安全監管不力、效率低下,容易出現“龍多不治水”的局面。

1985年,我國頒佈了《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序(試行)》;1994年,該《程序》正式作為國家標準頒佈,結束了長久以來我國食品安全評價工作沒有標準的局面。

2003年,為解決前述監管不力、效率低下的問題,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基礎上,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主要負責對食品安全進行綜合監管、組織協調,依法查處食品安全方面的重大事故。

2004年,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等陸續出臺的政策文件,農業、衛生、質檢、工商等部門的職責進一步明確,即初級農產品生產環節由農業部門監管,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由質檢部門監管,食品流通環節由工商部門監管。至此,我國形成了“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綜合監督與具體監管相結合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

梳理標準建科學監管制度

在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發展歷程中,2008年由三鹿奶粉引發的奶製品汙染事件是一個繞不開的痛點。該事件不僅在微觀層面促生了三聚氰胺檢測標準等,更在宏觀層面大大推動了我國食品安全制度化、法制化的進程。

2009年2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食品安全法》,確立了以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為基礎的科學管理制度,明確提出要將食品安全的風險評估結果作為制定、修訂食品安全標準的科學依據。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我國於2010年設立共有15個部門參加的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

自2013年起,國家衛生計生委會同相關部門,開始對混亂的食品安全標準進行清理整合。經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審查,我國目前已發佈1200餘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括通用標準、產品標準、生產經營規範標準、檢驗方法標準等四大類,基本建立了統一完善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韓軍花表示,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是按照最嚴謹的要求建立的,並且在不斷地完善中。

食品安全監管進入常規化常態化

通過制定和實施各項食品安全政策,我國逐步建立了以食品安全標準為基礎的科學管理制度。2013年的政府機構改革,新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使得食品安全監管的權力更加集中、力度更加強化。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切實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堅持產管並重,嚴把從農田到餐桌、從實驗室到醫院的每一道防線。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盧江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食品安全技術支撐和科技水平取得顯著提升。針對百姓餐桌上所有30大類食品,建立了約2000萬個數據的食品汙染大數據庫。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實現從無到有,構建了一整套與國際接軌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框架體系。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形勢呈現出持續穩中向好的趨勢。2017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23.33萬批次樣品,總體平均抽檢合格率為97.6%;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合格率為99.5%,不合格項目也主要集中在標籤標識方面。

在2018年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中,食品安全監管成為新組建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一項重點工作,在監管機制上將建立企業信用監管的長效機制。

“在這個滿足全球1/5人口消費,基數最大、難度最大的食品市場上,中國對食品安全的管理,在破解困局中的每一點進步,哪怕是1%的提升,都是艱難的、了不起的。”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認為,《食品安全法》的頒佈、企業產業鏈安全的建設由弱到強、大數據支持下對進出口食品及區域性食品安全風險的評估有了重要進展,中國正逐步融入與全球趨同的管理模式中。

點擊下方愛心,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