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並未走遠:告密體系及其社會創傷

歷史並未走遠:告密體系及其社會創傷

冷戰時期,東德最有名的特務頭子是綽號“隱形人”馬爾庫斯·沃爾夫(MarkusWolf),德國猶太人,他任前東德安全部(Stasi)副部長達34年,其領導的駐外情報機構,與前蘇聯的克格勃齊名,對內恐嚇、監控、迫害本國居民,監禁記者、作家和持不同政見者。

德國人不惜冷對個體的哲學淵源,做事務求條理分明、執行程序嚴謹高效,甚至,刻板至教條主義的行事作風,均為斯塔西發展成世界上最強大、最有效的秘密警察組織,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

MfS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稱:斯塔西(Stasi,德語“國安”一詞的縮寫)。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它構建起了一張由幾十萬線人組成的大網,將幾乎所有的東德公民,罩在網中。

自1950年創設以來,斯塔西的僱員始終在穩定增長。1974年,該組織已有全職員工55718人,1980年有75106人,到1989年,則達到91000人。這是公開的,這些人的親友,往往知道其身份。

历史并未走远:告密体系及其社会创伤

(電影《竊聽風暴》劇照)

但真正的“地下工作者”,是數以十萬計的、散佈於社會各個行業、各個角落的非正式僱員,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告密者”(本文將在大多數情況下使用“線人”,來代替感情色彩強烈的“告密者”一詞)。

1995年,根據已不完整的官方記錄(斯塔西在解散前,已開始檔案銷燬行動),1989年時的斯塔西“線人”,有非正式僱員17.4萬名,約佔當時東德18—60週歲公民的2.5%。約翰·科勒(JohnO.Koehler)在所著《斯塔西:東德秘密警察秘史》(2000)一書中認為,其總人數可能接近50萬(另據一位前斯塔西上校的估計,若將臨時線人也計算在內,則線人總數可能高達200萬人),東德因此成為世界上秘密警察密度最高的國家。

蘇聯克格勃有4.8萬僱員,監控全國2.8億人,平均每人負責5830位國民。若計入非正式僱員,則斯塔西每人監控66人。如果連臨時僱員也包括在內,那麼每6.5個東德公民中,便有一人為秘密警察工作。

東德所有的大企業中,均派駐有全職斯塔西警官。每座居民樓,亦指派一人,充任監視者,直接向管片民警報告。每有住戶的親戚朋友在此過夜,斯塔西都會得到報告。賓館房間的牆壁,通常開有秘密孔洞,以便斯塔西用特殊的針孔照相機或攝影機,進行秘密拍攝。若有敵對嫌疑人,進入監控名單,斯塔西便會在其家中佈設設備,秘密監聽。大學和醫院亦被廣泛滲透。

历史并未走远:告密体系及其社会创伤

斯塔西的座右銘是:“黨的盾與劍”(SchildundSchwertderPartei),這句話在電影《竊聽風暴》中,曾兩次被提及。線人的工作,亦圍繞著這一目標展開,但因工作性質的不同,又有細分。

1979年的一份斯塔西綱領指出,IMS“在全面確保國內安全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其工作是預防性的,為“應對新的安全需求而進行早期的輔助偵察與落實”,特別是要弄清“誰是誰”的問題。

斯塔西極為看重IMS,其各個時期的正式文件,亦不斷強調這一點。“非正式僱員是與階級敵人秘密活動作戰的最重要因素”(1958);“非正式僱員是國家安全部所開展之全部政治工作的絕對核心”(1968);“我們的政治工作所期望達成的政治與社會影響,有賴於非正式僱員進行高質量與有效的配合,他們是同敵人作戰時的主要武器”(19

79)。

历史并未走远:告密体系及其社会创伤

1987年的記錄顯示,當時,東德作協的19位最高委員中,竟有多達12人是斯塔西的線人。也正是由於這一點,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曾深受秘密警察之苦、1987年從羅馬尼亞移民西德的赫塔·米勒,堅決反對在沒有甄別清算前東德作家歷史汙點的情況下,實行兩德作家組織的合併,併為此於1997年宣佈退出德國筆會中心。

東德時期,國家不僅照料其人民,亦監控他們,而這種監控的深度和廣度,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政府可能都難望其項背。通過廣泛、細密、有效的組織工作,滲透到社會的每一肌體,從上至下,層層布控,有效預防,對公民一切可能危及政權穩定的言行,實行全面監督。

身邊有形或無形的監視者、監聽者和告密者——無論他們是出於有據可查的事實,抑或只是來自傳言、懷疑或想象,皆成為東德人日日夜夜置身其中的現實。斯塔西及其似乎無處不在的秘密線人,就這樣定義著東德人的日常生活,成為每個人言行起居中朝夕相處、必不可少,有機,而且動態的組成部分。

經由思想控制、經濟控制和行政控制,以及龐大的秘密警察組織,及其掌握的密織的線人網絡,民主德國打造出了一個嚴密佈控的社會,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裡,對內(對外也往往如此)造成了一種頗為安全與穩定的社會幻象。

這種穩定的程度,不僅大大強於其東部大家庭的兄弟們,如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甚至,超過了在1960—70年代,經歷了巨烈動盪的資本主義同胞、西鄰的近敵——聯邦德國。

然而,我們之所以稱之為幻象,是因為,這種穩定並無堅實的內在基礎。穩定之得以保持,全在內部的高壓,和外部兩大強力集團難分伯仲的對抗,所造成的平衡。一旦對抗失衡,內壓立刻決口,整個體系頃刻間瓦解,國家瞬間不復存在。

历史并未走远:告密体系及其社会创伤

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八天後,東德國家安全部(MfS)更名為國家安全辦公室(AfNS),但這沒能使它活得更久。12月8日,莫德羅總理下令,解散了AfNS,自此,世界上最著名的秘密警察組織之一,終於走到了盡頭。

統一後,斯塔西秘密檔案的逐漸公開,對許多東部德國人的心理是一個巨大的衝擊,逼使某些人重新審視那個失樂園。

隨著秘密檔案的公開,線人們不斷曝光並受到譴責的同時,公眾也發現,自己每次都會落入相同的、極為複雜的道德困境。斯塔西的線人們,始終是(東德)國家機構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如果沒有大多數東德人的沉默作為配合,這一體系斷然不會如此有效運轉。

二十年過去了,斯塔西對東德人造成的社會創傷、心理陰影,和情感痛苦,仍舊難以平復。

德國統一後,馬爾庫斯·沃爾夫畏罪逃亡蘇聯,在蘇聯解體前夕,他回到德國,提出通過幫助德國政府解開冷戰中的一些謎團,以換取赦免,但未能如願。最終他兩次站在審判臺上,接受正義的審判,被判有罪。

斯塔西死去二十年了,時間似乎漫長,卻又像彈指一揮間。它的幽靈仍然糾纏著許多人,也許每夜都來,徘徊於枕邊,讓他們至死不能釋懷。(本文轉載自公號

互聯雜談14。)

历史并未走远:告密体系及其社会创伤

嚴肅閱讀,讀懂中國

历史并未走远:告密体系及其社会创伤

一個可能不討好人的公號

這裡只與常識和讀知有關

历史并未走远:告密体系及其社会创伤

韋三水,又稱老趙

資深媒體人、財經作家與品牌策劃人

草根詩人、連續創業者

創業有成有敗,更多的是教訓

吉林大學法學學士

北京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碩士

現為TDS.Media創始人

區塊鏈思想者四十人論壇發起人

著有區塊鏈領域首部思想類書面成果

《第三次秩序革命》

已出版發行多部財經著作

曾先後系統性地提出

現代新國企論、未來國企分化論

所著《大國企》、《誰人不識寧高寧》等書

引發熱議

曾親自策劃與服務過多家著名品牌企業

並在釣魚臺國賓館獲頒中國策劃類大獎

以及中國國際公關協會案例大獎等

如今,以每日不停的創作來修行自身

一日三省,消除業障

活躍頭腦,尋找真知

希望您喜歡並轉發謝謝您的愛與讚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