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中登泰山隨感

一、霧中登泰山隨感

(一)所有的都是超越


霧中登泰山隨感

人們說泰山十八盤陡如天梯,現在我站在這十八盤中路的臺階上小憩,低頭看腳下的青色條石,上面寫著1100米,意思是現在的海拔高度是1100米,我給自己的雙腳來了一個特寫鏡頭。看著我們登山的起點——中天門——地面上車輛小如甲殼蟲,於是想起剛才坐車走盤山路到中天門時,透過車窗,看霧濛濛的山下也很小;

因為你在不斷地超越,所有的高山都會在腳下。

回首過去,雲霧繚繞的黃山被你超越了,險峻陡峭的華山的被你超越,而如今,雄偉的泰山也正在被你超越。

想到這裡,一股豪情從心中湧起。看看後面走過的陡峭臺階,還有那些正在攀登的人群,仰望一下長長的直插雲霄的天梯,又重新奮力攀登。

只是不斷地往前走,超過層層的人群。還正在往上攀登,突然前面人群密集起來,喧譁聲漸大。抬頭一看,是一個門洞,上有門樓,“南天門”幾個鎦金大字赫然在上,各個旅行社的導遊舉著五色小旗在等待遊客。原來這就是導遊說的南天門。

欣然走上去,到達“天街”。這“天街”,就是“天上的街市”之意。站在天街白色欄杆前俯瞰山下,天還是雲霧籠罩,天空茫茫,雲氣如波浪一般,打著旋,在身邊滑過,我黑色衣角飛揚起來,頓感飄逸如神仙。白色霧氣掠過之處,山間綠草隨風搖曳,如蒙上面紗的亭亭玉女,而旁邊的松樹似頷首捋須的老翁。於是突然間從腦海裡冒出一副對聯:衣袂飄飄天街頂,人生蒼蒼不老松。

接下來,隨導遊一起登上最高峰——玉皇頂。玉皇頂雲霧變化極快,時而來一陣風,樹葉簌簌作響;而風吹過之處,則陽光普照,山間一切歷歷在目。通往玉皇頂的石階如一條飄帶,帶上的紅男綠女正在攀登;而另一邊,還是雲霧迷漫的大山。

登上了玉皇頂,就登上了泰山的最高峰,也就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超越。

(二)在日觀峰感悟:人生不止為了趕路

霧中登泰山隨感

一路登泰山,只是與那些標誌性的建築和帶有文字的石碑合影,剩下的時間便是趕路,等登到極頂玉皇頂之後,確實有些累了。在那裡匆匆吃過午飯之後,便又下山。

來到日觀峰,它比極頂低一些,但地勢平坦得多,是觀看日出最好的地方。可惜現在已過中午,而且還有云霧籠罩,不可能見到日出。所以這裡遊人較少。

在日觀峰高處一塊大而平坦的石頭上坐下來,這塊大石頭潔淨如一朵雲。靜下來看腳下石徑上逶迤的人群,看霧來霧散,晴陰變幻……這真是一種很美的享受。一個人享受這份從容與靜美!

我頓悟:人生不止為了趕路,而也要停下來適當地享受人生。有張有弛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三)在陌生的地方更易於釋放心靈

昨天遊孔廟、孔府和孔林,一直由同事拍照,姿勢很不舒展。因為想擺一個浪漫的姿勢,把見到聖人的欣喜之情表達出來,又怕他們笑話,所以做出的動作很不舒展。

而今日登泰山,我遠離同事,獨行,由隨緣的遊人幫我拍照,我沒有了心理包袱,動作很是自由、大方。我看後遊人幫我拍的照片後很滿意,大加讚賞那些陌生朋友的拍照技藝,而那些遊人也因自己的傑作被欣賞而愉悅。

我想,以往在家或單位,或與熟悉的人在一起,有時會被一些東西所束縛。而出來旅遊,到了陌生的地方,沒有了心理包袱,這更易於釋放心靈!

二、孔廟:六代含飴

霧中登泰山隨感

遊孔廟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六代含飴”的故事。

乾隆皇帝有一個年輕美貌的女兒,臉上卻有顆痣。皇宮裡的相士看後說是主災的,必嫁給有福之人才能除災。乾隆想來想去,除了皇家是有福之人,那還有誰是有福之人呢?想來想去想到孔家,但滿漢不能通婚,怎麼辦呢?就讓女兒認協辦大學士兼戶部尚書于敏中這位一品大臣做義父,這樣女兒就算是漢人了,後來嫁給了孔子的72代孫孔憲培。

後來,乾隆到女兒家看望,看到孔家六代同居一堂,很是美滿,如同山東人吃的飴糖一樣甜美,就寫了“六代含飴”四個大字。如今這幾個字也保存在孔廟之中。

看來,無論是帝王還百姓,對子女的愛是不變的。“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是有道理的!

三、孔林

(一)“品”字形墓地

霧中登泰山隨感

這一座座圓圓的土丘上,長滿青草,在周圍知了的鳴叫聲中,更顯幽靜肅穆。四周古柏參天,潮溼的大塊青磚供遊人行走,有些殘損的大塊碑石供遊人觀瞻,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遊人駐足忘返,這就是孔子的墓地——孔林。

孔子三代的墓地為品字形。孔子的墓地在後面,左前方是兒子孔鯉之墓,正前方是孫子孔伋之墓。這就是“攜子抱孫”之意,象徵後繼有人。說來也怪,孔氏家族從長子長孫相傳到現在八十多代了,從未間斷。

孔子的墓前有兩塊石碑,前面一塊比較完整,從上到下書有“大成至聖文宣王”幾個大字,特別是最後一個“王”字最後一橫被一塊大石頭擋住了。據說,這是因為康熙來拜孔子,看到“大成至聖文宣王”這幾個字,心裡很不高興,說:“一山不容二虎,他也是王,我也是王,我為什麼要拜他?”說完生氣地退到一邊休息。當時孔家是孔尚任陪同,他令人拿來一塊紅布,上寫“大成至聖先師墓”,蒙在石碑上。然後再請康熙來,此時康熙看到紅布上的字就很高興了:“我是來拜老師的。”當時就行了三跪九叩之禮。這就是“拜師不拜王”的故事。孔家人為以後還會有這樣的事,就找來一塊大石頭,把那個“王”字的最後一橫擋住了。

後面一塊有些矮小殘舊的石碑,上書三個大字:宣聖墓。

孔子左前是孔子兒子的墓。墓地上的石碑上有“泗水侯墓”幾個大字。傳說孔子兒子出生時,魯哀公特地送來鯉魚表祝賀,所以起名為孔鯉。孔子的兒子前他生前沒有什麼成就,不過當地人對他也很尊重:鯉魚不叫鯉魚,叫紅魚;紅燒鯉魚不過叫紅燒鯉魚,叫紅燒紅魚。

孔子墓正前方是孔子的孫子孔伋墓,墓前石碑上書“沂國聖公墓”。他的理論學說對亞聖孟子影響極大,所以孔氏族人尊為“三世祖”。

(二)子貢手植楷

霧中登泰山隨感

在孔林,有一座小碑,上刻“子貢手植楷”幾個大字。旁邊有一枯死的木樁,這是怎麼迴帶事呢?

原來,楷(讀jiē)是曲阜的一種樹。子貢是孔了的學生,孔子去世時,他在南方做生意。當他回來時,孔子已經下葬,他抱著哭喪棒在孔子的墳前哭,後來把哭喪棒插在這裡,經淚水澆灌成了一棵大樹。這就是現在當地的一種楷樹,天然防蟲防蛀。此樹在康熙年間被毀於雷火,只剩下這一個木樁。

從此可以看出子貢的誠心和孝心,他竟然能把哭喪棒澆成一棵樹,可見其哀痛之深、淚水之多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