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私募總規模增長近3000億元,逾百隻產品年內收益翻倍

10月私募總規模增長近3000億元,逾百隻產品年內收益翻倍

記者丨何思

來源丨國際金融報

圖片來源丨圖蟲創意

繼4月之後,10月成為今年以來私募規模增長量第二高的月份。11月12日晚間,中基協發佈的數據顯示,10月私募基金總規模單月大增近3000億元,達到13.69萬億元。其中,證券類私募單月增長約1142億元。

對於增長原因,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是由於今年募資情況好轉,另一方面,是較好的業績帶來內生增長。

而從收益情況來看,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前十月八大策略有業績記錄的產品今年來整體收益上漲13.87%。其中,股票策略平均收益率為24.07%。此外,共有127只產品收益翻倍,最高收益逾15倍。

1 規模增長態勢明顯

具體來看,截至10月底,中基協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約2.44萬家,較上月存量機構增加5家;已備案私募基金約8.07萬隻,較上月增加9

30只;管理基金規模為13.69萬億元,較上月增加2986.42億元,環比增長2.23%。

從單月增長情況看,10月的規模增長量為年內第二高。Wind數據顯示,4月底時,私募基金總規模和證券類基金規模的單月增長量均為年內最高,分別為5173億元和2449億元。接著,經歷了6個月的起伏後,於10月底達到年內增長量第二高,分別增長約2986億元和1142億元。



<table><tbody>

截止日期

私募基金資產淨值(億元)

單月增長(億元)

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資產淨值(億元)

單月增長(億元)

2019/10/31

136945

2986

24669

1142

2019/9/30

133959

191

23527

-39

2019/8/31

133768

-413

23566

-469

2019/7/31

134181

1345

24035

735

2019/6/30

132836

-253

23300

-130

2019/5/31

133089

-26

23430

-126

2019/4/30

133115

5173

23556

2449

2019/3/31

127942

211

21107

-45

2019/2/28

127731

319

21152

-106

2019/1/31

127412

-371

21258

-1133

2018/12/31

127783

22391

/<tbody>/<table>

就備案情況而言,證券類私募管理人情況年內首次同比出現改善。根據格上研究中心數據,因小長假影響10月備案量,當月新備案私募管理人53家。其中,證券類私募管理人有18家,相比2018年同期的15家增長20%,備案情況較去年有所改善。同時,這也是今年以來證券類私募管理人備案情況首次同比出現改善。

2 年底收益排名戰打響

為何10月私募基金規模增長明顯?

原因之一是較好業績帶來的內生增長。“百億私募偏愛白馬藍籌,而這些股票都表現不錯,所以規模發生了內生增長。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有華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從業績上看,前10月八大策略均獲得正收益。私募排排網報告顯示,八大策略中有業績記錄的11677只產品今年來整體收益上漲13.87%。其中,股票策略收益奪冠,前10月的平均收益為24.07%,固定收益策略墊底,為5.98%。

10月私募总规模增长近3000亿元,逾百只产品年内收益翻倍

而年底排名戰已打響。從單隻基金收益情況上看,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中心統計,2019年前10月,共有127只產品收益翻倍,最高收益逾15倍,為1587.88%。從地區分佈來看,127只收益翻倍的私募產品中,有108只來自上海和廣東,滬粵兩地佔比74.02%,同期北京僅有9只產品上榜。從投資策略來看,今年以來收益翻倍的產品中,主要由主觀策略貢獻。

此外,10月規模增長還與市場行情和投資者信心有關係。“特別是今年市場行情好轉之後,私募募資能力和產品發行都相比於去年大幅提升,這也反映了私募看好2020年的市場行情,開始著手戰略佈局2020年。”劉有華指出。

3 繼續掘金電子計算機

今年10月,百億私募繼續關注電子、計算機板塊。格上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從調研標的來看,10月份百億私募共同調研的上市公司有27家,與上月的10家相比,增長接近2倍,且其關注的個股較為集中。其中,海康威視、歌爾股份、廣聯達成為機構關注重點。

對於11月的投資策略,匯利資產認為,產業趨勢要比估值更重要,在投資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各種“低估值陷阱”。重點看好非銀金融、房地產、醫藥生物、傳媒、電子、計算機、食品飲料等行業。

泊通投資董事長兼首席投資官盧洋認為,未來的投資背景是,傳統行業的下行和新興行業發展的趨勢共同存在。像鋼鐵水泥、有色煤炭、機械、化工、建築建材等公司,已經是低增速下的估值,而醫藥研發、自主可控、消費升級等領域都是高景氣下的高估值。

“基於場景,在有爭議的板塊裡尋找景氣度提升的公司,比如AR、VR技術下社交、遊戲、小視頻等可玩性提升的場景,比如騰訊等;從線上下單到線下拿貨之間,時間大幅縮短,及時滿足催生高增長的新零售場景,比如阿里等;“AI+視頻”領域催生20倍的新市場空間,現在入住酒店可以用無人值守的機器,刷身份證銀行卡和麵部識別來完成入住和退房,機場的調度可以通過AI+視頻來完成等之前不可想象的場景在一一突破,海康、大華的AI+場景,漸入佳境。”盧洋認為,上述領域都是在5G和AI等技術產業化道路上的受益者,也是消費者願意為效果買單的產品。只是他們在今年還沒有釋放的機會,但是明年開始他們將進入“戴維斯雙擊”的狀態。所以,即使明年不是指數的大年,投資機會也並不少。

《國際金融報》金融中心等你來爆料!

郵箱:18702514026@163.com

公募 私募 券商一手資訊

財經新聞縱深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