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小黄人”

权女士,今年38岁,7年前因皮肤巩膜黄染伴腹痛就诊于外院,经外院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而后在经过ERCP置管减黄及保肝对症治疗后,黄疸及腹痛的症状明显缓解,但在出院前拔管时出现ENBD引流管断裂,转入大医一院手术取出残留引流管,最后顺利出院。7年里,患者依然承受着反复的腹痛和黄疸的折磨。

2019年2月的一天,她和丈夫去医院做检查,医生告诉她怀孕啦!这个消息让全家人都感到惊喜。早孕前3个月,还算平稳,不料刚过三个月,权女士全身皮肤逐渐出现黄染,随着孕周的增加,黄疸日益加重,病痛不仅给她带来了全身皮肤巩膜黄染,与此同时,周身出现皮肤瘙痒和搔抓后留下的抓痕。症状出现后,她的丈夫一秒都不敢耽搁,辗转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等多家医院进行治疗,但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出于7年前大医一院对她的成功治疗及对大医一院的高度信任,权女士再次就诊于大医一院,慕名找到腹部急症外二科张桂信、祁冰团队。此时的权女士已经妊娠28周,严重的黄疸还伴有发热、凝血功能障碍。入院后,完善相关理化检查后发现,由于胆道梗阻加重、胆汁引流不畅,她的凝血功能、生化肝功等指标出现严重异常,还有感染征象,如果不及时处理,她的肝功能随时可能出现肝功能衰竭及胎死宫内的问题,经过科室的讨论,刻不容缓,医院组织了全院大会诊,腹部急症外二科副主任张桂信、产科副主任王敬民、消化内科朱磊教授、风湿免疫科孙祥囡教授、超声科陶冶教授、放射科张丽娜教授等多位专家经讨论后,考虑该患者诊断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管狭窄,并都给出了合理的治疗建议,同时血库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其特征为肝内外胆管进行性炎症和纤维化,进而出现多灶性胆管狭窄。大多数患者最终发展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失代偿。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同时由于受妊娠期激素的影响,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管狭窄、胆汁淤积会随着孕周增加而加重,而胆汁淤积对胎儿极为不利,这种宝宝在宫内时刻存在危险,随时有胎死宫内可能,用教科书的话说:“胎心消失不可预测”,如果诊断明确,至胎儿可以存活的孕周应该建议终止妊娠。然而,28周早产儿存活能力有限,权女士家经济状况一般,难以承担早产儿高额的治疗费用。权女士坚决表示尽量延长孕周,她相信自己更相信大医一院,一定会带着她战胜病魔,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经过严密的会诊、术前MRCP的检查,术前输注血浆改善凝血功能,结合患者妊娠特殊状态,治疗组为患者选择了超声引导下胆管外引流的治疗方法,超声科陶冶教授成功为患者做了PTCD穿刺引流,每日胆汁引流量约200ml左右,经周密全面的治疗后,权女士症状得到了改善,各项指标也逐渐好转。穿刺引流后,权女士入住产科病房。权女士年近40岁,除胆道疾病外,还伴有中度贫血、甲状腺左叶结节、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瘢痕子宫,其再婚丈夫已近半百,这个孩子来之不易,对他们来说很珍贵。产科病房经过大讨论,认为权女士的情况极为罕见,临床经验不多,但是可以在多学科协作下,严密监护,延长孕周。

就这样权女士成了产科病房的“常客”,王敬民治疗团队及主管护士每隔4个多小时监测一次胎心,每天2次胎心监护,每隔一天为引流管换药,每隔5天做一次超声,监测胎儿的发育状况,每周复查各项指标,积极加强支持治疗、纠正贫血、保肝护肾、消炎利胆。腹部急症外二科的祁冰医生经常查看引流管情况,一旦发现引流不畅情况立即通管,就这样权女士坚持到了35+3周,2019年10月30日权女士出现了见红、先兆临产症状,此时权女士的凝血功能还有轻微异常,曾经的剖宫产部位出现隐隐疼痛,王敬民教授团队决定为权女士立即进行剖宫产,血库的医生知道后马上送来了新鲜冰冻血浆,急腹症科的医生也立即对病情再次进行了评估,表示手术过程中他们会随叫随到,新生儿科医生、助产士都赶到手术室。因为凝血功能异常,无法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一科副主任吕美红为权女士实施全麻,当天16点52分,一个2690克的男宝宝降生了,除羊水微黄、胎脂变黄外,未发现其他异常, 评10分,医护人员悬着多日的心终于放下了。

术后权女士恢复很快,第二天就下床活动,尽管引流管暂时还不能拔除,但产后的引流量逐渐减少,权女士的黄疸、瘙痒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难怪她笑的那样灿烂。术后一周权女士及新生儿各项指标正常,母子顺利出院。

权女士是由瓦房店地区转入、并在大连市妇幼部门重点监控的高危孕产妇。她的救治成功是大医一院强大的综合技术实力、院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及密切的多学科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保障母婴安康、合力助爱远航”是我们不变的宗旨!

惊叹 | 拯救“小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