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採宜:導致居民生活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是物價還是消費結構?

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均生活支出也逐年增加。導致生活費用支出增加是主要原因是:物價上漲還是生活需求的變化?

本文用數據回答這個問題。

林採宜:導致居民生活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是物價還是消費結構?

林採宜 孔玥 /文


1. 短期來看,CPI指數上漲的原因主要來自豬肉價格的提高所導致的相關食品價格上漲,剔除食品類物價,其他核心物價基本持平。

2. 隨著收入的增長,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消費需求(尤其是服務類需求)的增加是導致生活費用支出上升的主要原因。或者說,消費結構變化是影響居民生活成本的主要因素。


一、居民生活成本伴隨著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而上升

從2013年到2018年,中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8344元增加至28228元(其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39251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4617元)。可支配收入中56.1%來自工資性收入,其餘的分別為轉移性收入(18.3%)、經營性收入(17.2%)和財產性收入(8.4%)。與此同時,人均生活成本也呈相應的增長趨勢,從2013年到2018年,人均生活成本從13220元增加到19853元(其中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平均為26112元,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平均為12124元)。

總體而言,可支配收入增長高於生活成本的增長率。因此,從2013年到2018年,城鎮家庭的恩格爾係數從35降至27.7,農村家庭的恩格爾係數從37.7降至30.1,顯示出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在逐年上升。

林採宜:導致居民生活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是物價還是消費結構?

從結構來看,食品菸酒、居住成本佔比最高。2018年,居民支出中5631元為食品菸酒,佔18.9%,其次是居住和交通通信,分別為4647元和2623元,佔居民生活成本支出的16.46%和9.3%。

從增長率來看,2018年生活成本支出增幅最高的是醫療保健,同比增長16.1%,其次是居住支出,同比增長13.1%。其中醫療保健支出增長率連續三年都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同時,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也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勢頭,相比之下,食品、衣著支出的增長率較低。

林採宜:導致居民生活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是物價還是消費結構?

二、物價水平上升帶來生活成本遞增壓力

與2016年每月2.01%和2017年每月1.55%的變化相比,2018年CPI每月保持2.13%的增長,2019年,該增長率升至2.38%。受豬肉及食品價格影響,2019下半年以來CPI同比始終在2.8%以上,且環比不斷攀升(9月CPI同比為3.0%,10月份CPI同比跳升至3.8%)。

林採宜:導致居民生活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是物價還是消費結構?

由於CPI指數的構成主要根據居民衣、食、住、行的真實消費支出佔比而調整的。因此,居民生活成本支出的變化和CPI各項指數的變化呈明顯正相關。

林採宜:導致居民生活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是物價還是消費結構?

雖然2013-2019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仍然維持增長態勢,但是從消費品支出的增幅來看,自2014年以來逐漸放緩,其增長率從11%降至6.28%。產生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是人均債務水平的提高、以及利息支出的增加對居民消費產生了擠出效應(2018年居民槓桿率達到53.2%)。

林採宜:導致居民生活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是物價還是消費結構?

1. 食品價格上漲推動CPI指數上升

從CPI指數變化來看,食品是波動最大的,2019年3-10月份CPI食品同比持續從4%增加到10%。而非食品CPI和核心CPI相對去年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下降。從CPI的貢獻率來看,食品菸酒對CPI的拉動貢獻率依然最大,9月份為122%。同期居住、教育文化娛樂對CPI的拉動貢獻率為11%和10%。

林採宜:導致居民生活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是物價還是消費結構?

2. 服務價格上漲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生活成本

從2014年到2018年,服務CPI同比上漲幅度始終高於消費品CPI(直到2019年2月豬肉價格暴漲拉動消費品CPI相應增幅加大)。2018年,中國服務消費對GDP的拉動貢獻率已超過60%,因此,服務價格的變化對生活成本的影響也相應增加。

林採宜:導致居民生活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是物價還是消費結構?

3. 居住、醫療保健和教育文化及娛樂服務價格變化對生活成本增長影響較小

雖然居住支出和醫療保健支出增長最快,但是2019年居住、醫療保健和教育文化及娛樂服務的價格變動對居民生活成本的影響卻不大,2019年上述價格指數漲幅保持著2%之下。遠低於食品尤其是肉類的漲幅。

林採宜:導致居民生活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是物價還是消費結構?

三、消費結構變化是影響生活成本變化的主要因素

1. 醫療健康需求增加,支出增長速度最快

2018年醫療健康人均支出1685元,增幅達16.1%,超過居住(13.1%)、教育文化(6.7%)和食品(4.8%)。但我國居民醫療成本支出佔比為僅為GDP的8%,低於發達國家(美國、法國該數字分別為16.2%和11.7%)。

林採宜:導致居民生活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是物價還是消費結構?

2. 體育健身和家政服務類消費需求增長迅速

目前居民消費結構已由生存性消費,過渡到了享受型、發展型的消費模式。平臺型消費、共享經濟推動旅遊支出、文化娛樂支出等支出快速成長,網絡消費、定製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時尚消費等已成為消費新熱點,與此同時,家政服務和體育健身支出也快速發展。

以體育支出為例,2015到2018年,人均健身支出從1077元增加至2087元。中國健身房集中分佈在特大一線城市,總量已與美國基本持平。2018年中國健身俱樂部TOP10總營業額為人民幣100-110億左右(其中第一名年營業額近20億),隨著健康觀念的普及,健身支出未來還將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

此外,我國人均家政服務支出也保持高增長,持續五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其中2018年同比增長33.1%,未來隨著城市居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社會人口老齡化,以及“全面二孩”等政策導致對小時工、養老看護、母嬰護理的巨大需求,家政服務支出增長將是必然趨勢。

林採宜:導致居民生活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是物價還是消費結構?

3. 旅遊和文化娛樂支出增長也將是推動居民生活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

2018年,我國人均旅遊支出為1034元,旅遊業對中國經濟和就業的綜合貢獻率超過10%,旅遊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隨著民航規模的增加,各類簽證服務的升級,例如跨境、國內旅遊相關產業將會進一步發展,並持續帶動旅遊支出的增長。此外,2017年我國泛娛樂核心產業產值約為5484億元,同比增長32%。2018年我國國內票房總額為600億元,增長率為7.03%,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文化娛樂方面的消費需求不斷增長也會相應推動相關支出的增長。

林採宜:導致居民生活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是物價還是消費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