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中成藥漲價關係鏈:成本上升、監管升級、銷售費用增加

中成藥漲價關係鏈:成本上升、監管升級、銷售費用增加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阿茹汗 實習記者 任利 “同仁堂的小兒感冒顆粒,之前的價格是每盒25元,現在已經漲到49元了,”在北京市東城區的一家藥店裡,“漲價”成為了藥店銷售人員推銷藥品的理由之一,他們向顧客介紹藥品的同時,都會友情提醒一句:“如果長期需要,可以多買點兒,不一定哪天又漲價了。”

漲價,正在成為中成藥市場的普遍現象。安神補腦液,來自吉林敖東的這款藥物將從今年9月15日起提價。此外,雲南白藥近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也表示,“對部分核心產品進行適當提價”。而在銷售端,雲南白藥的創可貼、氣霧劑等產品的價格已有上浮。

企業對外解釋,原材料、人工等多項費用的不斷增加推高了中成藥的價格。但是除了這個適用於多個行業的漲價理由外,製藥企業也有著更“獨特”的花錢方式:營銷和研發。

中國中藥協會中藥質量與安全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醫藥學會臨床合理用藥評價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王龍稱,中醫藥的全球化發展面臨著重大的需求和發展機遇。隨著新時代的發展,中醫藥將走出國門,服務全球成為世界的中醫藥。

那麼,價格乃至質量、市場的秩序需要形成一套有序的循環體系,才能促使這一行業健康發展。同時,在中國中醫藥全球化發展戰略、中醫藥行業逐漸規範化的當下,未來企業間的競爭或將聚焦在營銷和研發能力上,這也將成為企業業績增長的引擎。

原材料、人力雙重壓力

醫藥銷售員王麗供職於東北一家制藥企業,她負責的區域有內蒙古東部盟市、東北三省的部分醫院,從年初至今,產品價格呈現不同幅度的上漲,她從公司得到的反饋是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帶動了此輪漲價。

上市公司針對產品漲價給出了同樣的理由。以吉林敖東的安神補腦液為例,官方解釋,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人員成本不斷增加的影響,故對該產品的零售價格予以調整。據瞭解,10ml*10支規格的安神補腦液,2014年的零售價格約為18元左右,近期零售價不超過27元,而它即將提價成32元。

安神補腦液的原材料中鹿茸的價格確實變化明顯。中國藥材產業信息門戶網站——中藥材天地網顯示,安國藥市的規格為“花二槓一等-較廣”的鹿茸從2016年6月到2017年8月價格處於平穩狀態,為7500元,但近一個月最高價格達到了8345元。

國內中藥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原材料種植產業的繁榮,汪曉宏(化名)所在的企業是安徽省嶽西縣的一家中藥材公司,他介紹,從價格端看確有藥材價格上漲現象,但同時價格回落的原材料也有不少:“上漲下跌的都有上千個品種”。

中藥材天地網對藥材的市場價格也進行了縱向比較,來自河南的南五味子在玉林藥市的價格目前為48元,一個月內增長了37.14%,是該網站統計的綜合200月漲幅榜的第一名。但是產自江西的規格為小花統的吳茱萸,在亳州藥市目前的價格為260元,一月內下跌了38.1%。

事實上,中成藥這一輪的價格漲幅還未體現在企業的財報中,從2017年的企業財報看,原材料的價格雖然在各企業營業成本佔比較大,但是在過去一年材料成本增幅較低,部分企業甚至還呈現下滑,如雲南白藥2017年的醫藥製造行業直接材料費用為19.44億元,同比減少了4.35%;吉林敖東2017年醫藥業直接材料費用為5.02億元,同比增2.15%,相比2016年15.59%的增幅已經明顯回落。

在王麗看來,企業此輪調價是在為原材料近期的價格波動做準備。醫療戰略諮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合夥人趙衡補充稱,原材料價格的上浮,一方面與去年以來供給出現一定的缺口有關;另一方面資本的進入,炒高了原材料價格。

除了原材料外,人力是企業近些年所承擔的成本中漲幅最為明顯的一項。一位北京連鎖藥店不願具名的總經理介紹,和西藥相比,中成藥的生產加工環節更復雜,從中草藥種植、提純到炮製,人工使用量更高,成本就自然更高。

以雲南白藥為例,該公司2017年財報顯示,醫藥製造行業直接工資為1.12億元,同比增24.3%,是營業成本中漲幅最大,而營業成本中其他分項漲跌都是個位數。

行業升級倒逼漲價

就目前中國中藥產業發展形勢來看,後勁較足。來自原國家衛健委2017年年底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中藥產業正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2016年,中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8600億元,佔全國醫藥工業近三分之一。

產業的不斷壯大也使得企業行為越來越規範。中國藥科大學國家執業藥師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康震認為:“有些不法的製藥企業重在挺而走險,但現在那些依靠偷工減料的企業風險已經變大,對於中成藥企業來說,藥材和提取都要保證質量,否則飛行抽檢不合格。”

據瞭解,中藥產業鏈條可以分為種植養殖、流通貯存、加工炮製、處方使用四大環節,橫跨一二三產業,涉及農林、藥監、工商、商務、中醫藥等多個政府部門。由於環節複雜、涉及多個監管部門,中醫藥產業的管理難度大、空白點多,企業以次充好、摻雜造假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曾撰文介紹,例如,近年來中藥材價格持續保持高位運行並伴有波動,中成藥卻屢遭“降價令”。加之環保標準日趨嚴格,價格和成本的雙向擠壓加大了藥企生存難度,容易誘發機會主義行為。

就上述問題王龍認為,“道地藥材”是關鍵的環節,中國中醫藥需要擁有一套統一的質量標準體系。

由於王龍在中藥質量、安全、臨床藥物評價方面的工作經歷,王龍有紮實的中醫藥專業知識,其也在統計學研究領域有很深的造詣。他在以往的研究中發現,現今“道地藥材”可以說是控制和評價中藥材質量的指標是否為質優純正藥材的代名詞。

關於道地藥材,王龍介紹,根據歷代人文、歷史、地理、氣候條件以及當時的醫學與農學發展情況等作簡單概括,即道地藥材的形成首先依賴於中國各地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以及中國諸多適應不同地區的野生藥物資源。其次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這些豐富的藥物資源在臨床中得以應用,並逐步形成了一套“道地”理論。而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通過將客觀環境進行定量分析,並結合藥材本身的有效性成分建立統計模型,可以為中藥材的質量評價、遺傳多樣性研究、品種選育、生產區劃等研究提供充分的科學依據。

簡單來說,根據統計模型,就可以根據氣候環境等因素判斷出最佳的生產方式以達到穩定高質的“道地藥材”。

行業監管也在不斷升級。2017年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和“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其中已明確提出全面實施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嚴肅查處藥品生產偷工減料、摻雜使假、擅自改變工藝生產劣藥等違法違規行為。

環保壓力也是一方面。今年6月,浙江九洲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營業收入達到2.2億元的子公司江蘇瑞科醫藥臨時停產,公告解釋,停產是為了進行全面的環保提升和改進。

因此康震總結:“原材料、生產、銷售、監管等各項環節的要求不斷升級,原來依靠偷工減料活的企業將會被淘汰出局,相反,留下來的企業為了符合各項行業標準和要求,加上人力成本逐年變大就要增加各項成本。”在康震看來,中成藥的價格上調也屬正常。

業績考驗與全球化

李隆(化名)所在的企業為一家全國知名的中藥企業提供配方,李隆也坦承,漲價的背後是競爭愈加激烈、推廣難度越來越大、掙錢並不容易的市場現實。“雖然GMP實施之後,行業被大洗牌,但是從全國中藥飲片的產量上看,仍然供大於求。”

一些上市公司的業績也說明了問題。吉林敖東2018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7.08億元,雖然同比增長了41.23%,但是該公司的淨利潤卻出現了同比22.38%的下滑;麗珠集團上半年營收45.65億元,同比增6.78%,淨利潤6.33億元,同比增加25.66%;而在去年同期,該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的增幅分別為15.58%和25.97%,營收增幅略有放緩。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醫藥企業重要支出的營銷費用,在各家企業財報中依然是最“亮眼”的數據。

通化金馬的銷售成本也引人注目,從它的近幾年的財報可以看到,通化金馬的原材料及包裝物、能源動力、人工方面近幾年的變化不明顯,而銷售費用在2016年到2017年同比增加了225.51%,2018年上半年同比增長了131.63%。

上述連鎖藥店總經理對於銷售費用的增加有著自己的解讀。“藥品的最終端要麼是醫藥,要麼就是藥店。目前,單體藥店並不受到藥企的歡迎,因為影響力有限,藥品的銷量上不去;藥企更願意選擇銷量有保障的大品牌連鎖藥店,但是從連鎖藥店的角度來說,更加青睞品牌知名度高、市場影響力大的企業和藥品,為了邁入藥店高門檻,藥企就要在營銷端發力。”

中國藥全球化已成為未來發展趨勢,而價格、質量顯然是需要完善和提升的環節。關於這一解決辦法,王龍認為,一套“道地藥材”的體系,顯然更能有效規範這一市場。

王龍在以往研究和工作中發現,中醫藥統計可以就大量數據和統計分析作為支持,成為藥材質量把控的追溯體系,從而促使中醫藥行業的有序發展。

而中醫藥統計在藥物臨床實驗中的應用之例即,由於臨床實驗中病人行為無法完全預知,很多不可控的因素經常會影響對臨床藥物的評價,因此通過設計臨床實驗應用統計學原理對實驗相關的因素做出合理的、有效的安排,控制實驗誤差和提高實驗質量,以達到保證實驗結果真實性和科學性的目的。

據瞭解,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文件中就明確要求在新申請中藥的研發試驗中,必須有統計學家來指導研究的設計、數據的分析和報告的呈遞等。

據此,王龍透露,為了淨化、規範中國的中藥市場環境,控制質量源頭,並在全球化中提升競爭優勢,有關部門已經在推動“道地藥材”體系的深入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