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採宜:我國政府行政支出是否還有壓減空間?

增值稅及個人所得稅收入目前在我國政府財政收入約佔40%,2018-2019年推出的“減稅降費”一定程度上將制約政府財政收入的增長。在不影響政府剛性及重點項目支出的情況下,壓減政府行政支出是保持財政赤字穩定的手段之一。因此,2019年,政府仍然將通過壓減一般性行政支出和“三公”費用來平衡財政收支。


林採宜:我國政府行政支出是否還有壓減空間?


林採宜 劉星辰 /文


核心觀點:

1. 從各國財政支出結構來看,新興市場國家更多地將財政支出投入於一般公共服務,其次是社會保障;而發達國家的財政支出更多集中於社會保障和醫療健康,普遍高達50%以上;由於大興基建,我國公共財政支出中,佔比最高的為經濟事務(21.8%),不僅高於發達國家,而且明顯高出俄羅斯、泰國等新興市場國家,而社會保障和醫療健康支出佔比相對較低,分別為13.5%和8.1%。

2. 目前,我國政府行政支出佔財政支出比重為15.3%,明顯高於美英日意德法六國的平均水平(9.9%),尤其是公共安全支出,佔比為7%明顯高出其餘8個國家4.4%的平均水平。

3. 隨著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實,以及節約型政府建設的深入,假設將全國行政支出佔財政支出比重能夠由目前的15.3%降至10%左右,根據2018年公佈的全國財政支出數據進行估算,全國範圍內的政府行政支出金額可以減少近1.17萬億元,其中中央減少1914億元,地方減少9760億元。這將有效對沖減稅降費對政府財政收入的影響。


一、減稅降費的政策背景下,政府行政支出壓減再次提上議程

今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大幅超出2018年的1.3萬億。一季度,全國累計新增減稅3411億元。預計2019年全年增值稅減少約8000億元,個人所得稅減少約4000億元。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制約政府財政收入的增長。為了不影響政府剛性及重點項目支出,壓減政府行政支出是保持財政赤字穩定的手段之一。中央財政明確指出2019年一般性支出按照壓減不低於5%,同時“三公”經費再壓減3%。


林採宜:我國政府行政支出是否還有壓減空間?

1. “三公”經費預算壓減情況

“三公”經費,是指行政事業單位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中,用財政撥款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2019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數為81.07億元,比2018年同口徑預算數減少3.22億元,下降3.8%。其中因公出國(境)費增加0.33億元,公務接待費減少1.54億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減少2.01億元(購置費增加4.23億元、運行費減少6.24億元)。從結構來看,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一直是“三公”經費的支出大項,佔比60%,也是近年的壓減重點,自2011年的59.9億元持續降至2018年的33.2億元。

林採宜:我國政府行政支出是否還有壓減空間?

2.一般性支出預算壓減情況

一般性支出,主要是指黨政機關維持運轉或是履行職能所需的費用。不僅包括“三公”經費,還包括辦公費、會議費、培訓費、差旅費等商品及服務支出,以及辦公設備購置費、房屋建築物購建及修繕支出等資本性支出。從中央財政支出角度來看,2019年,中央本級基本支出預算數為1.19萬億,較2018年同口徑的執行數增加652億,上升6%。意味著中央財政所提出的一般性支出壓減5%以上,僅限於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對於工資福利、個人和家庭補助項目並無強制性壓減。根據2018年中央財政執行數,一般用於削減的商品服務及資本性支出項目金額約為4100億元。

二、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政府財政支出結構仍存在優化空間

1. 我國政府財政支出結構存在優化空間

從各國財政支出結構來看,新興市場國家更多地將財政支出投入於一般公共服務,其次是社會保障。而發達國家的財政支出更多集中於社會保障和醫療健康,普遍高達50%以上,一般公共服務支出的比重相對較低。自2007年之來,中國根據IMF準則對政府財政支出進行相應歸類,將財政支出劃分為10類。由於大興基建,2017年政府全國公共財政支出中,佔比最高的為經濟事務(21.8%),不僅高於發達國家,而且明顯高出俄羅斯、泰國等新興市場國家,而社會保障和醫療健康支出佔比相對較低,分別為13.5%和8.1%。從行政支出角度來看,我國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佔比為13.1%,接近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但較日本、法國、德國仍有壓減空間。同時,中國公共安全支出佔比達7%,明顯高出其餘8個國家4.4%的平均水平。

林採宜:我國政府行政支出是否還有壓減空間?

2. 我國行政支出比重高於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行政支出作為財政用於國家各級權力機關,行政管理機關和外事機構行使其職能所需的費用,一直是節約型政府的治理目標。在當今的國際標準框架中,行政支出總額包括一般公共服務、公共秩序與安全、外交事務。2017年,經調整後的中國行政支出佔財政支出比重為15.3%,雖顯著低於泰國、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國家,但明顯高於美英日意德法六國的平均水平(9.9%)。

林採宜:我國政府行政支出是否還有壓減空間?

三、削減“三公”支出對我國財政支出的影響

一般公共服務與公共安全支出構成我國行政支出的主體(93%),2017年全國行政支出中二者分別佔53%、40%。根據2017年中央及地方財政支出決算數,行政支出大多集中在地方,中央與地方的分配比例約為1:5。從分項來看,地方政府承擔92%的一般公共服務支出、85%的公共安全支出。

林採宜:我國政府行政支出是否還有壓減空間?

隨著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實,以及節約型政府建設的深入,假設將全國行政支出佔財政支出比重能夠由目前的15.3%降至10%左右,根據2018年公佈的全國財政支出數據進行估算,相較於22萬億的全國公共財政支出體量,全國範圍內的政府行政支出金額可以減少近1.17萬億元,其中中央減少1914億元,地方減少9760億元。

林採宜:我國政府行政支出是否還有壓減空間?


本報告所載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僅為提供參考之目的,並不構成對買入或賣出此報告中所提及的任何證券的建議。本報告非為對相關證券或市場的完整表述或概括。歡迎轉載,轉載請在文章標題下注明作者及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