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設要“面子”,更要“裡子”

如果說城市主幹道是一個城市的“面子”,那麼背街小巷就是城市的“裡子”,關係群眾切身利益。

市委、市政府把背街小巷整治作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重要內容,作為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的民生工程,認真傾聽群眾意見,營造氛圍凝聚合力,加大投入穩步實施,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打造了一批示範街巷,取得了初步成果。

背街小巷著新裝

秋日的杏花嶺區澗河街道,“彩林”滿目,街邊的銀杏樹、楊樹、柳樹,綠化帶中的紅葉小波、黃楊、綠籬層次分明,映現秋日的美景。2019年澗河街道在創城攻堅中把建設現代化城市標準放在首位,從整體設計到集中整治,從項目規劃到全面實施,現代氣息貫穿始終,尤其是在對“2路3巷4街7院”的整治後,街邊遊園、綠景、驛站隨處可見。脫胎換骨的鉅變讓轄區百姓紛紛點贊。整治後的背街小巷、老舊院落,那一個個小遊園、一處處綠化帶、一排排行道樹,都印入人們的眼簾,推窗見綠、抬頭見綠、街邊見綠,“綠”成為街道的底色,周邊居民群眾漫步在這個“綠色客廳”的氧吧裡,盡情地自由深呼吸,盡享都市的魅力。在生態建設上,澗河街道致力於拓展空間,對十幾年滯存的街邊“佔道經營、破牆開店”頑疾,進行重拳取締、封堵。

對於背街小巷整治,迎澤區也大膽嘗試。在增綠補綠,建設停車場和加強管理等方面,本著“見縫插綠”的原則,迎澤區採用最少的用水、最少的用地和對周圍干擾最少的模式,將亂點變成亮點。昔日街巷的“邊角料”也變廢為寶,成為了可供居民娛樂休憩的“口袋公園”,閒置空地搖身一變,成了滿眼綠色。目前,全區共建設了30處小綠地,共計1萬平方米。

為實現街巷長效化管理,迎澤區在76條小街巷實行“一路一專班”綜合治理機制,每個專班由街道分管領導作為街巷長負總責,包街片警、交警、執法中隊、市場監管局、環衛作業公司、社區網格長、小巷管家八個部門聯動,做到綜合治理“一盤棋”。並在專班成立臨時黨支部,各專班臨時黨支部利用微信等現代化手段,認真履行每日巡、隨手做、實時報、及時記職責,在巡查中發現問題能及時處理的,第一時間現場解決。過去的老街巷改頭換面,披上了彩繪新裝,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務設施的相繼轉變和完善,讓居民生活品質得到極大提升。

共建共治共享

背街小巷綜合整治事關百姓生活、事關人居環境、事關太原形象,必須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抓實抓好。

萬柏林區在創城實踐中,逐步探索並實施了精細化管理、城管執法力量統一調度等一系列好的做法,出臺了《萬柏林區精細化管理實施方案》等相關實施辦法,推行街路長制、小巷管家、萬管家等管理制度,建立“門前三包”共建共管責任機制,堅持每週進行精細化考核,推動“星級評定”獎懲制度的落實,充分發揮黨員在創城工作中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揮群眾在創城工作中的主體作用,積極鼓勵社區居民實現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全區精心打造各類整治典型60餘個,做到了既全面整治,又突出重點;既示範引領,又整體推進;既基礎創建,又提檔升級。

萬柏林區在創城工作中精心打造了30餘條示範街巷,包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楷模、時代新人、國學、古詩詞、萬柏林故事、萬柏林風光等多種文化元素,打造了集文化、綠化、美化為一體的多樣性街巷文化,呈現出鮮明的“萬柏林特色”。在彭西四巷,社區設立了文化牆——全市20位時代新人的典型事蹟,成為周邊群眾學習成長的榜樣,引領著時代新風。

尖草坪區充分利用固定版面、廣告牌、 LED 屏進行宣傳;印製“九亂”整治標準小冊子,在公眾號開設“創城!尖草坪在行動”專欄,推送《致全區廣大市民朋友的一封信》音頻,向廣大居民發放《市民文明手冊》、宣傳袋、彩頁、海報等宣傳資料,讓百姓徹底轉變行為習慣,通過文明行為的教育、文明習慣的養成、文明言行的感化進一步提升了文明素養。他們動員社區幹部、老黨員、志願者、學生、熱心居民、樓長院長網格長等,包街巷、包小區,勸導制止不文明行為,維護公共秩序,收集熱點重點問題,及時提出意見建議。他們將圍牆改造設計成文化牆、增加公益廣告宣傳,使街巷創城文化氛圍日益濃厚,周邊群眾的文明意識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形成。

隨著全市大力推進背街小巷整治,有越來越多的小街巷正在改變,變得和金剛堰路、彭西四巷、南海巷一樣,還路於民、還街於民、還景於民。據統計,全市今年共摸排背街小巷1095條,其中示範街巷118條,涉及十縣(市、區)及不鏽鋼園區、綜改區。目前,118條示範街巷全部完成,全部背街小巷整治任務將在年底前完成。全媒體記者 司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