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挪個窩” 更要“鋪好路”

“住新房,娶新娘,扶貧政策來幫忙;挪窮窩,換窮業,幸福生活萬年長。”3月底,走進漵浦縣觀音閣鎮文家衝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搬遷戶向剛門上“囍”字兩旁紅彤彤的對聯依然醒目。

“對聯代表我的心。”今年初結婚的向剛對記者說,搬出大山,住進寬敞明亮的新房,水、電、氣、網全通,交通、讀書、看醫生、買東西都方便,還找到了事做。條件好了,找老婆容易了。

向剛的喜事,只是懷化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幸福生活的一個縮影。去年初,作為全省易地扶貧搬遷主戰場的懷化,在“搬”的任務即將收官的關鍵節點,將工作重心從搬遷為主向後續扶持工作為主,從“搬得出”向“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轉變。

貼心設計,加速搬遷戶融入新環境

在麻陽城西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龍升社區,人們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不少搬遷農戶肩扛鋤頭出門,喜氣洋洋提著新鮮蔬菜回家。

難道這些搬遷農戶還在幹農活?

3月30日,記者到龍升社區採訪,搬遷戶鄭雲大的一番話解開了謎團。年過花甲的鄭雲大來自麻陽黃桑鄉石坡田村,在龍升安家後,社區分給他家30平方米的“菜園子”。他平時在小區當保潔員,下班去幹農活,種菜上班兩不誤。他揚了揚手中的新鮮蔬菜說,這都是自家“菜園子”種的。

社區為什麼要分地給搬遷群眾?麻陽易地扶貧搬遷聯席辦主任聖傑告訴記者,不少群眾住進了新房,實現了就業,但“進城買根蔥嫌貴”,種地務農的習慣難捨。

如何讓搬遷群眾住得慣,能融入?易地扶貧搬遷“鄉親菜園”工程應運而生。龍升社區為安置點入住對象按戶均30平方米配備蔬菜種植田地,用地由政府分配提供使用權。

“‘鄉親菜園’既為大家節約了生活成本,也為搬遷戶解了鄉愁。”聖傑說。

“不只挪個窩,更要鋪好路。”懷化市委書記彭國甫說,圍繞搬遷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該市出臺易地扶貧搬遷包括“菜園子”工程在內的20條後續幫扶措施,從配套設施建設到綜合服務,事無鉅細,為群眾提供“一站式”便民利民服務,幫助搬遷群眾卸下“包袱”,融入新環境、適應新生活。

分類幫扶,開啟“家門口就業”新模式

“噠噠噠······”3月27日,走進沅陵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太安社區製衣扶貧車間,40多名員工正在緊張忙碌。靠牆處一張熨衣工作臺,是殘疾人李西玉的“特殊崗位”。她一隻腳站立,另半隻腳擱在凳子上。“政府幫我找崗位,身殘也能有事做。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雖在疫期,車間在2月中旬就實現了復工復產。”李西玉激動地說。

離扶貧車間不遠處的超市早已復市,貨架上商品琳琅滿目,6名員工正在招呼居民購貨。“顧家又就業,日子美而甜。”在超市上班的搬遷戶雷秀蘭,去年8月搬進社區,一邊照顧老人和孩子,一邊在家門口上班。“我們這是‘扶貧超市’,員工全是搬遷戶。超市賣的貨,都是扶貧價。”雷秀蘭說。

“點業融合促就業,既戰疫情又戰貧。”懷化市易地扶貧搬遷聯席辦主任田敏介紹,懷化市推出保障防疫物資、穩崗補貼、減免租金、提供復工貸等舉措,幫助全市在安置點建立的136家扶貧車間全部復工復產,一批搬遷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

懷化市督導各縣、市、區在精準摸清搬遷對象就業信息的基礎上,深入實施就業幫扶“五個一批”工程,將搬遷戶分為社區工人型、三產服務型、外出務工型、扶貧特崗型等,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的原則,精準幫扶搬遷戶就業。

新冠疫情發生後,該市堅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疫情防控阻擊戰與後續幫扶決勝仗同步展開。成立了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後續幫扶工作19個專項行動組和22個掛牌督戰組,對全市335個集中安置區後續幫扶“20條措施”落實等方面進行實地督戰,確保在今年6月底前逐點逐戶精準落實到位。

就業乃民生之本。懷化出臺農民工返崗需求、企業用工需求“兩需求”一貫通10條措施,以促進農村勞動力、特別是貧困群眾穩就業、保增收,鞏固脫貧成果。通過“點對點、一站式”全程呵護式服務,幫助全市19079名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返崗復工。

該市開展“留雁行動”,防範因疫致貧風險。疫情期間,開發護林員、護河員、治安巡邏員等扶貧特崗,優先錄用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共開發扶貧公益崗位安排搬遷戶就業1545人。

“因人施策,分類幫扶,搭建各類就業平臺,才能真正讓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懷化市發改委副主任劉堯說。

精準管理,提升社區生活幸福感

“辦事方便快捷,總能找到人,事情很快有著落。”3月29日,在會同縣工業集中區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談起社區的服務,搬遷戶粟東海豎起大拇指。

滿意的背後,是社區優化網格化服務的不懈努力。安置點成立了黨支部,將安置樓劃分為若干個黨建網格,建立社區黨建網格化分片包乾責任制,在每棟樓設立“樓長”。今年初,粟東海家的門突然打不開,心急如焚,馬上向樓長報告,社區工作人員當即趕到現場解決問題。

社區有效治理是搬遷群眾安居樂業的保障。懷化市要求,每個安置區都要有管理服務的組織。對一定規模的集中安置點設立社區,成立社區居委會,選優配強社區幹部,推進“四支隊伍進社區”精準精細開展服務。根據黨員數量,成立社區黨總支和黨支部,實行網格化管理到棟到戶。

解決生活單調,文化生活不能少。在懷化各安置點,均建有廣場、籃球場、棋藝室、圖書室等。在沒有疫情之前,各安置點黨支部、社區居委會經常組織開展文體活動,豐富搬遷戶的文化生活。

“我們都是從各個侗寨搬來的,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很快都彼此熟悉了。”通道侗族自治縣縣溪鎮教場頭集中安置點搬遷戶伍子昌說,大家一起唱侗歌、跳蘆笙舞,社區還請來了縣裡的專業人員來指導,在新家園有歸屬感。盼望疫情早點結束,又可過上歌舞昇平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