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653门,世界首款实战的无后坐力炮,二战德国LG-40无后坐力炮

作为“闪电战”理论的创建者和实践者,二战时德军不仅对于装甲部队作战十分重视,同时对于部队的反装甲作战也很上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二战时德军的机械化水平并没有达到此前预期的高度,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只有部分精锐部队,大量德军后勤部队对于畜力的依赖仍然很严重。

仅有653门,世界首款实战的无后坐力炮,二战德国LG-40无后坐力炮

二战德军仍然很依赖畜力运输

德军的反坦克武器分为三级,分别为重级、中级和轻级三种级别。重级反坦克武器主要为各种自行反坦克火炮和突击炮了,这也是德军最为倚重的反装甲力量;中级的反坦克武器主要为中小口径的反坦克武器,比如从37毫米到75毫米各种口径的牵引式反坦克炮,主要装备到营连级单位。

仅有653门,世界首款实战的无后坐力炮,二战德国LG-40无后坐力炮

牵引式反坦克炮主要普及到营连级单位

而轻级反坦克武器则多装备于班排级作战单位,是德军步兵使用最多的,也是最为倚重的一级反装甲武器。很多人在提到德军轻级反坦克武器时,第一反应也许都是“铁拳”反坦克火箭筒。但是“铁拳”毕竟是在战争中后期才出现的武器,在“铁拳”诞生之前。德军步兵除了各种反坦克手榴弹之外,最常使用的就是各种口径的无后坐力炮了。

仅有653门,世界首款实战的无后坐力炮,二战德国LG-40无后坐力炮

LG-40型75毫米无后坐力炮

德军装备的第一款无后坐力炮是LG-40型无后坐力炮,需要注意的是,在二战德军的装备序列中,共有两种LG-40型无后坐力炮。第一种就是刚刚提及的75毫米LG-40型无后坐力炮,另一种则是105毫米口径的LG-40型无后坐力炮,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换装105毫米炮管改进而来的。

仅有653门,世界首款实战的无后坐力炮,二战德国LG-40无后坐力炮

正在射击的105毫米LG-40型无后坐力炮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德军装备的这款75毫米LG-40型无后坐力炮是世界上首款投入实战的无后坐力炮。该炮出现的原因也比较曲折,起初是德国伞兵缺乏能够被运输机、滑翔机运载的轻型牵引火炮,只能够依赖迫击炮进行作战。

因此,当时的莱茵金属根据德国军方的要求研制了LG-40型75毫米无后坐力炮,其中的LG两个字母就是德文中“轻型火炮”的缩写。

仅有653门,世界首款实战的无后坐力炮,二战德国LG-40无后坐力炮

和图中伞兵对比,可见该炮确实轻巧

LG-40型75毫米无后坐力炮的重量很轻,全重只有140公斤,而且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该炮还可以简单分解为4个部分进行分开携带。因此,不仅德国伞兵部队十分喜欢这款无后坐力炮,而且德国山地步兵同样十分喜欢这款火炮。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炮管的不同,LG-40型75毫米无后坐力炮还可以分为曲射型和直射型两种。前者使用的是山炮炮管,后者使用的是反坦克炮炮管,相对于前者来说更为细长一些,主要部署在东线战场执行反装甲作战任务。

仅有653门,世界首款实战的无后坐力炮,二战德国LG-40无后坐力炮

该炮有两种75毫米规格的炮管

该款无后坐力炮的缺点就是噪音太大,这也是早期无后坐力炮的通病。因为无后坐力炮在发射时需要把一部分火药燃气向后排出,以此来抵消火炮射击时的后坐力。这也导致了最大射程达6.8公里的LG-40型75毫米无后坐力炮射击时,不仅炮身后部50米-100米的区域为危险区域,还会产生非常大的噪音,损害炮手的听力。

仅有653门,世界首款实战的无后坐力炮,二战德国LG-40无后坐力炮

这也算无后坐力炮的通病了

总体来说,LG-40型75毫米无后坐力炮优点还是多过缺点的,按道理在其他国家都会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和装备。但是二战时德国的工业产能有限,需要优先生产其他的武器装备,因此在整个战争期间,德国也仅仅生产了653门,因此较少人知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