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地理学在战争中的重要性:重谈日俄战争

由于俄国选择东进、南下的扩张策略,而日本也急不可耐地将势力范围向北延伸,因此日俄两国早在十九世纪就因为前进方向的相冲而有了战争的苗头。

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乃至赢下战争,日俄两国花了大力气进行军事地理的研究。本文就通过日俄战争之前以及爆发之后两国军事地理的研究和实践的角度重新谈一谈日俄战争,但这种新角度能够写到多好的程度,还需要各位读者评价和指正。

看地理学在战争中的重要性:重谈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漫画

战争百科全书:地志与地图的刊印

为了适应在亚洲大陆作战的需要,日本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开始刊印一种统称为“兵要地志”的书籍。这种书主要依靠日本间谍和外交官获取的相关地区情报编撰,内容涉及当地政治、财政、地理、气候、人口等和战争相关的方方面面。

这一系列地志的出版体现了日本强大的情报搜集能力和高效率的情报分析整理能力,这让尚未在亚洲大陆进行过大规模战争的日军可以尽可能了解他们将要入侵的地方。而这是日军做到知己知彼的重要保证。

看地理学在战争中的重要性:重谈日俄战争

“兵要地志”部分书籍一览

1894年12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组建临时测图部以执行绘制军用地图的任务。临时测图部的设立为日军在甲午战争中的作战提供了不少便利,也帮助日军此后在朝鲜半岛等地的军事行动对相关地区的情况更加了解,可以更好地进行进攻和占领。

看地理学在战争中的重要性:重谈日俄战争

甲午战争中日军所向披靡也离不开他们对战场地理的熟悉

利用近代技术进行地志编撰和地图绘制的确是日军近代化的体现,但我们也不必对其过分赞扬,因为当时所绘地图并非十全十美,仍然存在一些谬误和模糊的地方。对此,日本官方于1922年出版的陆地测量部正史《陆地测量部沿革志》解释说:

于此急遽之际,就散漫零碎之资料,比较校定同地异称、同韵异字,参酌为数甚少之已知经纬度以作地图之骨骼。

这几句话将地图的粗糙归结于时间紧迫(临时测图部于1894年12月后,次年就开赴前线参加了甲午战争)、资料稀缺和地名异称,但笔者认还应该有测图人员水平有限和测图装备质量不足的因素。当时,大量测图人员来自民间,测图水平参差不齐,且由于远在国外作业,只能使用便携式装备测绘,这都导致了地图质量的不过关。

但无论如何,上述行动既表明日军已经是一支近代化水平较高的新式军队,另一方面也说明日军早已有更长远的计划,地理学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也愈发明显。

俄国对于中国东北、朝鲜半岛等地的地理情报搜集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例如俄军科尔夫少校曾在十九世纪末在朝鲜半岛进行了探索行动,后来他出版的《朝鲜北部军事要览》包括朝鲜的地理、经济、历史、陆海交通等多个方面,成为俄国这一地区地志的代表性作品。

看地理学在战争中的重要性:重谈日俄战争

阿列克谢耶夫曾指挥俄军入侵中国东北,为俄军在当地的绘图活动提供了便利

对中国的地图绘制工作也在这一时期进行着。由于测量专家的加入和俄军在义和团运动期间曾占领中国东北,俄国在中国的地图测绘工作顺利且成果丰硕,东北地区或东北局部地区的地图有1:834000、1:84000/1:126000等多种比例尺,可以满足俄军不同的需求。

由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地图测绘等地理学技术在开战前的日俄两军实现了广泛运用,这也是近代科学技术对军事产生影响的实例。仅从军用地图这一点上说,日俄已经通过运用地理科学技术完成了战争准备。

关于未来战场地形的研究

日本方面仔细研究了朝鲜半岛的海港状况。《日清战史》中,日本就指出朝鲜的东部、西部良港虽有,但不乏岛屿稀少、海水深度不够等缺点,但是南部海岸“沿岸岛屿丰富,多有良好锚地”,“足以令大舰安全锚泊”,结合日本满洲军参谋总长(后任总司令)大山岩的“朝鲜为大国领有,其位置恰对帝国之胁肋,其距离航渡仅需二三点钟”

的言论不难判断,日本可谓做足了朝鲜地理的功课,因此很早就决定将朝鲜半岛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由此才有了出于军事目的(如寻找军港)的地理研究。

看地理学在战争中的重要性:重谈日俄战争

武士出身的大山岩是近代日军名将

同时,日本还相当关注朝鲜半岛的陆上交通状况。《日清战史》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分析了朝鲜道路状况,并给出了具体行军方式,例如从汉城到义州的道路

“皆可通行车辆”,但朝鲜河流旁多没有堤坝,因此水灾泛滥,而且“重要之处殆无桥梁”。如此细致的考察,离不开日本军事地理学的娴熟运用,但这也正反映了日本的扩张野心。

看地理学在战争中的重要性:重谈日俄战争

《日清战史》既是一部历史书,又是一部军事教科书

俄国也对朝鲜半岛和东北地区的地理状况进行了研究。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列举一例,那就是俄国对太平洋舰队主力舰基地的设置问题。

当时,俄国有旅顺和海参崴两个选择。反对声音认为,旅顺容易被敌舰封锁,而且远离俄国本土,难以获得支援。而且在旅顺驻重兵,就意味着本就不占兵力优势的东亚俄军将进一步在广阔的战场上分散兵力,这是俄国不愿意看到的。

但从经济层面考虑,作为中东铁路自哈尔滨南下支线的终点站,重点建设的旅顺(意味着重兵保护)将把俄国欧洲和东亚部分很好地连接起来,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加上日军可能在辽东半岛或朝鲜半岛登陆,从快速出击的角度考虑,太平洋舰队主力驻旅顺也是很有必要的。

看地理学在战争中的重要性:重谈日俄战争

俄国太平洋舰队主力舰之一:“皇太子”号战列舰

只不过,让俄国没想到的是,战前对旅顺基地持怀疑态度的人一语成谶。1904年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在旅顺港外袭击了太平洋舰队,并重创“列特维赞”号、“皇太子”号战列舰和“帕拉达”号巡洋舰,从而逼迫俄舰躲入旅顺港。

由于潮汐导致旅顺港水深的变化,港内军舰如果要出港,必须如蚂蚁搬家一般一艘跟着一艘离开,这就很容易导致每一艘被迫单独出港的俄舰都可能遭到整个日军舰队的集中打击。因此联合舰队将太平洋舰队逼入旅顺港后就成功将其封死在港内,使日军轻松获得了整场战争的制海权。

看地理学在战争中的重要性:重谈日俄战争

旅顺战役示意图

因此可以说,战前关于太平洋舰队主力舰停泊港的争论事实上就是一场军事地理学的争论。而俄国自信其实力可以抵消旅顺的地理劣势也被现实狠狠打脸。虽然即便直接进行海上对决也难说俄国胜券在握,但至少那会让日本付出比封锁旅顺港大得多的代价。因此日本最终的胜利,也离不开其先发制人,迅速利用俄军地理劣势夺取制海权的行动。

尽管简谈了日俄战争中的地理学,但地理学其实从未离开战争

如果没有深厚的地理学知识和先进的地理科学技术,要赢得一场战争甚至是一场战役都是十分不容易的。从秦晋崤山之战到日俄战争再到平型关大捷,从古至今无数场战役、战争都揭示了“地利”的重要性。因此,当我们审视一场战争时,除了兵力对比、武器装备、经济实力等因素外,还不可以忽视我们无比熟悉但总觉得似乎在军事中表现不那么引人注意的地理因素,

地理学从未离开过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