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休战期,迦太基的内乱

从公元前241年迦太基与罗马签订和平条约到公元前219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的爆发,中间持续了23年的休战期,对于当时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都认为罗马与迦太基人之间的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几乎谁都没有想到,之后会爆发更大规模的战争。

战败后的迦太基,地位与意大利半岛上的塔兰托和加普亚不同,没有加盟罗马同盟,成为罗马同盟的一员,也不同于西西里的叙拉古,是为罗马的友邦城市,而是一个独立的大国存在于地中海。

哈米尔卡虽然在战争的最后6年奋勇作战,但是无力挽回大局,对于他来说这是耻辱,在他的心中,与罗马的再次决战是他终生的夙愿。显然战败方的迦太基心理压力要大很多。

内乱的爆发

迦太基人与罗马人不同,迦太基人作战通常是采取雇佣兵的方式,由迦太基人充当统帅和军官,士兵则由雇佣而来的各族人组成。

战争的结束意味着雇佣兵的任务已经完成,迦太基政府意识到要收紧财政,没有必要按照约定支付雇佣金。因为战争结束于夏初,并没有进行一年,所以他们认为只要支付半年的雇佣金即可。但是回到迦太基的雇佣兵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自己为迦太基出生入死,理应得到全年的雇佣金,矛盾就此爆发。

漫长的休战期,迦太基的内乱

于是雇佣兵们组织了起来,一共有2万人向迦太基城进军。在开到迦太基城20公里的地方,迦太基答应进行谈判。雇佣兵开始提出的要求还算合理,但是参与谈判的迦太基高官其傲慢的态度激怒了雇佣兵,于是他们提高了条件。这期间,迦太基雇佣兵的来源地之一的利比亚也开始支持雇佣兵的举动,因为在战后,迦太基增加了对利比亚地区的课税,也造成了这一地区民众的不满。

与罗马人不同,迦太基统治的地区,迦太基人作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地位明显不同,迦太基人高高在上,而被统治者则要背负相当多的义务。

罗马人在对待周边城邦的态度上,基本是同等的。只要是愿意加盟到罗马同盟的城市,罗马人都给与了相当的尊重。在出兵问题上,通常是作为盟主的罗马人出动一半的兵力,剩余的一半兵力由各城邦分摊。即便在战争最为关键的时刻,罗马国库掏空的情况下,他们也没有增加同盟城市的义务,也没有向同盟城市加征税收,这就使得罗马同盟异常地稳固,这也就是后来汉尼拔在赢得了坎尼战役这样重大胜利之后仍然不能瓦解罗马同盟的关键所在——罗马同盟是数百年来罗马人同周边城市长期和平平等共处构建起来的。

由于对迦太基不满情绪的爆发,迦太基的第二大城市乌蒂卡也表示支持雇佣兵,反对迦太基的雇佣兵从最初的2万人增加到了5万人。

哈米尔卡的武力镇压

公元前240年,迦太基把反抗的雇佣兵定义为叛军,任命哈米尔卡为军队总指挥,为此迦太基组织了1万名士兵交与了哈米尔卡。由于汉米尔卡的个人魅力,其中有2000名对其满怀崇拜的努米底亚骑兵也加入了镇压队伍。

雇佣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他们缺乏统一的指挥,面对着哈米尔卡的进攻战术,他们根本不是对手,很快就有6000人战死,2000人被俘,剩下的纷纷逃窜。

第二年,迦太基政府派出了谈判代表与雇佣军和谈,但是不想派出和谈的人员却被雇佣军砍去了四肢,挖去了耳鼻,最后被生生活埋。此举让哈米尔卡意识到谈判已经不可能,只能将其消灭殆尽。

面对着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雇佣金,哈米尔卡避免了大规模的正面交战,改用小规模的战斗,通过一次次的小规模战斗不断地削弱雇佣军的力量。

漫长的休战期,迦太基的内乱

最终,哈米尔卡成功地把这些雇佣军赶到了一座不算很高的山上,接着就利用栅栏和壕沟团团围住了这座山,任山上的雇佣军自生自灭。饥饿难耐的雇佣军很快就断了粮,他们开始虐杀俘虏和奴隶,以人肉充饥。继续顽抗下去也只能是死路一条,哈米尔卡便对他们喊话,只要派10个人下山谈判就能保证他们的性命。

10个人于是就下了山到了哈米尔卡的军营,但是他们一个都没能回去,全部被哈米尔卡杀死。山上的雇佣军则以为这些人已经背叛了他们,于是扔下了已经拿起的武器,向哈米尔卡投降。

扔掉了武器的叛军没能逃过哈米尔卡的屠杀,他派出象群从四面八方围攻叛军,博士他们纷纷掉入洼地,在象群无情的践踏下,叛军无一幸存,就说超过4万人当场被杀。举起判旗的乌蒂卡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马投降,在公元前238年的夏天,在经历了3年4个月之后,迦太基终于平定了内乱。

迦太基对参与叛乱的各城市做出了加收租税的惩罚,增加的幅度不是依据参与叛乱的程度征收,而是城市的重要性,如参与叛乱的乌蒂卡收到的惩罚就非常轻微。

罗马的偷腥

罗马和叙拉古没有乘着迦太基的内乱而乘火打劫,进攻迦太基。不仅如此,他们还接受了迦太基的请求,没有向叛乱的城市提供物资供应,这也说明第一次布匿战争获胜的罗马和叙拉古都无意消灭迦太基。

只是对于撒丁岛和柯西嘉岛则截然不同。这两座岛本来是迦太基的领地,在迦太基国内发生叛乱后,撒丁岛也出现了暴动,他们杀死了迦太基的总督,并派出使者向罗马求援。

漫长的休战期,迦太基的内乱

罗马则一口答应了出兵的请求,派出了一个军团前往撒丁岛,并占领了撒丁岛全境。对此迦太基提出过抗议,但是基于迦太基的内乱,他们自顾不暇,最终接受了这一既定的事实。

撒丁岛纳入罗马统治范围后,北边的柯西嘉岛也很快成为了罗马的地盘,由此罗马将柯西嘉岛、撒丁岛、西西里岛纳入了自己的统治范围,称霸了整个西地中海,这也意味着今后迦太基也会成为罗马的囊中之物。

参考文献:《罗马人的故事》 盐野七生

ADCOCK,F.A.,The Roman Art of War under the Repiblic,Cambridge,1940.

ASTIN,A.E.,Scipio Aemilanus,Clarendon Press,Oxford,1967.

AYMARD,A.&AUBOYER,J.,Roma e il suo impero,Firenze,1958.

BADIAN,E.,Foreign clientelae 264-70 B.C.,Oxford,1958.

BARBAGALLO,C.,Classi,partiti e legge nella repubblica romana,Pisa,1974

CICCOTTI,E.,La guerra e la pace nel mondo antico,Torino,1901.

EARL,D.C.,Tiberius Gracchus:A study in Polotics,Latomus,Bruxelles,1963.

HALL,U.,Notes on M.Fulvius Flaccus,1977.

ROMANELLI,P.,Storia economica e sociale dell'impero romano,Firenze,1933.

ZANCAN,P.,Mitridate Eupatore,Venezia,19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