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被贬,只带走几口破箱子,皇帝派人查抄,打开一看:重赏

张浚,南宋名相,一生顶峰职位便是诸路军马都督之职,一生致力于抗金大业,但到人生的最后依然没能得偿所愿。

大臣被贬,只带走几口破箱子,皇帝派人查抄,打开一看:重赏

他在33岁时,就是大宋帝国的执政官。坐镇西北地区,各方各面的权力全部集中于他一人手中,身边的驾驶,如果有违规犯上,他可以直接将其击杀。

在宋代,这样一个中央集权颇为强悍的朝代,人臣拥有这种权力,实在可以称得上空前绝后了。

他旗帜鲜明的支持赵构,并且一再发表各种宣言,联络大家共同勤王,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南宋功臣。

可是他也并非完人,在西北地区他曾指挥三十万大军,打了一场富平之战,结果全面溃败,让大宋丧失西北疆土,之后又领衔北伐,再次大溃败。

大臣被贬,只带走几口破箱子,皇帝派人查抄,打开一看:重赏

这样一桩桩一件件,张浚成了别人攻击主战派的一个靶子。当时朝廷内奸臣当道,岳飞等爱国英雄接二连三惨遭迫害,和他们政见一致的张浚自然也没能逃过一劫。

那些没有打过败仗的将士都被强行安上了莫须有的罪名,又何况的是他这个经常出疏漏的人呢。

之后他便因秦桧排挤,谪居零陵。在他启程途中,半夜曾有一黑衣人潜入他的卧房,张浚认为这是奸臣派来取自己性命的刺客,面容毫无惧色。

张浚整了整衣领和袖口,平静的等待对方对自己下手。黑衣人却躬身作揖,说道:“我也是读书之人,怎么会为奸臣所用。”

他满脸正色关切道:“我是担心大人戒备不严,恐有他人行刺,特意前来提醒。”

张浚非常感动,执意要求对方留在自己身边共事,可黑衣人却百般推辞,转头便不见了踪影。由此可见,张浚在百姓之中名望颇高。

政敌暗杀失败,又拿着他留在京城的几十口箱子做文章。

大臣被贬,只带走几口破箱子,皇帝派人查抄,打开一看:重赏

他们声称,张浚随身携带的那几颗木箱子里装的正是叛乱的证据,连同和逆贼往来的书信,统治者偏听偏信,大怒之下派人将其追回,快马加鞭地将那几口破箱子带到了朝堂之上。

众人急不可耐地打开箱子,四下翻找他的罪证,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箱子里除了一些破旧衣服,四书五经之外,便再也没有其他的物品了。

张浚一个堂堂的地方节度使,居然浑身上下没有任何多余的财物,大家面面相觑,不知说什么才好。

宋高宗感觉内心十分羞愧,感动之余,下令奖赏张浚300金。可是秦桧一些人便又动了歪脑筋,他们在政令没有发出去之前便开始四处传播谣言,造谣当今统治者要治张浚的罪,期望他能够听到谣言之后畏罪自杀。

大臣被贬,只带走几口破箱子,皇帝派人查抄,打开一看:重赏

谣言传到了零陵之后,张家上上下下都笼罩了一股悲伤的气息,可张浚却依旧毫无恐惧之意,他久经沙场,早就看淡了死亡,其实面对刺客都能镇定自若,更何况是空穴来风的市井谣言呢。

之后谣言果然不攻自破,张浚在零陵暂且保住了一条性命。在这期间,写出不少脍炙人口诗句的南宋诗人杨万里,曾经上门拜访过这位在民间享尽盛誉的老臣。

张浚极为赏识这个年轻人,同时勉励他,不管是为官还是为学,都必须"正心诚意"。杨万里深以为然,回到住处后,就将书房改名为"诚斋",后来索性以此为号。

大臣被贬,只带走几口破箱子,皇帝派人查抄,打开一看:重赏

张浚的功过是非现如今已经没有人能够再去捋清楚,其本身人品道德在当时那个污浊的朝堂之下,也能算上一股清流。只可惜他在军事方面并没有远瞻性,在冲动之下贸然北伐,害得自己这一生晚节不保。

参考文献:

[1]刘嘉,《张浚传》,2006,重庆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