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在繼位之後,為什麼首先會逼死自己的生母?

阿斌的生活VLOG


雍正繼位,任何一位母親,都該為這份榮耀而開心,但雍正的生母德妃沒有一絲喜悅,一個兒子在帝位上富貴,而另一個最喜歡的兒子卻待罪守景陵,這種骨肉相殘的結局,她承受不了。她的心在破碎,她的淚的在流淌,所以她鬱鬱而終,眼一閉,便不會看見這世上最悲慘的一幕了吧!沒有人逼,是她傷心而死!



雍正

我知道,娘你與我生分,因為打小我就被規矩搶走了,你孤獨的擁有德妃的名號,在夜裡把風聲都當成了我的啼哭,把夜貓的走動當成了我跚跚學步,打雷讓你揪心,下雨讓你痛苦,看著自己的兒子卻不能將其擁在懷裡享受天倫之樂,對於母天下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此!

母親失去了兒子,可我同樣失去了母親。

我從你眼裡看出了自棄的平淡,我的離去,二弟的夭折,所以你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十四弟,就象賭徒為此壓上了所有身家,我羨慕十回弟,因為他拿走了至少該有我一半的幸福。

皇位,讓我們更加疏遠,當我走上了奪謫的路,就再也回不了頭。十四弟其實比我更有優勢,但他不懂得造勢,因此我登上了皇位,剝了他的權,拿走了他的權力,這已是我能做到心腸最軟的一步。

龍椅,其實誰都可以做,只要你有兵權,還有一幫服貼的臣子。至於反對你的臣子,一部分可以用來限制服貼臣子的獨大,一部分殺頭用來製造恐慌和威信。十四弟,其實是我最大的敵人,母后,你可知道?

他要反我,一聲令下,我的敵人將會很多,甚至我最倚重的人都會背叛,因為爭奪帝位之時還有什麼比親兄弟相殘更具有殺傷力?一旦他出頭,天下將再無我容身之處,因為我是父皇要的孤臣,真正的孤家寡人。

你是十四弟的母親,我也是你懷胎十月的孩兒!你拒絕參加我的登基大典,你要絕食殉情,你要讓我被天下人所棄後還要被最後一個親人母親也遺棄嗎?

天下人唾我棄我,我不在乎,我只要讓他們過上富貴日子,他們就會乖乖閉上嘴巴,閉不上我就用刀幫他們;連你都不要我,我能如何?我只能跪下,跪天跪地跪父母,我跪得不甘願,不是兒子孝順之跪,是為了皇位而跪。

母親,我苦啊!


德妃

母親身上掉下的肉,我怎不心痛,兄弟相殘,我已經沒法再支撐下去,帝王家,為了一個冷冰冰的位置,就真的要分個生活嗎?我只是女人,只是一個母親,我只希望你老四和只弟相睦相處,就那麼難嗎?

你生下來,被人抱走了,你知道就是因為一個身份,我失去了看自己兒子啼哭、餵養、看他學會爬、學會站、學會走的權利,我多希望看到他跑著跳到我懷裡,親熱叫聲“額娘”!可是我沒有!

我只好將這份愛放到十四身上,可你知道嗎,我看著十四,有一半是你的影子,同為這就是母親呀,對每個兒子都一樣,可惜你不明白!

你和十四爭位,我沒想過會有這麼一天,我也不願意去想,誰做皇帝有什麼關係,我要的只是兩個兒子拉著手去面對別人的欺負,而不是兩個人象兩頭狼一樣拼命想咬斷對方的脖子!

十四是我帶大的,所以我寵得有點多,因為他載著一個母親對兩個兒子的愛,我失去了你大半輩子的愛,不想再失去後半世你們兩個任何一人的愛。

我以為你做了皇帝,從此有權力把我們失去的溫暖找回來,我看不到!我只看到為了一把破椅子,十四被關進了景陵,與墳墓為伴,看鳥鴉在那兒哀叫;我只看到了十四眼中對你的仇恨;我只看到了你手段的無情;我只看到了我的兩個兒子都走丟了。

我不甘心啊!

我就想死個乾淨,什麼登基,與我何干?什麼兒子,與我何干?什麼千秋萬世,與我何干?我孤零零地成為擁有兩個兒子的寡人,還有什麼值得我留戀的?

你跪下,我領了,就當一個母親對兒子最後的善念,助你登基!

孩子,我累了!

《清世宗實錄》記載德妃:“皇帝誕膺大位,理應受賀,與我行禮,有何緊要”。


德妃看見兩個兒子之間互殘的慘烈,心中悲憤,積鬱成病,這種心病造成的壓抑和痛苦使病體越來越虛弱。夾在兒子之間的矛盾也是一個永遠解不開的結,這種忍受的痛苦比死別還要濃厚,德妃最後選擇了以死來得到解脫。

如果要說逼死,是帝王家內部殘酷而血腥的皇位之爭造成的。雍正也有一定的責任,坐上了冷冰冰的皇位,而失去了兒子的本分,最終導致生母失去了求生的慾望,不願再忍受兄弟反目帶來的痛苦,永遠地閉上了失望的眼晴。


西遊夢紅樓


一、雍正並沒有逼死自己的生母。

雍正繼位後,冊封自己的生母德妃為皇太后。但是德妃不接受皇太后的冊封,也不搬到太后應該居住的宮殿。當時朝廷有人說雍正的帝位來的不正,而德妃的一系列操作就是在打雍正的臉,所以不是雍正逼死生母,而是生母不給雍正面子。

二、雍正與生母關係疏遠。

雍正的生母是包衣出身,在生雍正的時候地位很低,是沒有資格撫養孩子的,雍正被送給當時的佟貴妃撫養,所以母子之間並不親近。等到德妃地位上升了,雍正年紀也大了,那個時候德妃最寵愛的是十四阿哥,她對雍正沒什麼感情。

三、德妃是希望老十四繼位。

德妃最愛老十四,康熙皇帝對十四也很寵愛,大概在德妃的潛意識裡十四就是下一任的皇帝了,所以她接受不了雍正搶了十四的皇位,所以跟雍正對著幹。至於德妃去世,應該是老十四被貶受了打擊,心裡抑鬱所致,雍正跟生母感情再不好,也不至於逼死自己的生母,德妃純粹是自己找死。





月滿西樓呀


雍正的生母烏雅氏(德妃),出生雖然不高,卻很受康熙寵愛,從康熙十七年到二十七年,她為康熙生了三位皇子、三位皇女。雍正繼位後,烏雅氏成了皇太后,但半年後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關於烏雅氏去世的原因,歷來眾說紛紜,但可以肯定的是,與胤禛、胤禵之間的爭鬥有關。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德妃所生皇子中,有兩位長大成人,他們分別是胤禛和胤禵,而且都是康熙晚年皇位繼承的熱門人選。因此,胤禛與胤禵在康熙時代就鬥得不可開交。

後來,胤禛繼承了皇位,出於不信任的原因,他趕緊召回了遠在西北領兵的胤禵,實際上是剝奪軍權。

胤禵到京後,面對哥哥雍正皇帝,他也沒給好臉色。胤禵多年被人擁戴,自己也覺得皇位近在咫尺,現在不僅曲居臣子,而且地位大不如從前。

進城前,胤禵就行文給禮部,詢問是先拜見大行皇帝的梓宮,還是先祝賀新君繼位,以及見雍正時的禮儀。這是禮儀都有定製,胤禵完全是多此一問,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抵制雍正,從心裡不認可這位新皇帝。

胤禛忍著怒火沒有發作,命他先拜謁梓宮。於是,胤禵奔赴靈堂哭喪,沒想到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坑。

清制,官員在給大行皇帝哭喪時,要在典禮官的示意下不時地提高嗓門嚎啕大哭,然後再行三跪九叩之禮。

雍正雖是皇帝,所有程序也要一絲不苟地照做,甚至為了表現自己的孝順,還要哭得更深情。胤禵一慣比較耿直,不像其他兄弟那樣會掩飾,所以,他只是乾號,哭得也不夠深情,這也成了他後來的一項罪狀——“叩謁梓宮並不哀痛”。

胤禵明明看到胤禛就在靈堂,卻只是遠遠地磕頭,毫無向皇兄表示祝賀的意思。雍正為了表現自己的大度,只好一邊哭,一邊主動地接近胤禵。但胤禵依舊我行我素,對雍正視而不見,一步也不動彈。

眼看場面極其尷尬,雍正已經下不來臺。乾清門侍衛拉錫趕緊拉著胤禵向前,這才打破僵局。可沒過一會,胤禵就開始責罵拉錫,還在雍正面前咆哮。

深宮中的鬥爭,往往比自然界還殘酷。胤禵不給雍正面子,雍正也容不下他。雍正隨後就下令,剝奪了胤禵的大將軍王,僅保留了最初的貝子爵位。

雍正與胤禵本是同根所生,相煎何太急,對於他們的爭鬥,德妃看在眼裡,傷在心裡。

胤禵想單獨見德妃,雍正也不允許。世界上有幾個母親不疼自己的兒子?尤其何況胤禵還是么兒。兒子千里迢迢,母子分別良久,哪個母親不盼望團聚?可想而知,德妃心裡有多苦。

對雍正的各種不配合

雍正繼位之初,烏雅氏雖是母親,但處處與大兒子作梗,讓雍正非常被動。雍正即使心裡不高興,也只得賠笑臉。

夾在兩個相互仇視的兄弟之間,烏雅氏生不如死。歷史記載,在康熙大喪期間,德妃就想以絕食的方式為康熙殉葬,“決意從殉,不飲不食”。最後,胤禛苦苦哀求才作罷。

按照清朝禮儀,新皇帝舉行正式的繼位大典前,必須向母后行禮謝恩;母后戴上皇太后鳳冠接受皇帝百官賀拜;禮部還要向太后進呈金冊,烏雅氏也要搬出永和宮,到慈寧宮居住。

兒子當皇帝,母親應該感到高興才是。可烏雅氏卻說:

“皇帝誕膺大位,理應受賀,至於我行禮,有何關係?況先帝喪服中,即衣朝服,受皇帝行禮,我心實為不安。著免行禮——《清世宗實錄》”

這種種程序,烏雅氏竟然全部拒絕。鳳冠不戴;百官朝賀,不受;遷居慈寧宮,不去。這一連串反常表現,還是如此重大場合,讓雍正極其難堪。在胤禵被懲處的情況下,這位老太太用不合作對自己的大兒子表示抗議。

雍正當然明白其中的含義,他可以對其他人下手,但絕不可以對自己的生母動手。沒有別的辦法,雍正只好動員滿朝文武,和自己一起苦苦勸說,德妃才勉強接受行禮。

雍正加大對胤禵的打擊,烏雅氏去世

雍正元年初春,雍正借將康熙帝靈柩運往遵化景陵之機,將胤禵逐出京城並軟禁於湯山,還命令副將李如柏負責看守。

過了一個月,雍正又下令將胤禵“其祿米永遠停止”。清制,文武百官有罰俸處分者,只罰俸銀,仍可領取俸米。歷朝歷代,即使犯人也有飯吃。

雍正不僅在生活上迫害弟弟,還在精神上打擊他,語言上侮辱他。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雍正連續對弟弟下手,這不能不讓母親痛心。

隨著雍正打擊胤禵力度的加大,他和母親的關係即使表面和諧,感情恐怕也早已破裂。本來烏雅氏已經答應雍正,康熙靈柩送往景陵後,就可以舉行皇太后加冕典禮,但不管是太后還是雍正,都未曾提及過此事,彷彿什麼也沒發生一樣。

就在雍正停胤禵祿米的當月,烏雅氏突然病重,幾個小時後就離開人世。

烏雅氏去世後,民間以及野史上流傳著兩種說法,而且相當有市場:

一、太后要見胤禵,雍正大怒,而且阻攔母子相見,於是,太后在鐵柱子上撞死。

二、雍正在臺面上表演孝順,檯面下忤逆太后,雙方關係劍拔弩張。於是,太后自盡而亡。

後世歷史研究者考據,為了不給康熙丟臉,太后應該不會作出撞鐵柱子的傻事。太后之死,最大可能就是她原來就患有氣管炎、哮踹病,心情鬱悶無處消遣,再加上兒子們的心理刺激,導致病情加重而亡。

秋媚說:太后之死,雍正不管有沒有逼迫,他都難辭其咎。老公(康熙)去世,太后已經痛不欲生了,否則也不會要求殉葬;雍正不僅不體諒母親的痛處,還嚴厲打擊胤禵,這不是往母親傷口上撒鹽嗎?


秋媚讀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啥叫首先?啥叫逼死?雍正當了皇帝,不顧倫理,直接就要整自己個母親?就這麼一個字就把雍正給釘到了恥辱柱上,拔都拔不下來。這也沒誰了!

是!雍正他老媽是死在了雍正登基半年之後,但這和逼字那差著十萬八千里呢?就您這問題,他也不是孫悟空那筋斗雲一個跟頭的事,說的真磕磣。

說了這麼小半天,估計有人要問了:“題主這麼說應該不是空穴來風吧!解釋解釋唄?”

好,咱今個就把這事解釋一下。

首先,咱說明一點,俺是不咋喜歡滿清這個朝代,他那十二個皇帝,獨獨就這雍正咱還能瞅幾眼。

說道這裡估計有要說了:“嗨!高了!這高了!看把你牛的,人家好歹是皇帝,你算個啥玩意?”

這一瞅,您也不用往下看了。瞅見沒,出門左拐那有個老王家,您去那溜達溜達,今天這一畝三分地真真的不適合你,說話都帶著氣呢。您和那隔壁老王聊聊就得了。

行了,咱也不和你犟嘴,接著往下說。

先說雍正為嘛好?

滿清他有一大特色,他即想學習漢文化,他還拒絕和漢文化的融合,這事鬧的聽得就彆扭。

這事最直接的表象就是,可以用漢臣,但絕不重用。比如,康熙那會,他們那八旗大兵用的已經不趁手了,畢竟都成了提籠架鳥的貨了。

所以只能重用綠營,也就是大明朝時候投降過來的兵和將,你還別說這玩意挺好使。

後來康熙用完了,這綠營的將官有一個算一個,沒多久全踢回了家退休了。這叫用的時候用,不用的時候藏。

那麼剩下來的空缺沒多久全換成了一水的滿人,您想想康熙都這麼幹,就跟別說其他的滿人皇帝了。

但這十二皇帝中,他有一個就不按套路出牌,就是這雍正。

雍正俺不管你是滿人還是漢人,只要有才,俺就用你。當然如果一個是滿人一個是漢人,倆人水平一樣當然滿人先來。

所以啊,大傢伙瞅瞅,雍正手上的大臣,田文鏡,李衛,張廷玉等等,這都給重擔來挑。

張廷玉能配享太廟,沒有雍正的重用和許諾,您想都別想了。

所以啊,光重用漢人這一條,他就讓那幫子滿人一個個的肚子裡不舒服。就連雍正的兒子,大乾隆對雍正那也是頗有微詞啊!

雍正一死,您瞅瞅乾隆是咋對待那些個雍正重用的漢臣,您就知道乾隆是有多惱他這個老爸。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說了:“你快拉倒吧,人家乾隆很重用漢臣的?你瞅瞅那電視劇?”

電視劇?拉倒吧!他還講真話啊!紀曉嵐天天的演,天天的拿著個大煙鍋子瞎溜達,您問問這要是真真的乾隆,他敢嗎?他有幾個腦袋都不夠揪的。

當年紀曉嵐想要給乾隆推薦個好官,你猜乾隆是咋說的,鼻子一哼哼,眼睛眯縫成了一條縫,當時就拍了桌子:“俺把你提到眼跟前那是為了逗個樂呵,賞你俸祿,就把你當個娼妓逗悶子而已,你還真把自己個當成了人物了!”

還有劉羅鍋,好官啊,絆倒和珅就是他策劃的。在乾隆手上的時候,外放那政績是槓槓的,可被乾隆提溜到京城裡頭以後,直接就成了閉著眼睛的瞎子,啞巴了!

您說為嘛呢?聰明人!乾隆一死,那大眼珠子就睜開了,一傢伙就把和珅給幹翻了。

所以啊,乾隆重用漢臣,那就是個沒有影的事。

再有,滿清其實在康熙的手裡,那已經爛了,貪汙橫行啊!康熙他也知道這事不能繼續下去了,所以就訂了摳門兒子雍正來接他的班。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說:“雍正的皇位那是偷來的!”

拉倒吧,這事俺在以前的文章中分析過,有興趣的同學自己個翻翻瞅瞅。

一句話雍正的皇位那是正兒八經得來的,您以為那滿清的遺詔,就拿漢文寫的?這不和規矩,人家是三種文字寫的,漢字能改,滿文和蒙文改一個試試?所以這就是個沒影子的事。

後來雍正當了皇帝也確實是把腐敗當做頭等大事來做,您就說吧,滿清腐敗那還不是那幫子吃嘛嘛不夠,幹嘛嘛不行的滿人乾的嗎?

這一傢伙雍正把這些人全得罪了,所以啊,後來那史料裡寫雍正,您感覺能有個好嗎?就這兩條,那都往死了寫。

咱就說了,雍正是冷血,不冷血他也不會拿滿人開刀不是,但冷血不代表著會拿自己個老媽開刀。這是底線,如果雍正沒這底線,他能好好幹,把滿清的國庫從不到八百萬兩,填充到六千萬。

他早自己個花去了,還留著給他那二世主的兒子?話說,滿清老百姓還就在雍正手底下好活了幾年。

您要是把乾隆的壽歲給雍正挪點,乾隆少點,啊……

好了,俺感覺雍正是個好皇帝的事估計是掰扯清楚了,既然清楚了接下來的事就好解決了。

題主的事

雍正的老孃烏雅氏這就是個偏心眼的老太太。話說當年烏雅氏十四歲進宮,僅僅是個小宮女。後來生了雍正,這才正式的成為了康熙老婆當中的一員。

當時啊烏雅氏的身份比較低微,雍正就算是她的親生兒子,這也不能養到眼跟前,壓根就沒有養育皇子的資格。

這事也趕的巧了,這一年康熙的第二個大老婆走了,康熙這一大幫老婆裡最尊貴的就是貴妃佟佳氏,所以雍正就被佟佳氏收到眼跟前養育。

所以烏雅氏僅僅是生了雍正,而雍正一天都沒在眼跟前待過,所以這烏雅氏對雍正的感情薄了那麼一點。

後來烏雅氏又給康熙生了兩大小子,其中一個沒有養活,養活的這位就是後來的皇十四子,就是後來和雍正搶皇位那大將軍王。

生皇十四子的時候,這烏雅氏已經是德妃了,有了妃位他就是不一樣,這就有了養育自己兒子的權利,所以這皇十四子打小就養到了眼跟前。

這兩項一比較,大傢伙就明白了這烏雅氏特別疼愛這皇十四子,大眼皮子重來就不正眼瞧雍正一眼。

當時搶皇位的時候,這皇十四子那也是炙手可熱的人物,所以這烏雅氏也認為皇十四子,那皇位一定是板上釘釘的事,可結果出來之後,皇位換人了,還換成了自己個最不待見的雍正,那叫個氣哦!

這不,消息傳過來,說雍正繼位大統,烏雅氏就整了這麼一句:

“將我子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夢中亦不思到。”

嘛意思呢?康熙要讓俺的兒子當皇帝,俺壓根就沒這奢望,做夢也沒想到繼承皇位的會是他。

這也就算了,後來,雍正要舉行登基大典,按照老祖宗的規矩,雍正先的拜見自己個的母親,讓大臣叩拜,然後才能接受大臣的拜見,這大典才能正式的舉辦,不然這叫名不正言不順。

結果這烏雅氏神情淡漠的來了這麼一句:

“皇帝誕膺大位,理應受賀,與我行禮,有何緊要”

嘛意思呢?咱滿清的皇帝繼位,接受你們的朝拜這是理所當然的,但你們要向俺這老太婆朝拜,壓根就沒有那必要,這和俺要毛的關係。

好吧,這禮到這裡可就卡住了,沒法進行下去了,所以雍正那是一再的懇請,一邊的王公大臣一個個輪番的上,這才把個烏雅氏給哄了出來,把這事給了了。

登基大典完事了,後來這就要給烏雅氏冊封為皇太后。結果烏雅氏又來澆了一盆子涼水,說死說活就是不同意。

得咧,您這加封,當事人壓根就不同意,這就黃了。接著是將烏雅氏請到慈寧宮或者寧壽宮裡邊養老,結果烏雅氏好死不死壓根就不接這茬,就願意在妃子們居住的永和宮待著。

這說明啥?說明烏雅氏壓根就不承認雍正是她的兒子,間接的不承認雍正皇位的合法性,全天下也就她能這麼幹,雍正卻毫無辦法。

所以也因為這些個瑣碎的事,讓大傢伙進一步的感覺這雍正人緣不咋地,皇位有可能是撈偏門撈出來的,不是康熙的遺願。這事弄的,把雍正弄的極為尷尬。

您說雍正恨嗎?當然恨了,但他也不能拿自己個的媽媽幹啥!

所以他就瞅見那個活蹦亂跳,還跑他眼跟前嘚瑟的弟弟,那叫個不進眼。所以一腳就把這弟弟踢到皇陵給康熙守陵去了,眼不見心不煩,畢竟這皇十四子和自己個這老媽一但套起來,他可招架不住不是!

皇十四子進了皇陵守陵,這相當於變相的圈禁,讓外界和這弟弟脫鉤。

好吧,鬧了這麼個結局,烏雅氏也不鬧騰了,雍正登基沒過半年,這烏雅氏就得了病了,第二天就走了,這事挺突然的。

而且這歷史上對烏雅氏的病情也沒啥文字記錄,而雍正對烏雅氏的死,很是傷心,哭了好久。

事就是這麼個事。有人說雍正是故意隔絕了皇十四子和烏雅氏見面,把這烏雅氏逼上了絕路。

俺就問你一句:“就烏雅氏這德性,您覺得這倆人見了面,會沒有事發生?”

一定的,而且是能捅了天的事,收都收不回來的事。不見面是最好的,不然結果誰也預料不到,誰也承受不起!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1.烏雅氏與雍正無母子感情。

烏雅氏雖然是雍正皇帝的生母,但母子關係很生疏。烏雅氏在懷雍正的時候,還是一位普通宮女,地位低微。烏雅氏孃家也無背景,顯得勢單力薄,縱使生下了皇子,也沒得到升旗的機會。她生下雍正之後,就由貴妃佟佳氏撫養。佟佳氏對雍正很好,視如己出,他倆之間的親情比一般母子關係更加濃厚。佟佳氏英年早逝後,雍正還經常提起她,對她念念不忘。





烏雅氏生下雍正之後,沒有獲得撫養他的機會,也沒有培養母子感情。而後來,烏雅氏又接二連三地生下了一子三女,彌補了沒有撫養雍正的缺憾與感情,估計早把雍正忘在一邊了。

2.烏雅氏對小兒子很好,嚴重偏心。

烏雅氏對雍正的弟弟,十四阿哥胤禵比較好,而胤禵在母親面前也比較乖巧,很聽話,有任何事也知道與母親商量,受母親偏愛是正常的事。

雍正登基之後,立即尊烏雅氏為皇太后,對她也算是仁至義盡了。但人老百病生,烏雅氏恰在此時開始生病。而已放下了軍權的“”大將軍王”早對雍正一肚子意見了,一有機會就到母親那裡告雍正的狀。這會讓烏雅氏更加生氣,一來二去的,她病情就慢慢地加重了。





烏雅氏一直弄不清雍正為什麼要把他親弟弟的兵權給削了,她認為這是雍正故意刁難胤禵,所以與雍正的感情更加疏遠了。

3.烏雅氏的死,雍正有一定的責任。

她在得知雍正讓十四阿哥為康熙守陵時,烏雅氏的擔憂增加了,此時己是憤懣滿腔。儘管她病重後,雍正經常在她身旁伺候,但一點融洽不了與烏雅氏的母子關係。她還是經常提起十四阿哥,一門心思放在小兒子身上,讓雍正不勝其煩,曾委婉地說:朝政的事無需皇額娘過問,你安心養病吧。

這句話可輕可重,烏雅氏猜測,可能自己再無機會與十四阿哥相見了,情緒變得更壞,於憤怒狀態下,一命嗚呼了。所以,烏雅氏的死,雍正有一定的責任。但烏雅氏的做法也不近情理。


希望星晨58298869


說起雍正,他的勤政精神在歷代帝王中堪稱楷模,在他執政的13年中,實行攤丁入畝,施行火耗歸公,使得國庫充盈,設立軍機處,平定叛亂等等,諸多政績昭昭於世,而雍正又是清朝皇帝中被世人黑得最慘、評價最差的一個皇帝,而且又三大謎團與雍正有關,即雍正逼死母親,殺死兒子,篡改遺詔,這三項罪名,每一項都能讓雍正遺臭萬年,下面就來談談雍正逼死他母親的事情。


雍正的母親是在雍正繼位半年後在永和宮病逝的,她的去世有很多疑點,有人說是病死的,有人說是被兒子雍正逼死的,他的母親想見小兒子胤禵,雍正不允許,所以他的母親一怒之下撞柱而死,這就是所謂的雍正逼死母親的說法,那麼果真如此嗎?

這還要從雍正年幼時說起,雍正的生母是烏雅氏,當時她的位份還很低,按照清宮的制度,她生下皇子是不能自己撫養的,烏雅氏生下四皇子胤禛後,就交給了當時的皇后佟佳氏,胤禛雖然知道烏雅氏是自己的生母,但“養恩大於天”,從小跟著佟佳氏長大,佟佳氏對他視如己出,關係非常融洽。

而與生母的關係除了血緣外,其他的就有些尷尬了,就沒有那麼親近了,加之烏雅氏後來有生了十四子胤禵,此時她可以自己撫育皇子了,她把所有的愛都給了胤禵。


而此時的佟佳氏也去世了,胤禛從生母那裡得不到關愛,這讓他內心很不平衡,甚至有些複雜,那麼既然情場失意那就職場得意吧,胤禛最終靠自己的本事拿下了皇位,成為了雍正皇帝。

烏雅氏在老十四胤禵身上投入了全部的精力,一心一意想要其能在繼承大統上更進一步,卻不幸皇位被老四拔得頭籌,烏雅氏就如同吃了蒼蠅般不痛快,她恨雍正搶走了胤禵的位置,她認為皇位就是自己小兒子的。
烏雅氏壓根兒就不相信自己的兒子,總覺得雍正的皇位不是正道得來的,她曾多次表示雍正當皇帝是“實非夢之所期”,意思是你繼承大統,我做夢都想不到,因此就開始了不合作運動。

在雍正的登基大典上,雍正尊封母親為“仁壽皇太后”,群臣要給她跪拜祝賀,烏雅氏卻說“皇帝誕膺大委,理應受賀,與我行禮,有何緊要”,她竟然拒絕了大家給自己行禮,這讓雍正很是沒面子。


烏雅氏被封為皇太后,理應由永和宮搬到寧壽宮去住,但烏雅氏堅決不搬,說不搬就不搬,氣死你。
烏雅氏的生日到了,雍正皇帝為她辦了隆重的萬壽節,本來是喜慶的日子,大臣們要向太后跪拜祝壽,烏雅氏雖說賞臉出席了,但仍然拒絕群臣跪拜行禮,一點面子也不給。
雍正剛剛上臺,母親就這樣不待見自己,一直與自己叫板,一幫兄弟們還在不停的鬧事,他是忍無可忍,要狠狠的打擊這些敵對勢力,老十四胤禵自然也在其中,被雍正囚禁在康熙的景陵,削去一切的職銜。

這就如同火上澆油,就像要了烏雅氏的命一樣,她徹底的氣病了,對雍正的種種親近拒不接受。

烏雅氏病後,雍正親至永和宮,不分晝夜親自侍奉湯藥,烏雅氏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希望能見到胤禵,這樣的請求,雍正肯定是不會拒絕的,於是就命人去傳胤禵。


可是等胤禵回來的時候,還是沒能見到烏雅氏最後一面,這其中出了一點小狀況;雍正是叫粘杆處的兩名侍衛去的,這個粘杆處是專門為皇帝服務的特務組織,工作效率高,而不是宮中的太監和侍衛,派去的兩人感到景陵帶胤禵時,遭到了看管人員李如柏的拒絕,因為他們並沒有任何的文書,雍正只好寫下聖旨再派人前去,這一來二去的就耽誤了時間,等胤禵回到京城時,烏雅氏已經病逝了。

於是宮廷內外就有了這樣的傳言,說是母親想見小兒子胤禵,雍正不同意,所以一怒之下就撞柱子而死,也就是說母親是被雍正逼死的,據說有人還在永和宮的柱子上看到了血跡。

面對這樣的謠言,雍正是怒不可遏,派粘杆處的特工四處偵查,發現都是八爺黨手下的人散佈的,對他們自然是嚴懲不殆。


雍正也確實好冤,自小母子關係就不好,這不能怪他,錯就錯在他不該奪取皇位,但這也是任何一個男人都想得到的,有著也試圖改善母子關係,但其母親烏雅氏基本可以說從來沒給過他好臉,而且還處處神補刀,胤禛和胤禵都是她的親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在她這裡就行不通,最後看到事情已無法改變,只能鬱郁而死,但要說雍正有心氣死甚至逼死母親,實在是沒那個必要,何況當時朝政還不穩,各種力量暗潮湧動,如果再逼死母親那豈不天下大亂,讓對手找到還擊的藉口,自己搞不好還會下臺,甚至慘死,雍正再傻也不會那麼做的。






遺產君


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盛世,世人習慣稱為康乾盛世,而雍正夾在中間,為康乾盛世的連續性起到了關鍵作用,可以說其功至偉,不過對於雍正得帝位種種陰謀論可以說有很大的市場,這當然是因為精彩的九子奪嫡勝利者必定會有人質疑,還有就是雍正的生母種種表現,讓雍正很尷尬,也就有了雍正逼死生母的說法。


雍正的生母烏雅氏並不喜歡雍正,最疼愛雍正同胞十四弟胤禵

烏雅氏共生有3子3女,四阿哥胤禛是她所生的大兒子,十四阿哥胤禵是她所生最小兒子,這兩個都是她所生,感情卻是不可同日而語,胤禛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年),當時烏雅氏身份低微,按清制不能撫育自己的兒子,胤禛滿月後就被送到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宮中撫養,當時孝懿仁皇后還只是貴妃,胤禛從小就在佟佳氏宮中長大,因此和生母烏雅氏關係比較生疏。

十四阿哥胤禵生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這時候烏雅氏早已經晉封為德妃,有資格自己帶孩子了,所以胤禵是她一手帶大的,再加上她和康熙所生的皇六子胤祚早夭,讓她對胤禵傾注了最多感情,而十四阿哥從小聰明過人,重情重義,不僅烏雅氏對他很疼愛,康熙對這個兒子也給予厚愛,日常生活中都會給予一些特殊優待。


同胞兄弟在九子奪嫡中卻是陣營不同

胤禛和胤禵兩人是同父同母的兄弟,感情卻也不好,兩人之間年齡相差十歲,在九子奪嫡中,胤禵卻是站在八阿哥胤禩陣營,胤禩愛惜羽毛,很會偽裝,因此有“八賢王”的美稱,胤禵和為人謙和的八阿哥情投意合,在太子被廢后,四爺黨和八爺黨爭奪更為激烈,胤禵堅決站在八爺黨那邊和胤禛作對。

在一廢太子後,康熙想著重立廢太子,大臣們會錯意,居然向康熙推薦八阿哥,被康熙大罵,對於八阿哥結黨之事進行痛責,八阿哥奪嫡之勢有所下降,到康熙封大將軍王的時候,十四阿哥胤禵奪嫡的呼聲最高,成了胤禛和胤禵兩兄弟的爭奪,而胤禵被康熙親封大將軍王,很多人都覺得胤禵被立儲的機會很大,而這場兄弟奪儲之戰,烏雅氏是始終站在小兒子胤禵那邊。


雍正有沒有逼死生母烏雅氏?

等到康熙突然病逝,雍正宣佈繼承皇位,而胤禵當時還在西北帶軍,準備班師回朝,烏雅氏在聽到雍正即位後,本來說兒子當了皇帝,作額娘理應高興才是,可是德妃烏雅氏居然說了一句有悖常理的話:“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吾夢想所期。”這句話說的真有意思,自己兒子當皇帝,母親還說並非是我所期望的,只能說烏雅氏太過偏向十四阿哥。

然後烏雅氏進一步給雍正難堪,在康熙大喪期間,就說要絕食給康熙殉葬,在雍正苦苦哀求下才作罷。按照清朝慣例,新皇登基大典開始前,皇帝和百官都應當向皇帝的母親行禮,可烏雅氏拒絕受禮,雍正又跑去懇求,烏雅氏才勉強答應受禮。


等到雍正要給烏雅氏上皇太后尊號時,烏雅氏拒絕受封,也拒絕移居到太后所居住的慈寧宮,這次是怎麼樣都不肯合作了,在雍正元年五月,烏雅氏崩逝於永和宮,也就是雍正登基才幾個月,烏雅氏就死了。

民間對於烏雅氏的死亡,有一種說法是雍正罰胤禵去給康熙守陵,不得返京,烏雅氏想見小兒子,雍正不肯,烏雅氏一氣之下撞柱而死,當然這只是傳說,烏雅氏患有高血壓、哮喘病,的確是病死的。

不過說到被雍正逼死,某種意義上也可以這樣說,主要是雍正對胤禵的打壓,讓烏雅氏心痛,看到自己最喜愛的小兒子皇位沒了,還被自己所討厭的大兒子無情的打壓,自己以不合作的態度要挾雍正,也不能使雍正回心轉意,心情鬱悶下導致病情加重,最後暴病而亡!


摯潷畫畫紅塵


關於雍正這個人,他在位時期的功績不可否認,但是很多人都說雍正性格冷漠,不念親情,這才有了今天這個題目——將自己的生母烏雅氏逼死。

在雍正繼位之後,不過半年,他的生母烏雅氏便暴斃而亡,後人於是就烏雅氏的死因進行了種種猜測,說是雍正乾的,其實至今為止烏雅氏的死因都是個謎,所以我們並不能斷定是雍正將其逼死的。

康熙一生眾多妃子,其中烏雅氏被封為德妃,但是,烏雅氏出生和其他的妃子比起來顯得非常低微,之前只是康熙的侍女,在被康熙看重之後才被納為妃子。

幾年後烏雅氏的第一個兒子雍正出生了,本來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是,由於出身問題,烏雅氏沒有撫養雍正的資格,一生下來雍正就被帶到了佟貴妃那裡,由佟貴妃撫養。之後,佟貴妃對雍正照顧的可以說無微不至,這也讓雍正一直銘記在心。

雖說,烏雅氏對雍正來說是“生恩”,而佟貴妃是“養恩”,但實際上雍正對佟貴妃的恩情更重,遠遠超過了烏雅氏,在其登基之後他時常提起的是佟貴妃,而不是他的生母,畢竟雍正和佟貴妃一共相處了十一年,感情太深厚了。

而這正是因為這份深厚情誼,雍正對佟貴妃的家人後來都許以了豐厚的待遇,特別是她的弟弟隆科多。

而從性格上來看,雍正又是一個性格孤僻之人,這樣的性格,而加上和養母更親近,這就導致了他後來難以和烏雅氏親近的原因。

而且在烏雅氏心中,其實雍正也是很不被她看好的,在康熙還活著的時候,烏雅氏一點也不希望雍正繼承皇位——要知道,烏雅氏可不僅僅只有雍正這一個兒子,還有六阿哥和十四阿哥,烏雅氏更喜歡這兩位阿哥,而不是雍正。

其實以其說不喜歡,還不如說有些討厭。討厭到什麼程度呢?在後來雍正登基之時,烏雅氏一度不接受雍正的行禮,引起登基大典的尷尬氣氛,而且雍正想要封烏雅氏為“仁壽”皇太后,也被烏雅氏拒絕了。

在當時,烏雅氏心中一直都是他的其他兒子,尤其是他的小兒子,他希望他的小兒子能夠登上皇位,但在雍正登基後,小兒子卻被強制派去了守衛皇陵,這讓烏雅氏更加痛心。

痛心到什麼程度呢?正史中曾經這樣記載過,經不住打擊的烏雅氏曾經幾度尋死,後來被雍正等人阻止才作罷。

而我們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其實雍正逼死烏雅氏這種說法並不成立。畢竟如果真要逼死,也就不會阻止其尋死了。

後來,因為患上了心臟病和哮喘病,烏雅氏病情越來越重,雍正為此非常心急,放下了手中的各種事務親自到烏雅氏的宮中日夜伺候烏雅氏。

但是,烏雅氏和雍正之間的隔閡太大,對雍正的偏見太多,兩個人之間的怨恨積累的越來越深,再加上對十四阿哥的思念,烏雅氏最終病逝。


夏目歷史君


1722年12月27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週日,四阿哥胤禛繼承大統,是為清世宗。1723年6月25日(雍正元年五月廿三日)週五,雍正帝生母太后孝恭仁(皇后)烏雅氏駕崩。福垊想說的是,皇后、太后、太皇太后、皇帝去世都是用崩或駕崩的。

疾亟,帝問所欲言。曰:“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明史.列傳一(馬皇后)》

從雍正帝繼位到太后駕崩,只有短短地半年。這位清朝史上出身最卑微(內務府正黃旗包衣)的太后,這位清朝史上生子女最多的太后,這位堪稱清朝史上最幸運的太后,健健康康的,竟然在兒子繼位後,活不過半年,享年64歲。結合母子不睦的歷史,時人後人不斷猜測,會不會是雍正皇帝逼死自己的母親呢?

應該說烏雅氏之死,的確跟雍正有關係,但要說雍正逼死母親,雍正也是非常冤枉的,儘管烏雅氏的表現甚至還不如後媽!烏雅氏能從康熙眾多嬪妃中脫穎而出,很明顯是一名懂規矩、有計謀的絕色佳人。可她在對雍正的態度上,簡直讓雍正寒心。烏雅氏對幼子的寵愛和對長子的冷淡,就感覺胤禛是寤生一般,就感覺要把皇位讓給十四阿哥胤禎她才滿意。對於一個嬪妃而言,最大的成功莫過於兒子當皇帝。然而四阿哥當了皇帝,烏雅氏竟然公開說:“讓我兒子當皇帝,並不是我的大清夢。”這話說的,就好像雍正的皇位得到不正常似的。

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清實錄》

後媽都不會這樣說,那她這個親媽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對生下就被包養走的胤禛沒感情,其實胤禛對她也沒什麼感情,更何況胤禛不苟言笑,生硬古板。養育之恩大於生育之恩,更何況養育他的人還是貴為皇后呢!胤禛為了感謝皇后,為了自己的前途,全力支持這個不成器的太子胤礽。而十四子胤禎是烏雅氏養大的,十四子聰明熱情。而老八為人精明世故,深受朝野推崇,十四阿哥就為了前途跟自己哥哥較勁。後來,十四阿哥讓老八他們跟老四鬥,自己領兵打仗,握有軍權,坐收漁利。


第二、不僅親媽不喜歡胤禛就是康熙也未必喜歡,因為他這個皇位還真不正常。為什麼老四和老十四名字同音?《永憲錄》上記載老十四的胤禎的名字老四的。後來胤禎成了老十四的名字,而老四叫胤禛。有人分析實際情況是胤禛不叫胤禛,也不叫胤禎,霸佔了親弟弟的名字,為得是奉(jiao)詔(zhao)繼(cuan)位(wei)。胤禎與胤禛不僅漢語同音,滿語也同音,胤禛的原名不得而知。繼位後將胤禎還給弟弟,並以避諱的名義將胤禎改為允禵。知道真相的親媽對於喜歡的兒子不能繼位,討厭的兒子卻能搶到位,能給好臉嗎?死的心都有,烏雅氏一直都有殉葬的要求。

聖祖升遐,予即欲相從冥漠,予子皇帝再三諫阻,以為老身若逝,伊亦欲以身從,雪涕含哀,情詞懇至,予念先帝付託之重,宗社攸關,勉慰其心,遂違予志。《起居注》

雍正帝好不容易勸說讓她想開些(不要殉葬),她也想開了(不再殉葬),就給她臉(哄她開心也是慣例),皇帝率領文武百官向太后行賀禮。太后烏雅氏,直接拒絕了。意思簡直就是你當皇帝跟我有什麼關係。

《清世宗實錄》皇帝登大位,理應受賀。至與我行禮,有何關係?況先帝喪服中,我心實為不安。著免行禮。

第三、胤禛並沒有不看僧面看佛面饒了自己的弟弟。

太后之所以辦他難看,除了討厭老四,對老四無奈的抗議外,還有就是打造一副不合作的態度。迫使雍正讓步,繼而最大程度地保護自己的小兒子,不清算十四阿哥跟八阿哥的那些事兒。對於親弟弟,雍正並沒有免於處罰。因為他想到當初自己繼位時,親弟弟各種不服(估計皇十四子也明白了本來皇位屬於他),頂撞雍正,逼迫雍正殺身邊心腹。老八一句話,老十四子就跪了。雍正當時那個心,既是哇涼哇涼的,也是滾燙滾燙,滾燙地想發火。胤禛逼迫親弟弟改名,並將親弟弟幽禁起來。老實說,如果一點都沒看烏雅氏的面子的話,十四阿哥會更慘。當然烏雅氏並不滿意,雍正帝也很委屈甚至很生氣。母子間不僅會冷戰,也會吵嘴。老太太也就越來越不配合,不住慈寧宮,不要太后徽號。

總結

雍正試圖改善母子關係,但基於他的性格以及權利的需要,他的讓步是有限的。而其母親烏雅氏基本可以說從來沒給過他好臉,雍正是真的好生氣。但要說他存心氣死甚至逼死母親,那就太冤枉他了。他一直在哄母親,可母親不是小女孩,哄得結果總是打臉,總是心碎,他也就失去了耐心,甚至跟他母親頂嘴。而這讓本來都很傷心絕望甚至不想活的烏雅氏,更加悲傷,更加絕望,由斷腸變成了病亡!


福垊


雍正做皇帝半年後,母親就病死了,這時間太短了,因此民間就有傳言是雍正逼死了自己的母親,雍正逼不逼死自己的母親沒有確鑿的證據,不過他們兩人關係不好是一定的,一個冷血無情執拗的帝皇碰上一位偏心眼的老太太,註定沒有什麼好結果,母子兩人逼到這步田地,也真是夠奇葩的了。


雍正和母親烏雅氏從小分開,感情淡薄,而烏雅氏卻很偏愛小兒子,這就是雍正和母親關係不好的開始。烏雅氏14歲做宮女,被康熙看上了,納妃子,後來就生了四子胤禛,因為烏雅氏身份低微,所以胤禛就讓給皇后佟佳氏撫養,這是宮裡的規矩,沒辦法,作為母親兒子不在自己身邊,一年都見不了一面,內心肯定是痛苦的,好在烏雅氏後來生了十四子胤禵撫慰了烏雅氏傷心的情懷,好在這時的烏雅氏被封為德妃可以撫養自己的兒子,因此烏雅氏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小兒子,對四子卻比較冷淡,烏雅氏偏愛弟弟的行為讓雍正是很不爽的,都是你的兒子,為何就不給點愛我呢,我從小和你分離,也是需要母愛,可是烏雅氏沒有把母愛給雍正,雍正對母親偏愛行為是憤恨的,這也許是由愛生恨吧。


到了兩個兒子長大後,康熙也到了晚年,快完蛋了,九龍奪嫡開始了,康熙是很喜歡胤禛和胤禵的,他們兩人還是有希望繼位做皇帝的,兩個兒子有機會,對烏雅氏來說是值得高興的事啊,可是讓她揪心的是兩個兒子居然分成兩派,兩個陣營對打,烏雅氏站在哪一邊呢?烏雅氏因為更愛小兒子,所以就站在胤禵這邊,她很希望小兒子當皇帝,同時也警告大兒子不要給弟弟造成麻煩,這種偏心眼行為讓雍正很不爽,但沒有表示出來。胤禵確實很受康熙喜歡,康熙封他為將軍王,所有人認為胤禵最終會成為皇帝,烏雅氏也是心花怒放,歡喜不已,自己最心愛的兒子當皇帝就是最高興的事。不過最後的結果卻給老太太潑了一盆冷水,自己的大兒子胤禛當了皇帝,這反差也太大了吧,烏雅氏就有氣了,認為是大兒子搶了弟弟的皇位,因此就恨上了自己的大兒子,這就莫名其妙了,都是你兒子,誰當皇帝,你都有好處啊,何必計較呢!可老太太就和大兒子慪氣了,互相不讓步,這就加劇了矛盾。


大兒子做了皇帝,大家進宮給烏雅氏祝賀,烏雅氏卻冷冷的回了句:“將我子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夢中亦不思到也。”,意思就是說自己兒子當皇帝,自己做夢都不奢望,怎麼就偏偏當了皇帝呢!這就是拆臺了,讓雍正很沒有面子,搞得大家都知道他們母子兩人關係不好。雍正登基時,按照禮儀,大臣首先朝拜烏雅氏,結果烏雅氏拒絕朝拜說:“皇帝繼承大位,理應受賀,與我行禮,有何緊要。”,這就是方面給雍正難堪啊,在雍正好話說盡,大臣們勸哄之下,勉強完成了儀式,這讓雍正很不爽,很憤恨。接著烏雅氏沒有接受皇太后的封號,拒絕搬去皇太后的居所寧壽宮,堅持住在妃子的居所永和宮,烏雅氏的做法就是和雍正鬥氣,難為雍正,覺得是雍正搶了自己最心愛小兒子的皇位,烏雅氏以這種行為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憤懣。可是雍正又是個執拗的皇帝,你不是最喜愛心疼胤禵嗎,我就偏偏要打擊你,雍正把不滿都發洩在弟弟身上,把胤禵趕去為康熙守靈,讓老太太從此見不到小兒子,看你還怎麼疼愛胤禵了。老太太知道心愛的小兒子被雍正打壓,內心是痛苦著急的,她讓雍正放過弟弟,要弟弟回到自己的身邊,可執拗的雍正就是和母親鬥氣,寸步不讓,就是說什麼也不能放胤禵回北京,母子兩人最終不歡而散,傷心抑鬱的烏雅氏病倒了,既是被雍正給氣的,也是預感永遠見不到自己最疼愛的小兒子悲痛欲絕。烏雅氏最終在憤懣傷心抑鬱中死去了,離雍正登基還不到半年就去世了,總結之前烏雅氏和雍正種種不和的行為,就讓大家有了雍正逼死母親的傳言,雍正是百口莫辯啊!



其實烏雅氏的死就是因為太執拗了,當然雍正也太執拗了,兩人執拗的人互相鬥氣,所以烏雅氏過不了自己內心這一關,就死了,也是很正常的事!其實這有什麼,老太太有什麼看不開的呢,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啊,母子之間就不能好好說話嗎,都是兒子,誰當皇帝還不是一樣嘛,如果烏雅氏好好關愛自己的大兒子,給點關懷雍正,也許事情就不會那麼糟糕,而小兒子也許就可能回到自己身邊,當然真相到底是怎樣,都不知道了,反正皇家無親情還真是有道理,當然烏雅氏是把愛給了小兒子,忽視了大兒子也是不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