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守寡經商“母儀天下”,死後未進祖墳,被百姓供為“水娘娘”

清朝末年,在民間有著許多傑出的人物。其中,有一位叱吒風雲的商界女精英名叫周瑩。她年紀輕輕就守了寡,又撐起了夫家的門庭,把生意做到了大江南北,成了一個商業傳奇。可惜,她去世後,族人卻不同意她埋進祖墳。這是什麼原因呢?

周瑩的真實經歷,和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裡大不一樣。歷史上的周瑩,在同治九年(1869年)出生在陝西省三原縣魯橋鎮孟店村的一個富庶之家。父親周海潮是個富商,在他的培養下,周瑩從小熟讀詩書,特別善長數學。

18歲守寡經商“母儀天下”,死後未進祖墳,被百姓供為“水娘娘”

在周瑩很小的時候,周家就和吳家定下了親事。17歲這年,周瑩提前嫁給了涇陽縣首富吳蔚文的獨生子吳聘。吳蔚文既是朝廷官員,又是著名的鹽商,家世十分顯赫。

周瑩和吳聘小時候就認識。不過,新婚之夜,周瑩才知道之所以提前迎娶她過門,是為病重的吳聘沖喜的。周瑩雖說很意外,但是沒有哭鬧,接受了這個現實。

婚後,周瑩細心照顧著吳聘,對公公也沒有絲毫埋怨。不久,她就懷了身孕。而吳聘的身體還是沒有大的起色,因此,吳蔚文便讓周瑩開始接觸吳家的生意。可惜沒過多久,吳家父子就相繼去世了。偌大的吳家沒了掌門人,其他族人便開始覬覦東院吳蔚文這房的財產了。

周瑩產下一女後,開始打足精神為婆婆出謀劃策。由於女兒先天不足、沒多久就不幸夭折了,周瑩傷心不已。婆婆心疼她,出面為她收養了一房族人的孩子,取名為吳懷先。

這時其他幾個大院的族人毫不掩飾地向東院的孤兒寡母張開了血盆大口,眼見吳家東院就要被同族的親人侵吞了,在婆婆的請求下,周瑩挺身而出、力挽狂瀾。

周瑩用“以誠待人”這個看似最笨的方法,獲得東院管家、賬房、武師等人的支持後,終於和吳氏族人達成協議:整個吳氏家業一分為五,東院分得一份,由周瑩掌管。從此,周瑩就成了吳家東院的新掌門人。

18歲守寡經商“母儀天下”,死後未進祖墳,被百姓供為“水娘娘”

按照周瑩的條件,想追求她的人大有人在。可是,她都一一回絕了,她只想一心經商、把兒子帶大,讓死去的公公和丈夫放心。果然,她在商界很快就一舉成名了。後來,還成了慈禧太后的乾女兒。

歸納起來,是周瑩在經商期間做的這些大事,為她鞏固了商業上的“江山”:

一,賞罰分明

當週瑩在巡視全國各地的吳家東院的商號時,都是先通過暗訪,發現有一些圖謀不軌的掌櫃後,再去取得確鑿的證據,最後該開除的開除,該報官的報官。接著,再起用忠誠可靠的員工。她還宣佈,凡是在吳家東院商號表現好的員工,除了月薪提高兩成之外,年終還有獎金。這一來,全部員工積極性都被提起來了。而員工的年收入,也整整高出當地最低工資的三成。一時間,全國各地的青壯年,對吳家東院的商號都趨之若鶩了。

得人心者得天下,周瑩就是懂得這個淺顯易懂的道理,並且實施到她的“商業帝國”中去。

她不像現在的一些企業家,只會給員工“畫餅”,談情懷、談夢想。相比之下,周瑩才是真正的實幹家。她不說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只會用白花花的銀子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和誠信。

二,開創股份制

所有的員工都可以入股吳家東院的商號,年底分紅。對於一些長年在吳家東院工作的老員工,周瑩還特地為他們推行了“雙軌制”。比如說,老員工退休後,可以按時領取退休金。他若離世,後代還可以繼續領取他的薪金。

並且,周瑩待員工如同家人一般。對於他們的孩子,一旦到了入學年紀,周瑩就會給他們提供免費上學的機會。在這樣的制度下,試問,還有誰願意離開吳家呢?

18歲守寡經商“母儀天下”,死後未進祖墳,被百姓供為“水娘娘”

三,土地改革

周瑩把陝西境內安吳堡附近的1600多畝水澆地一分為二,其中600畝用於保證吳家東院人口的基本口糧,其餘的1000多畝則讓佃戶自行管理、自負盈虧,在他們正常納稅之後,每畝地每年只象徵性地繳納鬥糧作為租金即可。如果收成不好,可免去當年租金。一旦雙方自願簽約,合約即日便生效,20年不變。

周瑩在這個理念十分仁義。她不像普通“地主”那樣斤斤計較,而是儘可能多地給佃戶們實質性的優惠。這樣,佃戶們的積極性提高了不說,日子也過得越來越滋潤了。

四,房舍福利

以前吳蔚文在世時,佃戶租住的房舍,都是要收租金的。周瑩不僅取消了房屋的租金,還對損壞的房屋修繕一新。只要是佃戶和吳家東院存在合作關係,就可以一直住下去……

18歲守寡經商“母儀天下”,死後未進祖墳,被百姓供為“水娘娘”

不得不說,周瑩不但有膽識有魄力,還有仁有義,把吳家東院的商號做得風生水起,難怪,人們要把她稱作“商聖”了。在她的商業帝國裡,她有著“母儀天下”的心懷,才能用她的大愛,溫暖著員工及百姓。

經過周瑩的一番改革後,吳家東院商號的生意越做越大了。那時,周瑩掌管的鹽引就有四百萬,而一張鹽引可以運120斤鹽,單單這一項,吳家東院一年就能賺400萬兩。除此之外,在全國各地還有其他各種實業店鋪,以及給人拉貨的馬幫——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運輸業。

可以看出,周瑩自從稱為吳家東院的掌門人後,又打下了堅實而龐大的商業帝國。

庚子年(1900年)慈溪逃離京城、來到陝西后,周瑩作為陝西首富,向清廷捐了10萬兩銀子的軍餉。慈禧感動於周瑩的大義,不但把收她認作義女,還親手題寫了“護國夫人”的牌匾。在《辛丑條約》簽訂之後,周瑩又捐了一大筆錢,以表示她願意和朝廷“同甘共苦”。於是,她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

可惜,周瑩操勞一生累出了一身病,40歲那年她就去世了。族人竟然以她沒有為吳家東院延續香火為由,反對這位女中豪傑進入吳家的祖墳——“柏樹墳”陵園。諷刺的是,這個陵園,還是周瑩這個弱女子一手操持修建的。

當時,周瑩的養子吳懷先和族人們爭辯不過,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那些受過周瑩恩澤的鄉親們,自發在渠岸擇地修了一座廟,將周瑩供為“水娘娘”。

周瑩為百姓造福一方,百姓沒有忘記她。這名善良的弱女子,雖然沒能埋進吳氏陵園,但是她的精神,卻成了清末年間最溫暖的一束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