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從八卦爐出來,為什麼不再次喊二郎神?楊戩來了有用嗎?

孫悟空在八卦爐裡的“巽宮”位躲了七七四十九天,趁著老君開爐間隙,‘將身一縱,跳出丹爐’,放倒看爐道人,推倒太上老君,直接開啟了暴走模式,準備去找正主玉帝,要個說法。

而先前在花果山耀武揚威的十萬天兵天將,全都暫避鋒芒。

卻又大亂天宮,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西遊記》第七回

光腳不怕穿鞋的,孫悟空獨自一人,沒了猴子後孫們拖後腿,又有滿腔怒氣,從兜率宮一直打到了靈霄殿外的通明殿。


孫悟空從八卦爐出來,為什麼不再次喊二郎神?楊戩來了有用嗎?


玉帝作為三界共主,經營三界不知多少萬年,身邊的保鏢團隊茫茫多,這時候見孫悟空張狂,王靈官上前擋住。

只打到通明殿裡,靈霄殿外。幸有佑聖真君的佐使王靈官執殿……那靈官鞭起相迎。兩個在靈霄殿前廝渾一處。——《西遊記》第七回

天庭還真是能人眾多,佐使王靈官就能抵擋暴怒的孫悟空。

但打個平手容易,活捉或者殺了,就比較難了。

那為什麼這個時候,玉帝不再次宣召二郎神楊戩,讓他護駕呢?其實,就算楊戩來了,也沒啥實際效果。


孫悟空從八卦爐出來,為什麼不再次喊二郎神?楊戩來了有用嗎?


當初喊楊戩,玉帝是給觀音菩薩的面子,他跟楊戩本來就不和,而且楊戩以楊戩的實力,未必能夠穩勝孫悟空。

為什麼這麼說?

楊戩和孫悟空交戰,他並沒有絕對的優勢。孫悟空被楊戩追著跑,是因為梅山兄弟偷襲了花果山,孫悟空為了救猴子猴孫,才變化出逃,引開他們。

並且,孫悟空完成了既定目標,從花果山去到了灌江口,楊戩根本沒有發現,還是靠著托塔天王的照妖鏡,才知道的,等於是孫悟空牽著楊戩的鼻子走。


孫悟空從八卦爐出來,為什麼不再次喊二郎神?楊戩來了有用嗎?


楊戩急急忙忙趕回去,孫悟空見只來了楊戩,又跑到花果山,勾搭上梅山六怪,這個時候,已經不是單挑了,而是7打1,外加一條伺機而動的哮天犬。

這康、張太尉等迎著真君,合力努力,把那美猴王圍繞不題。——《西遊記》第六回

7個人,還是沒能降服孫悟空。

最後老君丟下金鋼琢,打在孫悟空天靈蓋上,孫悟空跌倒在地,一旁的哮天犬衝去上咬住孫悟空小腿肚子,他們七個一同上前,才勾住了孫悟空的琵琶骨。


孫悟空從八卦爐出來,為什麼不再次喊二郎神?楊戩來了有用嗎?


也就是說,就算楊戩再次出場,也只是圍困孫悟空罷了。這跟孫悟空當下的處境,沒啥子本質上的區別,因為佑聖真君喊人了。

早有佑聖真君,又差將佐發文到雷府,調三十六員雷將齊來,把大聖圍在垓心,各騁兇惡鏖戰。——《西遊記》第七回

以王靈官為主,三十六員雷將為輔,孫悟空莫能前進一步。

玉帝在這時候,就顯露出他的權威了。

遂傳旨著遊弈靈官同翊聖真君上西方請佛老降伏。——《西遊記》第七回

傳喚靈山大佬如來。


孫悟空從八卦爐出來,為什麼不再次喊二郎神?楊戩來了有用嗎?


但是這有兩種解釋,關鍵在於斷句。

“遂傳旨著遊弈靈官同翊聖真君上西方,請佛老降伏”和“遂傳旨,著遊弈靈官同翊聖真君上西方請佛老降伏”。

前者的關鍵詞是“請”,後者的關鍵詞是“傳旨”。

“請”表示有禮貌,“傳旨”則表示命令,意思相差很大。

好在,如來聽聞孫悟空大鬧天宮的簡短經過後,說了這麼一番話:

如來聞說,即對眾菩薩道:“汝等在此穩坐法庭,休得亂了禪位,待我煉魔救駕去來。”——《西遊記》第七回

“救駕”表明他是臣子,玉帝是君王,哪怕如來再牛逼,依舊矮了一輩。


孫悟空從八卦爐出來,為什麼不再次喊二郎神?楊戩來了有用嗎?


這就是為什麼,玉帝見孫悟空狂躁,不喊外甥楊戩來的原因。一是兩人不和,二是楊戩來了,不會有實際性的進展。

索性去喊如來。

如來是靈山老大,坐擁西牛賀洲,形同藩王,也該是時候敲打一下,喊你過來你就得過來,對玉帝來說,多有成就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