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信永泰劉國柱:依靠這一點,我們有信心成為NO.1

醫療是每個中國人都繞不過的話題,1985年醫改“元年”開始到09年新醫改再到今天,醫療行業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最初的看病老三樣“體溫計、聽診器、血壓計”,到現在的“彩超、核磁共振儀、血氣分析儀”;從鄉村診所到“超級醫院”,中國醫療三十年滄桑鉅變。在醫療領域摸爬滾打十幾年的劉國柱以及他創立的東信永泰,可以說是這個行業的縮影。在神州英才《賦能組織執行力系統》課程現場,東信永泰醫療總經理劉國柱講述了他的故事。

東信永泰劉國柱:依靠這一點,我們有信心成為NO.1

▲ 劉國柱 東信永泰 CEO


中國人的思維裡邊,醫院是大把花錢的地方。醫改市場化之後,我國的人均看病費用遠遠超過了收入增長速度,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一直以來沒有好的解決辦法。2000年在北京做醫生的劉國柱,也在承受著經濟和社會的雙重壓力。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劉國柱決定辭職,進入輝瑞醫藥做了銷售代表。

從輝瑞到葛蘭素史克,從醫藥代表到銷售經理,劉國柱一干就是8年時間。加上之前的從醫經歷,他在醫藥領域摸爬滾打十多年,迎來的卻是中年危機。

做了多年銷售以後,他發現自己在外企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少,這樣下去無異於溫水煮青蛙。而離開這裡,唯一的選擇就是創業單幹,現在的一切都要清零,重新開始。

東信永泰劉國柱:依靠這一點,我們有信心成為NO.1

想升級自己,就去做自己最害怕的事情。

一番評估之後,劉國柱覺得自己創業的激情還在,決定放手一搏,成立了東信永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代理醫療耗材設備。

2003年SARS事件之後,中國醫療體系的羸弱暴露無遺,中央和地方終於對醫療財政投入重金,拉開了長達十五年的醫療改革的序幕。

國家開閘放水也促進了醫療器械行業的繁榮,中國醫療器械企業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規模小,產品少,大家都沒有太大的品牌影響力,主要拼的是渠道終端,代理銷售模式在這種環境下逐漸完善起來。

東信永泰劉國柱:依靠這一點,我們有信心成為NO.1

做為剛剛成立的醫藥代理公司,產品質量最重要,然而好的產品往往已經有人捷足先登。當然也有一些廠家找上門來尋求合作,都被劉國柱一一推掉了。

醫療行業關乎民生,不好的產品寧可不做。

那段時間,劉國柱每天奔波在醫院、藥廠之間,幾乎沒有休息,就這樣過了兩年時間。好在第三年終於找到了幾款好產品,市場打開了。

公司得到一段時間的順利發展,產品逐漸豐富,人員也得到了擴充。然而醫療領域沒有長久的平靜,兩款主打產品的突然下線再次給劉國柱帶來一次嚴重打擊。

公司業績停滯不前,核心人員相繼出走,其餘的員工情緒也有很大波動,讓東信永泰一下陷入了困境。好在公司在市場上也有了一些穩定客戶,憑著之前積攢的口碑,有驚無險的渡過了難關。

市場的變化難以看清,產品更迭越來越快,這一次的打擊讓劉國柱開始認真思考未來的發展問題。

如果脫離開產品,我們的專業性到底夠不夠,抗打擊性還能增強嗎?

東信永泰劉國柱:依靠這一點,我們有信心成為NO.1

那段時間劉國柱頻繁參加各種總裁班的學習,重新進行戰略佈局,完善公司的各種流程制度,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然而一段時間之後他發現與員工的距離不像以前那麼近了。

“我說的他們做不好,他們做的我看著生氣,大家交流少了,公司以前的氣氛也淡了很多”。

劉國柱再次陷入苦惱,經營企業就是經營人心,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具體怎麼做才能真正的把人凝聚起來?

“在神州英才賦能執行力試聽課程上,姜桐老師提到的‘共識’讓我找到了答案,我想這才是打造團隊最正確的方式。領導唯有與員工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才是企業基業長青之道。”

多方求索之後,劉國柱與神州英才結緣。加入os戰略運營系統培訓基地之後,每次課程劉總都帶領團隊參加:“我發現大家的狀態變了,對公司和我都更加信任,我們達到了情感上的共鳴。大家對待工作更加積極,更加支持公司決策。有一次兩個不同部門的同事自發合作開發客戶並且拿下了大單,讓我十分欣慰,我想這才是我理想中的團隊模樣”。

東信永泰劉國柱:依靠這一點,我們有信心成為NO.1

後記:

創業8年時間裡,好多競爭對手已經消失多年,而東信永泰從幾個人到增長80多人的團隊,成為醫療行業裡前15%的公司。今年代理的一款主要產品依然被下線,但是東信永泰的所有人都信心滿滿,市場的衝擊是常態,但我們的團隊已經可以經受任何風雨的洗禮,我們有信心成為這個細分領域的NO.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