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明思宗朱由檢試分析明朝是如何淪落到亡國命運的。

1627年,年僅21歲的明熹宗朱由校因服用“仙藥”身亡,遺命信王朱由檢繼位。朱由檢在萬眾矚目中登上了帝位,也是我們熟知的崇禎帝。

崇禎與楊廣可謂是亡國皇帝中唯二的兩個另類,本身很有能力,無奈事與願違。楊廣是一副好牌打的稀爛,崇禎則是盡心盡力想要恢復祖宗榮光,奈何回天乏術,大明王朝依然是走向了滅亡。

由明思宗朱由檢試分析明朝是如何淪落到亡國命運的。

曾經的輝煌如過往雲煙般一朝散去,繁華不再,而究竟強極一時的明朝如何走向了滅亡呢?

“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豈不諒哉!”

這句話出自《明史》,而《明史》是由清朝人編纂的,也就是說清朝君臣也認為清朝的滅亡與萬曆皇帝有著脫不開的關係。而在筆者看來,明朝的滅亡,萬曆與崇禎都是有責任的。

其他人都是享受歲月靜好,自有人替他們負重前行,而崇禎卻是替他們擦屁股。

萬曆的不作為

與崇禎接過的爛攤子不同,萬曆他老爹是相當能幹的。因此萬曆在執政前期,依靠猛人張居正等人的輔佐,形勢一片大好,彷彿明朝的中興就在眼前。

事情的逆轉發生在萬曆親政之後,張居正活著的時候對萬曆要求十分嚴格(注意是大臣要求皇帝,大臣做到張居正這份上也可以了)。

萬曆在親政之後,嚐到了當皇帝的滋味,吃好的,喝好的,玩好的,與之前張居正在的時候完全是兩個樣子。

由明思宗朱由檢試分析明朝是如何淪落到亡國命運的。

萬曆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在矛盾中張居正的繼任者申時行等人開始不遺餘力的彈劾張居正的貪汙、不法等行為,萬曆的積怨在這一瞬間爆發。

張居正有豪宅,生活奢侈,在他享受生活的同時卻又讓萬曆從小簡樸,這一切讓萬曆相當不滿。於是一場針對張居正的清算就此展開,不光是針對張居正本人,連他的政治遺留也不放過,“一條鞭法”、“考成法”等相繼被廢除,張居正窮盡一生挽回的大明王朝的頹勢再次出現。

對外戰事

萬曆年間,圍繞西北、西南邊疆、朝鮮以及後來崛起的後金,明朝發動了四次大的戰役,結果是三勝一負。

四次戰役分別是名將李如松平定蒙古人叛變的寧夏之役;李如松、麻貴應朝鮮請求抗擊日本豐臣秀吉入侵的朝鮮之役;李化龍平定苗疆土司楊應龍叛變的播州之役;明朝應對崛起的後金的挑釁的薩爾滸之戰。

前三次戰役均以勝利告終,同時也耗費了大量物資及庫銀,但是三大戰役時間雖長,卻並未到傷及明朝根基的地步,然而後面與後金連年作戰,薩爾滸一役損兵折將,僅對後金作戰的花費就已經超過了前三次戰役,而明朝的府庫積累也所剩無幾,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崇禎一直在為錢荒而苦惱了。

由明思宗朱由檢試分析明朝是如何淪落到亡國命運的。

消極怠政

萬曆親政之後就像脫韁的野馬,缺少了像張居正這樣的猛人制約,萬曆的行為甚至都有些出格。

由明思宗朱由檢試分析明朝是如何淪落到亡國命運的。

而因為立太子一事,萬曆與內閣鬧得很不愉快,最後所幸撂挑子,連早朝都不去上了,甚至三十多年都不出宮門一步,也不處理朝政,以致一些新進官員都不認識皇帝長什麼樣子。

萬曆的怠政使得朝廷無法正常的處理政務,甚至是無法任命新的官員,使得權力機構嚴重減員,明朝的文官政府也有亂套的跡象。

而由於萬曆的不作為,明朝的黨爭越發嚴重起來,東林黨勢大且瞧不起其他黨派,而其他的浙黨、齊黨等,紛紛抱團取暖,雙方自戰火點燃的那一刻起,就沒有停止過爭鬥,這一斗,就鬥到了明朝滅亡。

崇禎的努力

妄圖中興

坦白的講,崇禎是一個好皇帝,臨死之際還能不忘百姓;同時崇禎是一個不幸的皇帝,雖經過千般努力,明朝這艘破船終是沒有補好。

崇禎即位時,手中是一個爛攤子,內有黨爭帶來的朝政不穩以及“小冰河期”帶來的統治基礎的不穩定;外有崛起的女真族虎視眈眈。

對於崇禎來講,搞定一個已經很不容易了,更不用說他要一下子搞兩個,不得不說崇禎心是真的很大。

崇禎迫切的希望把明朝這艘破船帶到正確的軌道上來,再度中興明朝。

由明思宗朱由檢試分析明朝是如何淪落到亡國命運的。

魏忠賢的死

魏忠賢可以說是一個兩面人物,也是天啟皇帝最信任的人之一(另一個是孫承宗),同時也是一個相當有能力的人(掌權期間沒有大的動盪)。

熟讀聖賢書的崇禎認為閹黨是邪惡的,所以他處死了魏忠賢,在這一點上,他不如他的兄長朱由校。

朱由校明知道魏忠賢貪得無厭還處處滿足他,是因為他明白政治鬥爭從來都是無關對錯。魏忠賢雖然是閹黨,但是有他在,東林黨才不能肆無忌憚,而等崇禎明白過來時,明朝已經只剩他自己了。

由明思宗朱由檢試分析明朝是如何淪落到亡國命運的。

賦稅的加重,農民起義的爆發

因為“小冰河期”的來臨,明朝的糧食產量大不如前,許多民戶入不敷出,而且西北地區還出現了饑荒,巧的是明朝沒有更多的錢去用於賑災,而遼東地區的軍費開支卻又以提高賦稅的形勢轉嫁到農民身上以致於百姓流離失所,正好給了農民起義充足的土壤。

農民起義的大規模爆發使得崇禎不得不調集軍隊如鎮壓,而災民無處不在,因此農民起義如燎原星火,從未停歇,也成了壓垮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由明思宗朱由檢試分析明朝是如何淪落到亡國命運的。

小結

明朝的滅亡並不是偶然,萬曆皇帝在全盤否定張居正的那一刻,明朝的滅亡已經註定。張居正在位期間,制訂了多項制度來規範官員以及充實國庫,使得明朝在那一刻彷彿回到了正軌。

萬曆的任性使得張居正所做的一切努力均成為了泡影,而接下來的繼任者也都沒有做出有效的措施來挽回明朝的頹勢,直到崇禎的出現。而崇禎在某些方面也僅僅是加速了明朝滅亡的進程,真正的根源依然在萬曆,在他否定張居正的那一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