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为文渠治理献计献策 淮安府署周边景观探秘

「悦读」为文渠治理献计献策 淮安府署周边景观探秘

「悦读」为文渠治理献计献策 淮安府署周边景观探秘

「悦读」为文渠治理献计献策 淮安府署周边景观探秘

「悦读」为文渠治理献计献策 淮安府署周边景观探秘

「悦读」为文渠治理献计献策 淮安府署周边景观探秘

核心提示

笔者闲时喜欢逛逛淮安旧街巷,了解到淮安府署周边景观藏有玄机。其中文渠倒流就令人费解。“三桥居士”郭宝平先生家院子前面就是文渠,他说府署后面这条文渠,水往西流,流淌至北门大街章马桥向北至城河,在我们老淮安绝无仅有,至今没人去解释这个奇怪现象。

专家 为治理文渠献计献策

日前,我参加了淮安区古城保护城市建设咨询小组的淮安府署文渠治理会议,讨论文渠周边的景观设计和即将动工建设的淮安府署后围墙漏窗景观建设,以及文渠黑臭水体整治与文渠南北两岸明清景观的打造工程。

大家踊跃发言,广泛讨论:淮安府署后边驳岸与周边历史文化相连接,把文渠打造成具有淮安历史文化底蕴的美丽河道;运用明清风格打造、铺装、中国古典园林手法呈现;利用这次淮安区文渠黑臭水治理工程,达到水清、路平、灯亮,打造一个新的亮点。文渠历史上是行船的,其中有一个码头是在府衙后边。因此有专家建议,在府衙北边临文渠边要建设近水平台,增加一个水上入口。

淮安府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本身建筑不动,府署后围墙之外的文渠主要为它行船码头之用。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金志庚说,我们淮安文渠也是市文保单位,它是贯穿全城的,弯弯曲曲,曲线也是美。像这次我们考察的苏州平江路,人家河道周边该保护的绝对保护,临河道古建筑墙体不动,所有老树都保留下来,沿途河道一些空地打造一些景点,特别是老宅子,都要保留。苏州平江路打造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文渠经过百年的蚕食,在条件允许下,可以适当增加它的宽度。府署后围墙文渠附近的台山寺桥、孙虎桥、章马桥,栏杆的设计,绿化的处理,要充分体现淮安人文历史的厚重感。

笔者结合平时接触的淮安地方文献记载以及老居民的口述,介绍了这段文渠和人文景观,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我们的城市家园建设得更加科学、更加美好和丰富多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恢复一些名人胜迹,例如边寿民的苇间书屋、路山夫的苇西书屋、台山寺山门、周氏节孝坊等等。笔者经查阅地方文献,发现文渠两岸文化底蕴是比较深厚的。施工的时候,如地下出现一些古建筑遗迹、构建、瓦片、石碑或寺庙遗迹,能不能“手下留情”,请文物部门先看看,然后再进行施工。附近现有的台山寺巷、窦娥巷(与大戏曲家关汉卿到此采访写作窦娥有关),都有文献记载,可否在巷口竖立一座牌坊或精致醒目的介绍牌?让到此一览的游客放慢脚步看一看它们的文化内涵,留住人气。

揭秘 文渠倒流有玄机

文渠,开自明嘉靖间。知府王凤灵,因旧沟渠改凿,宽深四五尺、六七尺不等。(见乾隆《淮安府志·卷之四·文渠) 文渠贯通淮安区三城,孕育了许多文武豪杰。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前接见淮安县委领导,在回忆童年生活的情景时说:“文渠呢!还有水吗?小时候,我常从勺湖坐小船,过北水关,到河下去玩,河下那时候可热闹了。” 可见文渠当年是行船的。

会议结束后,笔者抽空前去拜访府署附近的“三桥居士”郭宝平先生,向他了解府署文渠及周边景观情况。我步行出门,经锅铁巷向西,过白虎桥、县东街、镇淮楼、向北至漕运广场、府衙广场,经北门大街到章马桥,由此桥向东大约五百米就到了台山寺桥郭宝平先生家。郭先生有个雅号:三桥居士,缘于他出生在此地的台山寺桥、孙虎桥和章马桥这三座古桥之间的文渠北岸。他家临文渠而建,大门朝北,大门是仿北京大宅门的风格,大门楼上的椽子、飞椽全是砖雕而成,飞椽下还有砖雕斗拱,非常气派。这些砖雕作品全出自于郭宝平先生之手。进了院门,院子里花木繁盛,处处透着园林的景致,非常幽雅,人生活在这个空间里,犹如生活在世外桃源,与世隔绝。

郭先生家院子前面就是文渠,文渠南围墙内就是淮安府署。他说府署后面这条文渠,水往西流,在我们老淮安绝无仅有,至今没人去解释这个奇怪现象。水倒流,往西流淌至北门大街章马桥向北至城河。他一边介绍淮安府署文渠风水走向,还到房里拿张白纸一边讲解,一边画了一个草图。

笔者分析古人用意,把此段文渠西流走向的个人见解,讲给郭先生听。古人很聪明,东南方为巽,这府署后围墙的文渠水从东南而来,自东南而西,绕府署之北方,经吕祖殿(明初为淮安总兵府)、波若庵、梁波桥、边寿民苇间书屋、路山夫苇西草堂,经府署东石闸、府署荷花池北行至台山寺桥,再西行至孙虎桥、章马桥,北入城河。古人堪舆玄机全在此,五行之局,府署乃巳酉合成金局,“则巽方,乃长生也”。故前人在此建虹飞阁,西流之水,“乃淮郡龙脉”。郭先生笑着点点头,表示赞同。

口述 府署及周围的人文底蕴

郭宝平先生说,这个府署原来没有这么大,文渠南北都有一条曲径,让行人通行。在现存的台山寺桥西边,就是现在他的住房西边,原来还有座孙虎桥。孙虎桥非常高大,桥拱有三米多高,便于游船通行。

郭宝平听他老父亲郭锦荣讲:郭家世代,就住在孙虎桥北对面,紧靠着台山禅寺西围墙。在孙虎桥南对面府署后围墙边,当年还有个大影壁,大墙上是罗底斜方锦,上面镶有“孙虎桥”的石匾一块。这孙虎桥的来历,与宋末元初守将孙虎臣有关联。宋末元初的时候,宋将孙虎臣守卫淮安北门。蒙古人都从北边来,他把守北门朝宗门。淮安府衙二堂,又叫筹边堂,曾是孙虎臣的指挥部。孙虎桥大影壁南边是淮安府署军捕厅的马号班房,军捕厅有个后门朝北,就在文渠边这条路上。过去常有军人牵马从孙虎桥上过,进入北门大街的北门。

郭宝平也是修复现存清代淮安府署大堂大脊东西两端鳌鱼的设计者,他介绍说,淮安府署内没有井,明清时期府署官兵吃水,全靠文渠。当年在府署东边围墙内有一个大荷花池,如今荷花池还存在,水由墙外东边一个大水塘而来。大水塘东边还有座石闸,石闸是东西向,石闸东西两头雕有石槽,以便通水。府署荷花池出水向北至文渠北边,此地有两大块巨形长条石,条石底部人工雕有石槽,便于出水。水倒流向西,一路流淌到北门大街章马桥。此段文渠较深,由台山寺桥至章马桥,文渠长八十三丈五尺,文渠南北两岸有砖石镶嵌。

郭先生说,门口的台山寺桥原是拱桥,对着府署北围墙,台山桥稍西即为台山禅寺,为府衙文渠北岸。恰巧这时郭宝平的母亲也来了,她站在旁边说:我嫁到这里来的时候,台山禅寺一间不差,禅寺规模不小呢!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东西均有配殿对称。大殿正中脊上有宝鼎,宝鼎里安放着值钱东西,过去附近大户人家的人得病了,都把家里最值钱东西投放在宝鼎里面,压顶压顶。美其名曰“泰山压顶”。

淮安台山寺面积不大,但是很出名。从明代淮人金铣的《台山寺兴造记》中得知,当年台山寺的建筑是非常壮丽巍峨的。今台山禅寺已片瓦无存,只是当年寺旁的台山寺巷仍然存在。

由孙虎桥向西,在文渠南岸,章马桥东边,曾有座两柱一间的节孝坊。牌坊是清末北门大街周家大门立的,属于民间的。他家从徽州请六位名石匠到淮安来,雕了三年才完工。整座牌坊用火山岩石料雕成,为两柱一间一楼形式。方柱下有抱鼓石,楼顶系巨石雕成鳌鱼、瓦垄、勾滴、椽子、飞椽、大角梁、小角梁、套兽、斗拱等结构。正中坊心正面阳刻“节孝”二字,背面横枋上有高浮雕“二十四孝图”。整座牌坊,显得肃穆庄重,美观大方。后来毁于“文革”中。

在台山寺桥东边不远处还有个路家花园,主人路山夫,远近闻名。路山夫看中淮安城东北隅这片风水地,仿照此地东部的梁波桥西原边寿民苇间书屋格局,建造了自己的苇西草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他偶遇淮安有识青年刘鹗兄弟和蒋伯斧、邱于藩等,与他们纵谈金石、考订之学。

郭宝平介绍,他出生在章马桥与孙虎桥和台山寺桥中间的文渠北岸,此地后来被淮安县阀门厂征用,住到西边通圆桥(淮安化工厂门口那座桥)附近,后又搬到现在的住处。如今,文渠黑臭水整治,家又要搬迁了。(淮安新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