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管校聘,下好教育均衡“一盤棋”

區管校聘,下好教育均衡“一盤棋”

11月5日,科利華中學棠城分校內書聲琅琅,講臺上,英語老師趙靜聲情並茂,與學生頻頻互動。剛剛上任的校長孫剛感慨,“區管校聘”改革,理順了體制機制,老師們的精氣神跟過去完全不一樣了。

師資力量配置不均、教師隊伍活力不強、優質教育資源不足……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深入,傳統教育體制越來越不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今年以來,六合區貫徹上級黨委政府要求,以教育人事改革為立足點,積極探索、穩步推進“區管校聘”改革,從制度層面打通教師自由流動的障礙,不斷盤活教師資源,優化資源配置方式,釋放辦學活力,促進教育優質均衡,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區管校聘,下好教育均衡“一盤棋”

一份合同改身份,從“學校人”到“系統人”

今年暑假,六合區教育系統幹了一件大事——來自全區22所初級中學的1315名初中教師,與學校簽訂聘用合同,“區管校聘、全員聘用”改革的 “靴子”終於落地。

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區管校聘”,此前全國已有多地試水。“我們本想等一等,學習兄弟區縣的成熟做法。”六合區政協副主席、教育局局長王谷權說,城市化進程加速,衍生出教育領域內的一系列結構性矛盾,六合的改革不能再等。

數據足以說明問題:十年前,馬鞍初中每屆學生接近600人,如今,全校只有380名學生,但教師還是那麼多。相反,開發區的龍池初中3年內已增加了6個班級,英語老師緊缺。但在“核編到校” “定崗到校”的傳統教師編制管理辦法下,教師無法自由流動, “體制壁壘”導致了一邊是農村初中“有人無課”,一邊是城區學校“有課缺人”。

今年初,六合區委區政府將“區管校聘、全員聘用”列入年度重點改革任務,決定以初中學段為先行試點,切實破解一批難題。

箭在弦上,改革從何處下手?六合區將教師編制崗位管理作為“區管校聘”的突破口,由教育局行使編制和崗位資源的支配權,統籌管理全區教師編制分配、交流輪崗等具體事務,編辦和人社部門只負責核定、控制教師編制和崗位總量。教師從“學校人”變為“系統人”,人事關係的桎梏被打破。

六合區同步實施編制內教師聘用管理制度,各校立足校情實際,制定本校崗位競聘方案,採取校內、區內、組織調劑等多輪競聘方式,使師資實現最優配置。一場競聘,攪動了六合初中師資的“一池春水”:5名校長在初中學校流動,34名教師在其他初中學校競聘上崗,此外還有6名教師流動到小學。“我們成功從橫樑初中引進了一位優秀英語老師,而富餘的語文老師資源,也在其他學校找到了崗位。”龍池初中校長耿克金說。

區管校聘,下好教育均衡“一盤棋”

一套細則優分配,從“求著幹”到“搶著幹”

新學期開學前,科利華中學棠城分校校長孫剛直言“很忐忑”。這是“區管校聘”改革後的第一個學期,學校有8位老師換崗,有沒有人討說法?開學分工,班主任有沒有人當?老師的工作量能不能排滿?開學後就是增量績效發放,拿得少的會不會不平衡?這些疑問,他都沒有底,“真的是抖抖豁豁。”

出乎孫剛的意料,開學後,他擔心的事情都沒有發生,過去求著老師乾的班主任崗位,大家竟然搶著要。反差為何這麼大?“改革方案經過了30多輪修改,主要是為了真正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王谷權說,過去績效工資校際分配“按人頭”的分配機制下,老師幹多幹少、幹好幹壞一個樣,嚴重挫傷了積極性。如今按工作量分配,逐步把學校學生數、班級數作為分配主體,學校間老師幹多幹好不一樣,從根本上改變了部分學校因教師多、學生少、班級少,教師少勞多得的不公平現象。

讓教師吃苦不吃虧,六合出臺“區管校聘”績效工資配套實施方案,同時加大校內考核向教學一線、農村邊遠學校傾斜力度,通過設立課時津貼、滿課時獎、超課時津貼、頂崗代課津貼等項目和提高班主任津貼等手段,拉大教師收入差距。

改革前,教2個班的老師,一年下來要比教1個班的多上200多節課,但收入卻只多2000元,課時費還不到10元。新分配細則規定,教師轉崗為教輔、後勤不上課的績效工資原則上不得超過學校平均數的60%,工作量達不到滿課時一半的,不得超過70%。現在,同樣是帶2個班和1個班,收入差距接近20000元,實現了優秀的教師才能多任課。

初中班主任工作多、壓力大,儘管每月有400元的崗位津貼,但依然沒人願意幹。“新學年開學前,校長都要拎著水果到老師家打‘感情牌’。”科利華中學棠城分校德育主任潘海英說,區管校聘後,班主任的津貼一下上升至每月1200元,同時在崗位競聘時享有優先權。改革的效果立竿見影——學校26個班主任崗位,吸引了37名教師報名競聘,實現了優秀的教師才能任班主任。

從“不想幹”到“搶著幹”,分配方式的優化催生了職業態度轉變,改革的疊加效應持續釋放。

區管校聘,下好教育均衡“一盤棋”

一張表格論英雄,從“看資歷”到“看實績”

11月3日,雄州初級中學英語老師呂桂梅,進城參加高級教師專業技術職稱面試,這一天,她已經等了足足8年,“如果沒有區管校聘,恐怕我還要等下去……”

已經從事英語教學21年的呂桂梅,2011年就符合高級職稱的申請條件。然而雄州初級中學25個高級教師崗位始終處於滿額狀態,在“定崗到校”的機制下,她能做的,只有等老教師退休。

“區管校聘”改革,為呂桂梅打開了通道。六合區建立“總量控制、分段設置、統籌使用”的教師崗位職稱分配新機制,以初中、小學兩個學段為單位,由區級層面核定崗位總量,統籌調配轄區的崗位聘用和職稱晉級,把原來學校的“小盤子”,變為全區的“大盤子”。

六合區的崗位職稱評定,不僅從“計劃分配”變為“學段競爭”,還從“論資排輩”變為“比武打擂”。區教育局根據師德修養、專業技能、教育科研等6個方面,細化36項指標,制定職稱申請積分表,按照分數排列高低確定晉升名單,一把尺子量到底。孫剛今年也符合高級教師職稱申請條件,但他卻沒能競爭到城區初中唯一的名額,“大家都是憑積分PK,不會因為我是校長就照顧我,我心服口服,明年繼續努力。” 這張積分表不僅是職評的依據,也是校內競聘上崗、績效分配、年度考核、評先評優的依據,實現了標準一致、多評合一。

今年8月底,省人社廳和教育廳聯合發佈新規,鄉村中小學高級崗位可超20%聘用。這也意味著,“學段競爭”模式下,城鄉結合的六合區有了更多高級崗位資源。可以預見的是,城區渴望晉升的優秀教師將加速向農村學校流動,而城區名師的流出,也為年輕教師發展騰出了空間,全區師資結構將更加合理均衡。

“機會年年有,就看業績有沒有。”王谷權說,在 “一盤棋”的思維下,六合“區管校聘”改革成效顯著,初中教師隊伍幹事創業的精氣神明顯提升。按照六合區委區政府的部署,到2020年暑假,全區義務教育學校將普遍建立“區管校聘”管理制度,讓高質量教育惠及千家萬戶。

本報記者 盛文虎

本報通訊員 秦 峰 張 程

專家點評>>>

“區管校聘”是中央提出的改革意見,也是一味針對當前教師管理諸多弊病的對症良藥。六合區在統籌推進義務教育教師“區管校聘”改革中,區委區政府本著“一盤棋”的改革思路,堅持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改革在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區教育、編制、人社及財政等部門各司其職、聯動實施,統籌調度各項工作,及時解決改革推進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和矛盾。同時不斷細化完善工作方案,實現了崗位職責明確、工作量認定、教師評價、績效考核、職稱評聘等一系列改革的系統集成,把“區管校聘”這味藥的副作用降到了最低限度。

在實施過程中,六合區做到了政策制定人性化、競聘流程公開化、績效分配差別化,抓住改革力度和教育溫度平衡點,將公平正義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平衡了各方利益,牽住了“區管校聘”這項政策的牛鼻子。改革的成效被最大程度的釋放出來。

高 政(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副研究員,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