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宇:复星医药通过寻找市场临床稀缺产品,提高投资回报值

陈启宇:复星医药通过寻找市场临床稀缺产品,提高投资回报值

文 | AI财经社健识局 王小楠

编 | AI财经社健识局 严冬雪

自2018年3月起,陈启宇扛起了复星健康板块的大旗。一年多的时间里,复星医药完成了中国首个生物类似药的成功上市,复宏汉霖赴港IPO,公司也从仿创结合向创新转型。

在近期举办的中国第二届进口博览会现场,复星国际联席总裁、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告诉健识局,公司未来将坚持以创新为导向,来立足于医药产业。同时,复星仿制药也会积极参加4+7全国扩围,以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陈启宇表示,复星医药的业务逻辑,是寻找中国市场中稀缺的产品,通过自主研发+投资并购的方式完成价值回报。“现在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产品和公司,复星也不可能全盘买下,那我们就一心一意地去合作。”陈启宇笑道。

另一方面,创新无疑是未来中国医药产业的加速器,未来,中国药企的出路包括国际化。陈启宇认为,只有抓住这次产业升级的时机,所有药企苦练内功,同时吸引一流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以及具备全球化视野的人才,才能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陈启宇:复星医药通过寻找市场临床稀缺产品,提高投资回报值

复星国际联席总裁、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

以下是健识局与陈启宇的对话:

健识局:随着4+7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改革持续深入,复星医药将如何应对?  

陈启宇:4+7带量采购无疑是对中国仿制药的产业重构,对复星医药来说,短期增量机会要大于存量竞争压力。  

以重庆药友此次中标的氨氯地平为例,原来的销售是零,根本没有市场份额。但在通过一致性评价,中标4+7全国扩围,便获得了相应的市场。  

尽管中国医药产业需要转型升级,但还是需要一批企业提供仿制药。企业如何评估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仿制药产业的争夺归根结底是控制成本,而创新药则需要企业持续投入,这也是每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选择。  

复星医药今后将坚持以创新为导向,立足于医药产业的发展。

健识局:复星医药目前做了哪些创新?

陈启宇:复星医药在新药研发的投入一直稳步增长,特别是创新药领域。就在前段时间,复星医药发布的一款全球的First-in-Class药物,已在美国进入了临床试验,并获得了美国FDA审批快速通道资格(Fast Track designation)。此外,公司今年还引进了两款干细胞治疗技术产品,并与许田教授成立的生物医药科创孵化平台。  

过去做简单地模仿创新,未来的价值也有限。在模仿创新的基础上,你就要快。比如说第一原创药物上市,您能不能成为第二家上市,晚了就不行,这就锻炼你的能力。2018年,复星医药的创新研发投入已占65%,未来这一数字肯定还会增加。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BD的方式购买,来拥有全球最好的创新产品。

陈启宇:复星医药通过寻找市场临床稀缺产品,提高投资回报值

健识局:2019年,哪些是复星医药的重点工作?  

陈启宇:一是,几款单抗药物上市和完成部分创新药物的临床试验。二是,推动仿制药业务融入到4+7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产品、注射剂产品的扩容,积极参与这一轮医药市场的变革,做好充分融入的部署,把握好这个市场机会。  

健识局:由于政策的调整,医药市场的发展并不十分明朗,在这种环境下,哪些素质是药企致胜的关键?

陈启宇:尽管复星医药的业务涉及制药、器械、医院、诊断和保险等多个领域,但从集团营收结构来看制药业务贡献70%左右,无疑是当前的业务重心。而复星医药的业务逻辑是,关注产品的稀缺性。如果全球就1-2家能做临床且需求又很大,那肯定是复星医药合作的目标。  

尽管目前部分治疗领域生产厂家较多,已形成了强大的市场竞争机制,但对于复星医药来说,不一定非亲自去做。未来,很多治疗方法是需要药物联合使用,尽管复星医药自身的产品线已有药物可以联合使用,但肯定还是需要与外部进行合作,别人有好的产品,那你就跟她合作共赢,不用带头去研发。  

同时,行业的竞争也加剧了人才的流动,如何培育未来的行业人才也是关键。  

健识局:此次参加第二届进博会的感受?

陈启宇:无论从人气,还是规模上,第二届进博会都比第一届高出许多。进博会是从政府领导、医院领导,到学科带头人、专家都会前来参观。在这个会上进行沟通,很多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所以,进博会是一个各方资源汇聚的平台,能非常务实地解决一些问题。  

本届进博会,我们很多海外合作伙伴的产品也是第一次在中国集中展示,比如说达芬奇机器人,今年就携达芬奇手术系统及Ion肺癌手术机器人首次同台亮相2019进博会。其中,ION肺癌手术机器人也是未来我们合资公司直观复星在国内布局的用于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创新产品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