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宇:復星醫藥通過尋找市場臨床稀缺產品,提高投資回報值

陳啟宇:復星醫藥通過尋找市場臨床稀缺產品,提高投資回報值

文 | AI財經社健識局 王小楠

編 | AI財經社健識局 嚴冬雪

自2018年3月起,陳啟宇扛起了復星健康板塊的大旗。一年多的時間裡,復星醫藥完成了中國首個生物類似藥的成功上市,復宏漢霖赴港IPO,公司也從仿創結合向創新轉型。

在近期舉辦的中國第二屆進口博覽會現場,復星國際聯席總裁、復星醫藥董事長陳啟宇告訴健識局,公司未來將堅持以創新為導向,來立足於醫藥產業。同時,復星仿製藥也會積極參加4+7全國擴圍,以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

陳啟宇表示,復星醫藥的業務邏輯,是尋找中國市場中稀缺的產品,通過自主研發+投資併購的方式完成價值回報。“現在很多非常有價值的產品和公司,復星也不可能全盤買下,那我們就一心一意地去合作。”陳啟宇笑道。

另一方面,創新無疑是未來中國醫藥產業的加速器,未來,中國藥企的出路包括國際化。陳啟宇認為,只有抓住這次產業升級的時機,所有藥企苦練內功,同時吸引一流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以及具備全球化視野的人才,才能在今後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陳啟宇:復星醫藥通過尋找市場臨床稀缺產品,提高投資回報值

復星國際聯席總裁、復星醫藥董事長-陳啟宇

以下是健識局與陳啟宇的對話:

健識局:隨著4+7帶量採購、一致性評價改革持續深入,復星醫藥將如何應對?  

陳啟宇:4+7帶量採購無疑是對中國仿製藥的產業重構,對復星醫藥來說,短期增量機會要大於存量競爭壓力。  

以重慶藥友此次中標的氨氯地平為例,原來的銷售是零,根本沒有市場份額。但在通過一致性評價,中標4+7全國擴圍,便獲得了相應的市場。  

儘管中國醫藥產業需要轉型升級,但還是需要一批企業提供仿製藥。企業如何評估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仿製藥產業的爭奪歸根結底是控制成本,而創新藥則需要企業持續投入,這也是每家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然要面臨的選擇。  

復星醫藥今後將堅持以創新為導向,立足於醫藥產業的發展。

健識局:復星醫藥目前做了哪些創新?

陳啟宇:復星醫藥在新藥研發的投入一直穩步增長,特別是創新藥領域。就在前段時間,復星醫藥發佈的一款全球的First-in-Class藥物,已在美國進入了臨床試驗,並獲得了美國FDA審批快速通道資格(Fast Track designation)。此外,公司今年還引進了兩款幹細胞治療技術產品,並與許田教授成立的生物醫藥科創孵化平臺。  

過去做簡單地模仿創新,未來的價值也有限。在模仿創新的基礎上,你就要快。比如說第一原創藥物上市,您能不能成為第二家上市,晚了就不行,這就鍛鍊你的能力。2018年,復星醫藥的創新研發投入已佔65%,未來這一數字肯定還會增加。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BD的方式購買,來擁有全球最好的創新產品。

陳啟宇:復星醫藥通過尋找市場臨床稀缺產品,提高投資回報值

健識局:2019年,哪些是復星醫藥的重點工作?  

陳啟宇:一是,幾款單抗藥物上市和完成部分創新藥物的臨床試驗。二是,推動仿製藥業務融入到4+7帶量採購,一致性評價產品、注射劑產品的擴容,積極參與這一輪醫藥市場的變革,做好充分融入的部署,把握好這個市場機會。  

健識局:由於政策的調整,醫藥市場的發展並不十分明朗,在這種環境下,哪些素質是藥企致勝的關鍵?

陳啟宇:儘管復星醫藥的業務涉及製藥、器械、醫院、診斷和保險等多個領域,但從集團營收結構來看製藥業務貢獻70%左右,無疑是當前的業務重心。而復星醫藥的業務邏輯是,關注產品的稀缺性。如果全球就1-2家能做臨床且需求又很大,那肯定是復星醫藥合作的目標。  

儘管目前部分治療領域生產廠家較多,已形成了強大的市場競爭機制,但對於復星醫藥來說,不一定非親自去做。未來,很多治療方法是需要藥物聯合使用,儘管復星醫藥自身的產品線已有藥物可以聯合使用,但肯定還是需要與外部進行合作,別人有好的產品,那你就跟她合作共贏,不用帶頭去研發。  

同時,行業的競爭也加劇了人才的流動,如何培育未來的行業人才也是關鍵。  

健識局:此次參加第二屆進博會的感受?

陳啟宇:無論從人氣,還是規模上,第二屆進博會都比第一屆高出許多。進博會是從政府領導、醫院領導,到學科帶頭人、專家都會前來參觀。在這個會上進行溝通,很多問題很快就能得到解決,所以,進博會是一個各方資源匯聚的平臺,能非常務實地解決一些問題。  

本屆進博會,我們很多海外合作伙伴的產品也是第一次在中國集中展示,比如說達芬奇機器人,今年就攜達芬奇手術系統及Ion肺癌手術機器人首次同臺亮相2019進博會。其中,ION肺癌手術機器人也是未來我們合資公司直觀復星在國內佈局的用於肺癌早期診斷和治療的創新產品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