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工街發現日本石碑 經考證制於1940年

興工街發現日本石碑 經考證制於1940年

興工街發現日本石碑 經考證制於1940年

“沙河口神社”原貌。(受訪人嵇汝廣提供資料片)

為原“沙河口神社”附屬物,見證一段侵略歷史

“越智校長制定,紀元二千六百年,舊職員建之。”日前,在沙河口區興工街某單位院內,大連市史志研究愛好者周興發現了一塊刻有前述文字的日本石碑。經考證,日本“紀元二千六百年”為公元1940年,此碑為原“沙河口神社”的附屬物。時值日本侵華戰爭的僵持階段,在興工街發現的這塊日本石碑,是日本侵華歷史的有力罪證。

興工街發現日本石碑

石碑發現的地點,位於沙河口區興工街某單位停車場的西南角。經大連市史志研究愛好者周興測量,碑長75cm、寬52cm、厚24cm(露出地面部分)。據目測,石碑足有幾百斤,幾個壯漢也難以挪動。它本是一整塊岩石,被削平後刻上了“越智校長制定,紀元二千六百年,舊職員建之”的字樣。

“它難道是當年安放在‘沙河口神社’內的一塊紀念碑?”周興說,日本的紀元使用皇紀,從神武天皇開始,神武元年對應公元前660年。由此推算,日本的紀元二千六百年,為公元1940年(昭和十五年)。1940年,時值日本侵華戰爭的僵持階段,日本政府為炫耀所謂“武威”以鼓舞國民士氣,大肆操辦了“皇道紀元2600年大典”。當時發行紀念章、郵票等以示紀念,而這種“紀元二千六百年”的紀念石碑正是當年所立。如今,在中國臺灣等中華大地上也存留下許多同類遺蹟。

“越智校長”身份暫時成謎

搞清楚了日本石碑的性質以及立置背景、時間之後,何人所立成為下一個待解的謎團。此刻,“越智校長”中的“越智”二字引發了周興的注意。是人名?還是校名?或許皆有可能。回到家中,周興拿出1938年(昭和十三年)的大連市街老地圖,仔細查找這份淹沒在歷史中的答案。

從地圖上清晰可見,沙河口小學校、霞小學校、協和實業學校、秋月公學校或近或遠地分佈在“沙河口神社”的周邊街區上。假設“越智”為校名,似乎不再成立。那麼這四所學校的哪位校長被稱呼為“越智”,一絲線索首先指向協和實業學校。

周興說,協和實業學校於1935年設立,招收高小畢業的中國學生,是進行商科教育的中等專業公立學校,校址在今沙河口區振工街。不過,《1939年3月協和實業學校第二屆三年制畢業生紀念冊》顯示,校長為“茶谷”先生,而非“越智”,或許協和實業學校另有他任校長?周興再度查閱史料,另外三所學校的日方職員信息近乎空白。由此,“越智校長”身份暫時成謎。

為原“沙河口神社”附屬物

經考證,在興工街發現的日本石碑為原“沙河口神社”附屬物。大連地方文化學者嵇汝廣說,日本神社在明治維新後被日本統治者當成政治工具,成為日本人的精神圖騰。日本在以租借的名義侵佔大連期間,建造了很多神社,例如“沙河口神社”。“沙河口神社”舊址位於今大連興工街,建於1914年10月,並在1935年9月建造了新社殿。日本的軍國主義者利用國民的情感,為宣揚“武運長久”,美化侵略戰爭,作政治上、文化上的思想宣傳,大肆操辦了“皇道紀元2600年大典”。

據統計,日本戰敗時,東北地區有據可查的神社有302座,其中大部分建於20世紀40年代。1940年所建的神社數量超過了之前25年的總和。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日本在我國領土上建造的神社約有600座左右。

是日本侵華歷史有力罪證

嵇汝廣說,1940年8月1日,外相松岡洋右在為德國駐日大使奧特舉行的招待會上,第一次提出了赤裸裸的美化侵略的“大東亞共榮圈”計劃。“大東亞共榮圈”的範圍包括東亞、俄羅斯遠東地區、東南亞、大洋洲、南亞、阿富汗。不久,日、德、意於1940年9月27日簽訂了三國同盟條約。這一事件直接反映了日本意欲發動太平洋戰爭的軍事目的。

1940年10月15日,日本還在靖國神社舉行了規模龐大的14400尊護國英靈的招魂祭。10月16日至21日靖國神社臨時大祭,從日本各地來了30000遺族,東條英機等人參加了這一祭祀活動。同一時段,大連的日本侵略者也帶領僑民進行了大型的祭祀活動。此次發現的日本石碑,系日本侵華歷史的有力罪證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