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历史上唯一率部投降的“茅厕将军”郑安平

闲来无事,最近翻看了大秦帝国。在大秦帝国第三部中,我发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人物:郑安平。为什么今天特别提到他?在我查阅相关资料后,我发现郑安平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率部投降的秦国将军。

大秦帝国历史上唯一率部投降的“茅厕将军”郑安平

郑安平

郑安平(?-前255年),《吕氏春秋·卷二十二·慎行论·无义》作郑平,战国时期魏国人。郑安平曾帮助范雎逃往秦国,范雎出任秦国国相后,郑安平被举荐为将军,因其是在茅厕救起范睢后发迹,又称“茅厕将军”,后因邯郸之战被赵军包围投降赵国,被封为武阳君。

魏国人范雎因受魏国国相魏齐的迫害,遭鞭笞后胁折齿断,装死隐匿于厕所之中。后范雎得到看守的帮助得以逃脱,魏齐派人追捕,郑安平一面帮助范雎化名为张禄,隐匿躲藏,一面假扮成差役,接近奉命出使魏国的秦国谒者王稽。当王稽向郑安平询问魏国是否有贤才想要投奔秦国时,郑安平向他推荐范雎。为了躲避魏齐的追杀,王稽与郑安平约定夜晚与范雎会见。在会见谈话中,王稽发现范雎是个贤才,三人约定在三亭冈(今河南省开封市西)会和后一起返回秦国。 范雎向秦昭襄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以及废宣太后,驱逐魏冉、公子巿、公子悝和芈戎四贵之计后,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出任秦国国相,郑安平被保举为将军。

大秦帝国历史上唯一率部投降的“茅厕将军”郑安平

范睢

按理说,像郑安平这样,凭关系当上将军,又无大才的人应该是整天花天酒地,怎么会被派去统兵打仗呢?这就要从当时秦国的国情说起了。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听信宰相范睢进言,没有让白起继续进攻邯郸,而是选择与赵国议和,失去灭亡赵国的最佳机会。议和后,赵国拒不履行合约,拒绝割让城池,惹得秦昭襄王勃然大怒,再次出兵攻赵。在失去时机后,秦国对邯郸久攻不下,损耗巨大。秦昭襄王数次到访秦国战神白起的府邸,希望白起能够出山,扭转乾坤。然而白起认为灭亡赵国的最佳时机已过,就算他出山,依然无力回天,还会搭上自己的一世英名。秦昭襄王数次碰壁,本就对白起起了杀心,在加上范睢的怂恿,就刺死了白起。白起一死,秦国的战将多有不满,因为大多数战将都是白起的部下,跟随白起一起出生入死。想想白起对秦国忠心耿耿,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

大秦帝国历史上唯一率部投降的“茅厕将军”郑安平

秦昭襄王

白起死后,秦王任命五大夫王陵为将进攻邯郸,结果果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邯郸久攻不下,秦军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秦王不得不临阵换将,派老将王龁(hé)接替王陵,同时选派郑安平率两万人增援前线。这时候,秦国的敌人是赵、魏、楚三国联军,其中赵国的军队由平原君赵胜统领,魏国的军队由刚刚“窃符救赵”的信陵君魏无忌统领,楚国的军队由被“毛遂自荐”请来的春申君黄歇统领,也就是说资质平平第一次上前线的秦将郑安平所面对的是“战国四公子”中的三个,胜负未经交手便已经知道结果。两军交战后,郑安平果然就很快就中计导致他手下的秦军两万被联军十几万包围。

此时,无计可施的郑安平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拼死抵抗,以自己的身死来换得家人(还包括举荐人范睢)的保全,另一条则是投降,以株连九族的罪名来换得自己的苟活于世。经过一系列的思想斗争,最终贪生怕死的郑安平还是选择了率众投降,赵孝成王因此还封他为武信君。消息传回国内,秦国上下深以为耻,秦相范睢更是觉得无脸见人,主动向秦王负荆请罪,秦王念及范睢功高,不忍伤害其感情,于是下令:“有敢于议论郑安平事的,一律按郑安平的罪名治罪。”但是郑安平留在秦国的家人还是被灭了九族。

众所周知,秦国自商鞅变法开始建立二十等级的军功爵位制以后,秦军在鼓励士兵英勇杀敌、建功立业的同时,也对临阵脱逃、投敌叛国等负面事件处以严刑峻法,动不动就可能会被判刑,处死,甚至株连九族,所以秦军素以英勇善战和不怕死闻名于诸侯。郑安平在邯郸之战中率二万秦军投降了赵国,成了秦国历史上的一块永远也抹不去的伤疤,可以说简直就是秦国的奇耻大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