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孝道、緬懷故人,晉中傳統喪葬儀式—停喪

所謂喪葬儀式,是指人們緬懷、哀悼、追思、安葬死者的葬禮活動過程。其目的是讓逝者安息,生者安心。通過各種喪葬儀式,讓逝者的亡魂順利到達另一個世界,在那裡與先祖團圓,並祈禱逝者庇佑生者,或者寄希望逝者早日投胎轉世,來生做一個幸福的人。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談一下,晉中喪葬儀式——挺喪。


傳承孝道、緬懷故人,晉中傳統喪葬儀式—停喪


其一、挺喪位置,如果逝者為長者,挺喪應放在正房內(正門直對的牆根兒)。如果家中有長輩健在,屍體要停放在本人住的房間內。停放時用兩條小凳支幾塊木板或門扇,上鋪少許乾草(穀草),然後鋪上貼身褥子,頭枕死者原來枕的枕頭。停放時方位不能錯,如在北廳頭要朝東,在西廳頭要朝北,在南廳頭要朝西,在東廳頭要朝南,方位如果放錯視為不吉利。停放時間不能少於24小時,挺喪在當地晾屍的意思。

其二、用小麻繩把死者的兩個胳膊拴住,胸脯上放鏵尖塊和斧頭,同時給死者臉上蓋一塊白麻紙。


傳承孝道、緬懷故人,晉中傳統喪葬儀式—停喪


其三、如果死者熱天去世,應及早向死者體內打防腐劑,在停放屍體的床下或屍體旁邊擺放冰塊,以防屍體腐爛散發異味。現在有的地方採用恆溫棺,底座為木製,上蓋玻璃罩,上下封密嚴實,並通過電能保持棺內溫度恆定低溫。

其四、壓魂:傳說人死魂不滅,也即靈魂還沒有死。”壓魂”就是孝子晚上邊哭邊說,引著逝者亡魂到附近的五道廟燒香,意在讓五道爺暫時把亡魂收起來,不要讓其到處遊蕩。

其五、死者停放完畢後,前面要擺放一張桌子,桌子上擺上香爐、長明燈、剩遺碗及供品等。桌前地面上要放些穀草和一個瓷盆,以備燒紙錁跪拜磕頭時使用。


傳承孝道、緬懷故人,晉中傳統喪葬儀式—停喪


其六、如果逝者因事故或看病死在外邊,屍體通常是不能回家的,據傳如果回家會對村裡不利,要在村外搭建靈棚進行安葬。

其七、出殯前挺屍守靈時最忌諱貓狗上前,尤其是有虎性的貓。據傳如果貓從屍體上跳過或碰到屍體,貓就會立即死亡,屍體像遭到電擊一樣而出現詐屍。據說這是因為貓的陽氣移入屍體的緣故。這時可用糞勺、木棒把屍體推到,或者用笤帚、枕頭等讓殭屍抱住以破解之。否則人被殭屍抱住,後果不堪設想。穿重孝守靈的孝子們距離屍體最近,一旦發生驚屍現象,可用孝棒一端連抵帶推,殭屍會自然倒地復原。


傳承孝道、緬懷故人,晉中傳統喪葬儀式—停喪


其八、慟哭:習俗認為,逝者斷氣半小時後才能慟哭。如果深更半夜死去,要等到天明才能哭,當地有“半夜動哭聲,兇上加兇”之說。實則是怕影響眾鄰居們休息。慟哭時忌眼淚掉在屍體上,據說把眼淚掉在屍體上,以後做夢時就不會再夢到逝者;還有就是眼淚掉在屍體上,屍體會變成殭屍,從而無法腐爛;更有甚者認為,閻王見到屍體上有眼淚,會把逝者亡魂拒之陰間大門外,逝者在陰世無法安生。

最後、放炮:屍體停放妥當後,要在院內放一個大炮,以告知鄰居及村裡人。當地講究以炮為號,每做一個儀式,都要事先放炮,表示儀式開始,事後放炮表示儀式結束。出殯時如果墳地較遠,途中路過村子或人家時,每經過一個村或一戶人家都要放炮,以示對對方的尊重。(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