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通渭:“紅色基因”激活基層黨建“神經末梢”

通渭訊(通訊員 趙世軍 徐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通渭縣充分利用縣內豐富的紅色資源,推進四項“紅色引擎工程”,為基層黨建嵌入紅色基因“芯片”,不斷激發廣大黨員和幹部自身潛能,激活基層黨建“神經末梢”。

實施“紅色黨課”工程 編織黨性教育“一張網”

充分利用縣內紅色資源,建立榜羅會議紀念館、文廟街小學長征詩碑、南園紅軍文藝聯歡晚會舊址、義崗川四巖山革命烈士陵園、華家嶺阻擊戰遺址、南屏山革命烈士陵園6個黨性教育基地,通過“獻、誓、講、緬、悟”方式,將“紅色黨課”融入“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初心講堂”之中,並組織黨員在紅色教育基地體驗“紅色實境”、聆聽“紅色黨課”、參加“紅色研討”,把黨課教育從傳統課堂搬到現實情景教育中,築牢思想之魂,夯實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通過通渭黨建網、“通渭黨建”微信公眾號和“兩學一做”微信群建立“紅色教育微陣地”,每週向基層黨員推送1至2條紅色經典影劇、紅色故事或紅色短視頻,讓廣大黨員和幹部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黨性教育。“紅色黨課”工程實施以來,全縣770個黨組織、19971名黨員全員參加“紅色黨課”活動,做到接受黨性教育黨組織全覆蓋、黨員全參與。

實施“紅色先鋒”工程 撐起作用發揮“一面旗”

分門別類制定黨和國家機關、鄉鎮和村、事業單位、企業、社區、經濟和社會組織6個領域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基本規範,全地域、全領域、全要素、全功能推進“紅色先鋒”工程實施。針對不同地域和黨員崗位實際,設立6個紅色教育黨員責任區,設置1200個傳承紅色基因黨員先鋒崗,組建531個黨員紅色志願服務先鋒隊,傳承紅色基因,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組織6名老紅軍、黨史幹部講“紅色故事”126場次,激勵黨員、幹部和群眾鬥志。邀請12名離退休老黨員上“初心黨課”86場次,分享入黨故事,激發黨員自豪感、榮譽感和責任感。組織6名黨員勞模、一線崗位優秀黨員巡迴講“先鋒黨課”66場次,弘揚工匠精神。北城鋪鎮將“初心講堂”搬到明堯水庫堤壩,邀請2名當年參加修建的老黨員講述當年人工修建庫壩的故事,黨員、幹部現場感受當年戰天鬥地的感人事蹟,學習“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

實施“紅色名片”工程 下好黨建標準“一盤棋”

實施“打造黨建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體,鍛造農村、社區、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非公和社會組織六個領域提升黨建工作質量加速‘翼’,建設覆蓋18個鄉鎮的“通榜、襄常、三隴、玉新、通義、馬華”六個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示範帶”的“一體六翼六帶”紅色名片工程,完成馬營鎮華川村“三鏈”建設升級版、華家嶺鎮高堯村村集體經濟發展和其他領域10個“紅色名片”示範工程建設。圍繞建強紅色主陣地,在332個村級組織活動陣地開展“展覽革命事蹟、拜讀先烈書籍、同唱革命紅歌”活動,將“紅色名片”工程建設和黨支部標準化建設有機融合。建立黨支部自查、支部間互查、黨(工)委審查,時限到月、責任到人,邊整改邊建章立制的推進機制,9個專項督導組先後開展4輪巡迴督導,發現問題346條,現場反饋,跟蹤問效,統籌推進各領域黨支部“紅色名片”工程和標準化建設對標爭創。

實施“紅色頭雁”工程 凝聚脫貧攻堅“一股勁”

將實施“紅色頭雁”工程與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深度整合,積極構建多元“紅色方陣”。跟蹤培養作風正、能力強、肯幹事的“根正苗紅”後備幹部,從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致富能手、務工經商返鄉創業能人及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中考錄村黨組織書記12名、村文書24名,從縣鄉幹部中選派村黨支部書記15名,排摸符合村黨組織書記回聘條件的退休幹部11名。建立傳承紅色基因的農村優秀青年農民信息庫,補充優化後備村幹部1367人,推行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122人。全面推行“黨建+脫貧攻堅”“黨建+基層治理”“黨建+便民服務”等“黨建+”服務模式,解決村(社區)黨組織活動場所危舊狹小問題38個,引導村黨組織領辦創辦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175個,105名黨組織負責人和黨員致富帶頭人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126家,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注入強大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