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良好的習慣可以陪伴我們終生。”看來習慣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中小學生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將會終身受益;當然如果是壞習慣,就會終身受害!孩子小時候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所以,各位家長朋友們,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一、孩子習慣的養成需要多長時間呢?

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的名言:習慣就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據相關研究,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當然,這並不是說21天后什麼也不去管它了,你還需要每隔7天到14天進行習慣鞏固。

二、怎樣科學的引導孩子培養好習慣呢?

林格教授說得好:培養好習慣需要用加法,持續21天就會開始養成;矯正壞習慣需要用減法,逐步減少不良行為的次數。那怎麼說培養好習慣需要用加法呢?如培養孩子練習書法的習慣,第一天叫他臨摹筆畫,第二天叫他臨摹簡單的獨體字,第三天叫他臨摹獨體字,第四天叫他……這樣一天一天的增加,只要堅持下去,練習書法的好習慣就慢慢養成了。

下面和大家一起探討中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建議:

1、培養孩子集中注意力的習慣。

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在後半節課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容易離開教師的教學內容。許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做作業時,有的邊做邊玩,有的邊做邊看電視,不夠專心,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在做作業時需要陪做。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培養孩子盯著聽的習慣,一方面可以培養待人接物的禮貌,一方面心思專一,不容易分散,所謂“心無旁騖”,容易聽清講話的內容。其次培養孩子做事認真有始有終的習慣。做事有始有終是和注意力、意志力及條理性密切相關的。所以,在培養做事有始有終習慣的同時,也就培養了注意力集中的好習慣。

2、培養孩子認真傾聽的習慣。

許多學生認為認真傾聽就是專心聽老師講課,這種理解是片面的。我們發現許多學生不善於聽取同伴的發言,急著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大部分學生喜歡發表各自的見解,不善於接受別人的意見來修正自己的答案。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聽一遍就能夠記住的習慣。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說話,要說很多遍,叫孩子吃飯、睡覺都要說很多遍,孩子也不聽。這是一種很壞的習慣,因為孩子一旦掌握了家長的特點:反正我不做,你就會不斷地說,到最後一遍,我還是會知道。慢慢地,他就可以不聽了,耳朵自動關閉,這種習慣形成後,到了學校學習時,也習慣於關閉耳朵,那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3、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習慣。

各位家長朋友要想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可以結合語文課文向孩子推薦課外讀物,如學習《寓言二則》時推薦《寓言故事》,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推薦《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等;或向孩子介紹古今中外愛讀書的典型事例,啟發孩子愛讀書;或給孩子介紹名家名篇,使他領略語言的無窮魅力;或根據孩子不同的愛好,分別向他們介紹各種讀書方法,以此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同時還可結合學校課外活動,鼓勵孩子參加學校的讀書心得交流會、故事會、朗讀比賽以及“我最喜愛的一本書”等活動,久而久之,孩子愛讀書、多讀書的良好習慣就會逐漸養成。

4、培養孩子善於記筆記的習慣

隨著孩子年級的增高,學習時間緊張了,需要讀的本也越來越多了,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和眾多的書本中進行有效學習,這就需要提高我們的讀書質量,而提高讀書質量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做好讀書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可見做讀書筆記的重要。每當孩子讀到一篇好文章,會發現有好多東西值得慢慢回味。一句優美的詞句讓孩子怦然心動,這時候需要用筆來讓這種心動延續。一開始,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記筆記,孩子每天的筆記家長都要認真品讀,讀後好好誇獎孩子,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

5、培養孩子獨立按時完成作業習慣。

處於中小學的孩子的自制力是比較差的,所以按時完成作業一定要靠家長的督促,而家長也不要一味的逼著孩子,要循序漸進,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慢慢養成習慣;現在小學生的作業難度也不低了,所以很多孩子是因為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才不喜歡做作業的,因為他們對作業抱有恐懼心理,這時就要求家長細心指導,幫助孩子講解不會的題目;一般學校都有託管課,可以告訴孩子在託管課上完成部分作業,這樣可以減輕家庭作業的壓力,不會的題目也可以在課堂上跟同學探討或者直接問老師;有條件的也可以讓孩子跟鄰居同年級的孩子一起來完成作業,這樣可以擴展孩子的發散 思維,也可以讓孩子們互相幫助,在做作業的同時還能夠享受跟朋友一起努力的過程;家長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陪同孩子一起探討作業內容,主動參與到孩子的家庭作業中,讓孩子感覺到做作業不再是枯燥無味的事情;通過輔導孩子家庭作業,要逐漸養成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不要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輔導的目的是引導孩子而不是為了輔導而輔導,所以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有獨立自主按時完成作業。

6、培養孩子利用好教輔助手的習慣。

孩子如果能利用好教輔助手,學習效果才能達到最佳。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中小學學生來說,要利用的教輔助手有很多,比如字典、參考書、七彩課堂、教材全解以及手機、電腦等等。我們應該培養孩子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既用出學習價值,又不能過分依賴它們,丟掉自己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7、培養孩子會針對性複習的習慣。

會針對性複習可以說是中小學生學習習慣最重要的一個習慣。我們知道,學生複習有這樣幾個環節:課後複習、章節複習、期中複習和期末複習。課後複習需要學生每天進行,回到家先複習當天課程然後再做作業。複習的內容就是當天的各科知識,要養成孩子每天覆習的習慣,老師不可能每天檢查學生複習情況,我們家長就得每天抽時間檢查孩子的複習效果,例如:課文背誦、數學公式、英語單詞等等。章節複習是一個單元學習結束之後進行一次系統複習,最好提前訂好複習計劃或者按照老師的具體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否則就會事倍功半。期中複習和期末複習是學生複習的難點也是重點,我們一定要指導孩子,不能讓他簡單看看書就完了。要把每一個單元的重點內容串起來,就像糖葫蘆一樣。慢慢學會把一本書的知識點整理到一張紙上的能力,既是畫知識樹的能力。

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在學習習慣的培養過程中,尤其對於年齡尚小的孩子來說,監督執行就尤為重要,“堅持”兩個字說出來是很簡單,但是真正做起來卻是比登天還難,這一點對於嘗試減肥的人來說,印象一定非常深刻。所以,孩子學習習慣培養的路上,請各位家長用耐心、愛心、鼓勵、表揚等激勵孩子的自信心,萬里長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需要等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