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是一輩子的「習慣」—一位宜豐退休鄉村女教師的堅守


教書是一輩子的“習慣”—一位宜豐退休鄉村女教師的堅守

一年級教室,嘰嘰喳喳。看著這些“小麻雀”,64歲的萬桂英瘦弱的身子,充滿活力,臉上的皺紋,都漾滿笑意。2009年就退休了,但學校又把她請上講臺。粉筆一捏,又是八載。

萬桂英說:“幾十年,我習慣了。”淡淡一句,字字千鈞。“習慣”背後,是她對農村教育深沉的愛。


退休後又教八年了

1972年,18歲的萬桂英扎著麻花辮,從宜豐縣城來到新莊鎮萬坊村小學,當民辦老師。1998年,考取公辦教師。

2010年暑假,萬桂英退休一年後,萬坊教學點老校長諶義生一臉愁容找到她。“學校缺老師,上面同意了,想返聘你來,怎樣?”

“學校需要,就去咧。我習慣了,再說離家也近。”“就曉得你會同意咯。”諶校長臉上笑開了花。

萬桂英又要“掛帥”,把一年級的家長樂壞了。


教書是一輩子的“習慣”—一位宜豐退休鄉村女教師的堅守

從1974年開始,她主動攬重活,當了35年一年級班主任,教了35年一年級,成為全鎮有名的“一年級專業戶”。所教成績,總排全鎮前三名,倍受尊敬。

“‘萬桂英’三個字就是品牌,她返聘後,留住了更多生源。”萬坊教學點校長李永紅說,“有她把關一年級,學校放心,家長放心!”

2014年秋季開學,萬坊急需代課老師。校領導發愁,萬桂英卻在心裡盤算:不能耽誤了學生。女婿在上海打拼,女兒也跟那兒帶孩子,看她願回來不。

“樂平啊,你回來吧,到萬坊做代課老師。”萬桂英對女兒說。

“您退休了不享清福,還要女兒也跟著吃苦呀。”女兒嗔怪她,不願意。

“外孫女6歲了。你來代課,正好帶她來讀一年級,你也能教教村裡的學生,有啥不好?”……

女兒終於被說服回來了。領著不到一千的月薪,教三、四年級英語、語文。


丈夫背了她一個月

看似柔弱、沉靜的萬桂英,實則有一顆堅忍、頑強的心。

家庭經濟條件不好,丈夫長期在外務工,萬桂英忙完教學忙農活,經常傍晚下地。那年秋收,她趁著月光割稻打禾,挑谷下坡時,不慎摔倒,扭傷右腳踝。穀子撒了一地,腳也鑽心地痛。癱坐地上,她無助地流淚。還好,一個晚歸的村民發現,將她揹回了家。

丈夫被叫了回來。幾天後,大家看見丈夫揹著萬桂英進了教室。她的腳上,打著厚重的石膏。放學了,丈夫掐著時間趕來,又揹著她回家。

“傷得很厲害,我勸她多休息幾天,不肯,放心不下學生。”丈夫萬時義無奈。為了少上或不上廁所,萬桂英儘量不喝水。老師們看不下去,也勸。她的倔脾氣上來了,“莫說了,我能行的。”

這一背,就是30多天。一個多月後,萬桂英自己拄著柺杖來學校了。

對於萬桂英來說,這算不得什麼。1990年的錐心之痛,也未能把她擊垮。那年高考前兩個月,兒子說頭痛。她開始以為頭痛腦熱,小毛病,且教語文、數學雙科,總抽不出時間。但不久兒子支撐不住,趕緊送醫院,治療後還是離開了親人。她的天塌了。


教書是一輩子的“習慣”—一位宜豐退休鄉村女教師的堅守

都以為她會崩潰。但數天後,人們看見萬桂英又來到學校,走進教室。“對她的打擊太大了,那段日子身體很虛弱。”諶義生回憶,“有一次暈倒在操場,把我們嚇壞了。”

“心裡放不下學生,又控制不住自己。有幾次上課,迷迷糊糊走進別的教室。後來感覺不行,就自己多次跑到醫院,看精神科,吃藥。這樣,慢慢把自己調整過來。”萬桂英敘說往事。

大家都說,她心裡裝著學校、裝著學生,就是沒裝自己。2008年以前,她經常犯腰痛,想到縣城醫院檢查,但總被事情耽擱。後來組織體檢,查出雙腎有錯構瘤,並做了左腎切除手術。目前,右腎還有結石。


對學生她是真的疼

村民萬時滿3個小孩都在萬桂英手裡啟蒙。“她喜歡孩子,交給她放心。”

一次,有個學生不小心被尖鉛筆芯刺破頭,鮮血直流。萬桂英一把抱過孩子,捂住傷口,心裡刀割一樣,眼淚唰地出來了。“莫怕,老師帶你上醫院。”抱起孩子,坐上摩托車,趕到衛生所,她衣服早被血染紅了。

趕來的家長見了,感激不已。

萬桂英身上備著常用藥。哪個肚子痛,她一把攬過,撩起上衣,摳點清涼油,揉揉肚子。哪個擦破點皮,她塗上碘伏,搽點紫藥水。


教書是一輩子的“習慣”—一位宜豐退休鄉村女教師的堅守

她眼裡沒有差孩子。遇到接受知識能力弱的,一遍又一遍,從不厭煩、放棄。

既怕又愛,一生難忘——是學生共同的心聲。學生萬訓狀從部隊轉業,在外省工作。只要回老家,定要看望萬桂英,並下跪行禮。

“她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把我們年輕老師,也當自己的孩子。”曾經的同事小伍畢業分配萬坊,因家在外地,週末常住校。萬桂英經常拉他到家吃飯。吃多了,不好意思去。她又把飯菜送到學校。同事小胡被魚刺卡喉,她從家裡端來一碗老醋……

李永紅參加工作23年,一直與萬桂英共事。“從萬老師身上,我學會了怎樣工作,怎樣做人。”

“莫寫我,別的老師都這樣做的。”萬桂英一再婉拒採訪,不願多說。

但,面對繁重的教學、家庭的變故、身體的傷痛,並非人人都能這樣做。萬桂英之所以做到,緣於一個字:愛!對農村教育事業深沉的愛。(胡光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