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前福建出现了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他还写了600首诗

1000年前福建出现了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他还写了600首诗

他就是"苏颂"

厦门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说起厦门的历史人物,几乎每个厦门人都知道有郑成功、陈嘉庚,其实厦门还有一位成就极高的历史名人。他就是出生于厦门同安的北宋宰相、科学家苏颂。作为一名天文学家、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苏颂创造出了天文仪器、本草医药、机械图纸等多项世界之最。作为政治家, 还以为政清廉影响政坛,他所留下的家风家训,至今仍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1000年前福建出现了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他还写了600首诗

厦门同安区大同镇葫芦山南麓有一座红瓦飞檐的闽南传统古建筑——芦山堂, 就出生在这里,一千年来,这座古宅几经兴替、历经沧桑,但它始终是芦山苏氏后人的精神地标。芦山堂的正门有一副楹联——

五世进士天文医药双泰斗

七代簪缨宰辅将帅独苏门

这副楹联很好地概括了苏氏一族人才辈出,以及苏颂本人的丰功伟绩。

1000年前福建出现了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他还写了600首诗

领导制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被誉为“钟表的鼻祖”。他编撰的药物学著作《本草图经》,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明代著名医学大师李时珍给予极高评价。他还创作了近600首诗,首创了科技诗

世界著名科技史泰斗、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称苏颂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值得注意的是, 并不是一位专职的科学家,这些宏伟的科技成就都是他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取得的。

还是看视频吧

1000年前福建出现了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他还写了600首诗

苏颂公园水运仪象台

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勤奋好学,聪颖过人,五岁即学习《孝经》、《尔雅》和古今诗赋,并皆能背诵。苏氏一族对科技教育也十分重视, 的祖母出嫁时就有天文仪器这样的陪嫁,这在封建时代是非常罕见的。

一生非常注重学习,知识面极广,对经史九流、百家之说,乃至算法、地志、山经、本草、训诂、律吕等学皆有所涉猎,成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子孙的读书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一是要广读博学。二是学贵于勤,强调“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告诫子孙要抓紧时间,勤奋学习。

1000年前福建出现了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他还写了600首诗

本草图经

从政五十六年,官至宰相,一生奉行处事必公、为官必廉的原则,南宋大儒朱熹也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道德博闻,号称贤相;立朝一节,终始不亏。”。死后谥号“正简”,概括了他为官清正,生活简朴的优良作风。

1000年前福建出现了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他还写了600首诗

“正简流芳”

的才学和官德来自良好的家风,因此苏颂本人十分注重治家。后来他的长孙苏象先又根据祖父生平的言行事迹和教诲之言,编制了专门的家教著作

《魏公谭训》,堪称中国家规家训典范。在《魏公谭训》里, 以自身的经历为基础,并总结前人和祖辈的经验,系统性地阐述了家风家训,为子孙后代留下一座思想宝库。 提出了“行完学富”的标准。“行完”就是道德要完美,“学富”就是学识要宏富。

1000年前福建出现了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他还写了600首诗

魏公谭训

的后人以及现在的研究者把苏颂的家教思想整理成四大部分:

苏颂的家教思想

一、重视文化知识

在苏颂看来,一个人如果根基不正,为官必不正,为人亦不能正。为此,他要求子孙必须从读书着手,即深研圣贤之书,探求精神。他认为读书是有为的前提。他给子孙的诫言是,“非学何立?非书何习?终以不倦,圣贤可及”,“学问不沾洽,何由垂望闻?”

二、道德先于文华

治家秉承“道德为先,文华次之”。《魏公谭训·家世》中说:“吾宗自许公显于唐,其后或隐或显,以至于今,仕本朝者七世矣。忠孝文行,士大夫以为名族。汝辈宜慎守家法,勿使坠废,则吾无忧矣。文华犹可后也。”

三、身教重于言传

在苏颂大量的家训言论中,多数是以自身为教。他首先以自身刻苦学习、终成大业的经历教育子孙,“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此其理也。”他训诲子孙,学习不仅要勤苦,而且要勇于拼搏,不失时机,“趋时如鸷鸟猛兽之搏,为学亦须如此,所以云:时哉,不可失也。”。

四、持家以孝,治事以公

从自身的经历和社会经验教育子孙们如何孝敬尊长,如何爱护弟妹,如何敦亲睦族,孝悌传家。也向世人说明如何做人,如何为官。他从大处着眼,让子孙切记叔父苏缄为国捐躯的忠烈事迹,也善于从小处着手,通过点滴小事,塑造心灵,养成习惯。

千百年来,苏氏后人将家风家训代代相传,并不断深化丰富其内涵。

明年是苏颂诞辰1000周年,届时苏颂故乡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由同安市方志办推出的《魏公谭训》全译本也将面世,并作为校本课程,普及到中小学和社区。苏氏家训的精神宝藏将得到更深入的挖掘和更广泛的传播。

的一生以俭朴自持影响家族,以为政清廉影响政坛,以奉公守法影响全民,达到养德治国的目的。 还取得了极高的科技成就,这在古代知识分子中尤其难得。他赤子般的求知欲,广博的学识,科学严谨的作风,对今天的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国家建设,也大有启发。

家风家训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1000年前福建出现了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他还写了600首诗

传家风|扬正气,从关注开始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天下苏氏信息平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