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每年投580億研發,花610億買技術,諾基亞為何還會跌落神壇?

在2009年以前諾基亞的發貨量為每年4億部,在那個時候如果有人說十年後滿大街也看不見一部諾基亞手機,你會相信嗎?可不過短短几年,昔日從橡膠鞋做起並最終成為世界手機界霸主的芬蘭廠商,就這樣轟然倒在了移動互聯網的時代。

事實上,自2007年蘋果iphone問世,一直到2011年諾基亞跌落神壇,諾基亞每年都會花費4倍於蘋果的研發費用,每年都維持在55億歐元之上。諾基亞為客戶的考量不可謂不細緻,從人種到生活情境,從市場調查到收購全球最先進的技術,每一投入都是為了讓諾基亞爭奪市場,可最後諾基亞還是輸了,並且輸的不可謂不慘,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曾每年投580億研發,花610億買技術,諾基亞為何還會跌落神壇?

1、81億美元買地圖公司,不敵零成本小公司

2007年,喬布斯在舊金山發佈了iPhone。這一年,諾基亞依舊是手機界無二的霸主。那時的塞班依舊鼎盛,那年他們拿出的旗艦N95依舊大賣,而N73更是如今日的iPhone一樣成為大眾街機。

曾每年投580億研發,花610億買技術,諾基亞為何還會跌落神壇?

對諾基亞而言,真正的對手依舊是微軟的Windows Mobile。或許正是因為自身巨大的市場份額,讓諾基亞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他們並不認為iPhone會為他們帶來很大的威脅,畢竟這只是一部剛剛出現的產品,市場能否接受還是未知。

不將iphone當對手,並不代表諾基亞不知道未來是智能手機的天下,恰恰相反,諾基亞早早為這場未來智能手機的決戰做出了準備。

為了能在這場決戰中掌握主動權,諾基亞提前佈局,它們認為智能手機的決戰一定在地圖領域,於是斥資81億美元收購了當時最好的地圖公司——Navteq。Navteq耗費巨大財力在街道兩邊埋了大量的傳感器,以獲取街道信息。它的競爭對手谷歌(Google)卻以11億美元買下了Waze,一家毫不起眼的地圖界的小公司Waze,它的策略是利用其用戶手機上的GPS傳感器來獲取交通信息,因為用戶手機的暴增,短短兩年內,Waze的交通數據量就趕上了Navteq,四年之後更是Navteq的10倍以上,但成本卻為零。

最終,Google地圖免費的情況下,諾基亞的Ovi地圖卻長期收費,消費者的選擇可想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事件成為了研究“線性思考”與“指數型思考”的典例,Navteq是線性思考的經典範例,Waze則是指數型思考的典型代表。

2、鉅額研發投入反而讓自身進入陷阱

2007年,智能手機在iOS出現的時候走進了新時代。其實,諾基亞搶在蘋果的App Store之前推出了Ovi Store,只可惜資源匹配不足,應用供給只有蘋果的十分之一。以蘋果和谷歌為主導的開放式平臺,以極具破壞力的創新方式,給傳統思維下的諾基亞致命一擊。

曾每年投580億研發,花610億買技術,諾基亞為何還會跌落神壇?

對小企業來說,想要與巨頭抗衡,合縱連橫是好辦法,因此開放平臺是其創新力、競爭力獲得的不二法寶。但是對於彼時的諾基亞來說,自身超強的研發團隊和高度市場佔有率下帶來的讓渡份額,讓他們很難做出這樣的創新決策,即便去除掉利潤的考量,他們的鉅額研發投入使他們有信心超越市場上茫茫的“烏合之眾”。

這就讓企業更容易墜入間接費用陷阱(對於毛利率的要求,因此不願意開發偏離現有間接費用和利潤率水平的產品)和相互替代陷阱(領先公司不想犧牲自己現有的業務領域,卻寧願讓競爭者這樣做)。

這種弊端在隨後的事態發展中,讓諾基亞節節潰敗。

3、死磕塞班系統,專利成對手專用

2008年,在諾基亞全資收購了塞班之後,康培凱帶領研發團隊直接開發了塞班3;同年,谷歌推出了Android系統,蘋果在iPhone中內置了APP STORE,諾基亞和昔日的對手微軟也都改變了各自的移動操作戰略。

塞班系統所帶來的制約,使很多研發專利無處施展。輸入字符時,觸碰的虛擬鍵瞬間變大,這其實是諾基亞的專利,卻諷刺的只出現在蘋果的手機上。iOS封閉性強,操作順暢方便,兩三歲小孩輕易上手。安卓開放性強,內容豐富。塞班在這兩方面都敗了,人們慢慢忍不了這個慢、死機、應用少的塞班。

而在這個時候,諾基亞依舊沉浸在霸主地位的泡影之中,沒有更換塞班系統,還讓科技以換殼為主的理念開始深深的貫穿於手機的設計之中。

2009年,iPhone來到第三代,更快的設備逐漸侵蝕著諾基亞的高端機市場,同時安卓逐漸壯大,在谷歌的經營下漸漸的顯露出一方霸主的姿態。而這一年,諾基亞拿出的依舊是基於塞班的全觸控手機5800。

曾每年投580億研發,花610億買技術,諾基亞為何還會跌落神壇?

當然這一年,諾基亞也並非一點準備也沒有,或許已然意識到了塞班的不足,2009年6月,諾基亞與因特爾聲明戰略合作關係,研發下一代基於英特爾構架的無線計算設備和芯片組構架。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兩家合作的最終產物就是——MeeGo。

可惜的是,諾基亞的研發戰果並沒能化作戰場上的武器。

4、新任CEO雪藏武器,最後機會斷送

2010年,對世界的手機迷來說是註定幸福的一年,這一年,蘋果拿出了真正的改變世界的產品——iPhone 4。在全球近似瘋狂的追捧後,諾基亞終於被狠狠打醒了。既然醒了,那就應該拿出點實際行動來拯救公司。於是北京時間2010年02月15日傍晚18點30分,諾基亞與英特爾正式宣佈MeeGo新一代移動終端平臺誕生。

同年,諾基亞迎第一位非芬蘭籍CEO,號稱“木馬”的前微軟高管埃洛普。埃洛普上任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將MeeGo放到實驗室中,並且不再繼續支持。然後結盟微軟,全面轉向Windows Phone平臺,幾乎又是從零開始。

2011年,諾基亞發佈了唯一的一部MeeGo手機——N9。大家都很清楚N9的成功,憑藉著一體化成型外觀,N9成為了市面上為數不多的能與iPhone抗衡的手機。可惜的是,在基於Meego的N9發佈不到一週內,埃洛普明確回應,儘管N9取得了巨大反響,但諾基亞仍要放棄Meego,把重點完全放在Windows Phone的開發上。

Google的副總裁犀利的說,兩個火雞加在一起不會成為雄鷹,因為他們都是舊時代的代表。

曾每年投580億研發,花610億買技術,諾基亞為何還會跌落神壇?

5、思維方式決定企業命運

具有成功經驗的企業要將創新和轉型提升到生命高度,並有承受利潤大幅下降的魄力,和破除成規的決心。這一點在非初創者的CEO面前似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遺憾的是,當管理者眼中是存量市場,而非增量市場的時候,對外的擴張進取心就會轉為內部的相互制衡,從而錯失進入新市場的機會。

2006年的CEO康培凱,不但沒有將智能手機業務獨立出來高度重視、避免舊業務掣肘,還將其和功能手機業務合併,白白送了它的命。這個在諾基亞呆了30年的老員工,對傳統業務的複雜情感使其無法放棄傳統和已經頹勢的塞班。

倘若2010年諾基亞選擇了一名充滿互聯網思維的人來出任CEO,諾基亞也不會失敗的如此之快。或許對諾基亞來說,他們直到10年依舊覺得自己是手機領域的貴族,既然是貴族,自然不能挑選互聯網世界的極客們來擔當CEO。只是他們沒想到,新上任的CEO埃洛普,一步步將諾基亞帶向滅亡的邊緣。

2013年9月3日上午,微軟宣佈將以約71.7億美元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以及大批專利組合。

2014年4月25日,微軟宣佈已經完成對諾基亞設備與服務部門的收購,此次收購已經獲得諾基亞股東和各國各地區監管機構的批准。

昔日全球最大手機廠商,從此只留存在人們的回憶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