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該如何面對並幫助孩子疏導負面情緒?

Joanna3182234416

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一定的情緒狀態,比如恐懼、喜悅、委屈、憤怒等,並且與大人不同,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對來講是很弱的,當他們內心聚集了負面的情緒之後,往往就會當場發洩出來。

由於孩子的年紀還比較小,與人交往、溝通的經驗也不多,並且對自己產生的情緒認識不夠清晰,因此在出現負面情緒後會不知該如何表達,只好自己尋找方式進行自我宣洩。如果孩子不能找到適當的發洩方式和場合,可能就會選擇一些不當的方式來發洩情緒,這是家長們最不想看到的。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孩子也不例外。過大的壓力和打擊往往會帶來消極情緒,這種消極情緒如果長期堆積在孩子心裡得不到有效的宣洩,很可能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並最終危害到孩子的身體。

孩子的情緒也需要宣洩,但如何正確宣洩情緒便需要家長的引導了。孩子受到委屈之後最渴望的便是父母的懷抱。

在爸爸媽媽的懷抱裡孩子是最有安全感的,就像是回到了嬰兒時代。有了父母的撫摸和安慰,孩子的委屈自然也會減輕。此時應該細心地勸說孩子,引導孩子將心中的委屈說出來,並且告訴孩子若再遇到這樣的情況該如何處理。

漸漸地,孩子就會養成對事物正確認知的思維習慣。這不僅有助於孩子化解此類情緒,還有助於孩子舒緩壓力。

家長在孩子情緒波動的時候切不可大聲斥責孩子,這樣只會激化孩子的情緒。合理的宣洩可以讓孩子的身心得到放鬆,避免孩子心理承受過重的壓力而崩潰。


壹父母


首先,不管什麼原因導致負面情緒,父母都要先安撫孩子的情緒,溫柔的擁抱,溫和的話語,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溫暖,從心底相信不管發生什麼事,父母都是自己最堅強的後盾,父母都是愛自己的。也只有先等孩子平復心情,冷靜下來,才能理解父母所講的話,這個時候給她講道理,定規則,說決定,才能夠真正的起到作用。

當然前提是父母平時都要以朋友的心態與孩子相處,這樣才不會顯得突兀,讓孩子覺得無所適從,不真實就起不到作用。

其次,想要解決問題,必須要先找到問題的根源,針對原因來解決,所以要引導孩子講清楚,也就是讓孩子學會表達情緒,而不是要通過行為來做出情緒的樣子,告訴孩子,情緒是用來溝通的,每個人都會有負面情緒,但是要學會自己控制,如果孩子能夠配合講出來實際上是父母幫孩子培養了一個情商力,叫做情緒的自我察覺的表達能力。有了這個能力,孩子就能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進而試著去解決它。

父母要以同理心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跟孩子說,完全能夠理解她的這種心情。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向你敞開心扉。


再次,尋找一個類似的例子,自己的或者他人的都可以,拿自己和別人的問題來啟發孩子,讓孩子覺得有榜樣可以學習參考,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導孩子不要害怕導致她負面情緒的原因,勇敢的直面並解決她。

第四,要排除因為家庭原因和父母原因引起的負面情緒,如果和父母家庭有關,那麼首先要解除對孩子情緒的刺激,身教大於言傳,父母要做榜樣給孩子。

最後,孩子的負面情緒一般經過以上步驟都會緩解,但是,如果沒有,那麼可能問題比較嚴重,最好去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避免父母走彎路,引導孩子認識到專業的兒童心理學醫生可以幫助她解決問題。


黃一越媽媽講育兒

父母首先要接納孩子表現出負面情緒。孩子有負面情緒,一定是內心無法排解而表現出來,這是好事,孩子是通過情緒向父母求助。這是一個信號,說明孩子在處理自己情緒時遇到了問題。

首先:察覺孩子的情緒

孩子產生情緒背後一定有其原因,當父母發現孩子有情緒時,可停下來,先給予理解,然後通過溝通來了解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孩子如此難受,這也是幫助孩子學習情緒的來源和識別情緒的種類。

很好地覺察孩子的情緒,並給予理解,能夠讓孩子感到安全和釋放。當父母看到孩子流淚,可用同理心來反應:“我看到你很傷心,是不是?”這不僅讓孩子瞭解,而且學到描述情緒的字眼。研究顯示,一個人如能以適當的言語形容情緒,可以幫助自己在神經系統上得到寬心或鎮靜的效果。

其次:引導孩子學會如何表達情緒

很多家長不願意看到孩子哭,不願意讓孩子表達出情緒,並冠以標籤,“哭是不好的,是軟弱的。”“男孩就應該不怕疼”等,其實,這是讓孩子的情緒不能恰當表達,而壓抑在內心深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壓抑的模式,這是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好的。

而恰當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沒有錯,因為情緒是真實的。表達出情緒與是如何面對問題是兩回事。家長要鼓勵孩子表達情緒,同時引導孩子用恰當的方式表達情緒。

很多老人在看小孩時,遇到孩子被桌子碰了,孩子哭時,往往會說,“都是桌子不好,我打它,我打它。別哭了!”孩子本想得到擁抱和安慰,但被老人的行為轉移,情緒積壓在心裡,也沒有學會表達的方式,反而學會了自己受委屈外歸因的方式,對成長非常不利。

第三:與孩子商討如何面對問題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有情緒不是問題,關鍵是如何解決問題,這是幫助孩子成長和進步的關鍵。家長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詢問發生了什麼,接納孩子有情緒後,可以問孩子如何做才能不出現讓自己難受的問題,讓孩子想辦法。

比如,你和小文是很好的朋友,他剛才特別愛玩那個玩具,不願意跟你,所以讓你很傷心,你想什麼辦法可以讓小文願意把玩具給你玩一會兒呢?

這樣的問題,孩子也就從情緒上轉移了視線,把目光放在解決問題上面。久之,就會形成非常清晰的習慣,釋放完情緒後,想解決辦法。


遇見彩虹

其實這個問題,本質來說,是“父母的自我修養”的問題。

為什麼這麼說?

很多父母都覺得跟孩子溝通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但其實,溝通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對方“打開心門”,心門一旦打開,那麼溝通就會容易很多。

那怎樣才能“打開孩子的心門”呢?

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建立同理心

所謂同理心,就是真的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面去想問題。


但是父母如果自己的文化素養,經歷閱歷不夠豐富的話,也很難去做到深刻理解孩子的感受。

所以我才說,這是“父母的自我修養”的問題。

那麼為人父母,我們究竟需要去“修煉”什麼呢?


1.時刻保持一顆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的心

這個是最重要的,如果連這種態度都不具備,那麼父母的層次就會停滯不前,那這樣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以你的閱歷,已經沒有辦法滿足孩子對於未知世界的探索了。

這個是很可怕的事情----身為父母,卻喪失了教育孩子的能力!



2.增加自己的經歷閱歷

其實建立同理心很簡單----只要你經歷過這件事,那麼你就一定能知道經歷這件事的時候的心情是什麼樣的。

如果孩子經歷的東西你都已經經歷過了,還怕建立不了同理心?


3.樹立一個成功的典範

在建立同理心過後,應該怎樣幫助你的孩子重拾信心?

很簡單,因為你自己做到了,把你的經歷分享給孩子,那他聽了之後一定會重拾信心,因為你就是他的榜樣。

所以我才說,為人父母,甚至要比你的孩子更努力的去成長自己,不斷學習,這樣你才能夠一直有“資格”去教育你的孩子。


教育詩享家


針對父母該如何面對並幫助孩子疏導負面情緒這個問題,我有以下幾個要說:

一、首先澄清的是情緒就是情緒,沒有負面情緒一說。


我們通常會認為孩子哭、鬧、大吼大叫等等是不好的習慣。為什麼呢?因為當孩子這樣時我們做家長的會感覺很煩躁、無措或者氣憤,所以讓我們產生負面感覺的就會是負面情緒。孩子年齡偏小,還沒有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和願望,哭鬧是最好的引起關注的方法,如果一次奏效,那麼他會堅信這個方法好用而一次又一次的使用,直到他發現更好的方法。

二、行為不當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要愛的心。


其實孩子哭鬧、大吼大叫只是一種行為表現,背後的原因有很多,需要細心觀察。例如:嬰兒哭,有可能是肚子餓、要拉屎拉尿、要媽媽、生病、要人陪,想出去玩等等原因,如果不對症處理,他會一直哭,那這是負面情緒嗎?不是,他只是想要你的溫柔對待。

三、當你遇到孩子哭鬧時,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我們一般在孩子哭鬧時會很煩躁,會指責、批評孩子,甚至打罵。其實那時我們和孩子同時處在大腦蓋子打開的階段,是沒法靜下來思考和處理問題的,甚至會讓爭吵升級。當我們感覺不好時,嘗試停3-5秒,或是心中默唸:親生的、親生的、是我親生的,等冷靜下來之後再來處理。

四、孩子感覺不好時,可以嘗試擁抱、共情或者幽默處理。


孩子哭鬧時,發脾氣時,有時也是他快要放棄和無助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擁抱他,不用多說話,只是靜靜地抱著他,有時孩子會很快安靜下來。

也可以和他共情:你現在很生氣、很失望。你希望媽媽給你買很多小車,媽媽沒買,你很生氣。那我們想想什麼時候才能買呢?或者我們拍張照片,下次生日的時候我們再來看他。

幽默處理:媽媽看到你很生氣,你心裡現在是不是有個小惡魔👿,我要把他拉出來,哎呀呀!他不想出來,你能幫幫我嗎?

每一次孩子的挑戰,對我們而言是挑戰也是機遇,希望智慧的家長們一起分享育兒的樂與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