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公里的揚州文昌路,最愛瓊花路這段的老味道

每當走過瓊花路,心頭總會湧上一股莫名的留戀之情,因為早年我的工作單位就在這條大路上,每天都與它親密接觸,耳鬢廝磨,感情至深。

哦,這已是它的舊稱了!如今成為揚州東西通衢大道——文昌路的一部分。

三十公里的揚州文昌路,最愛瓊花路這段的老味道

文昌路東西綿延,全長十幾公里,一眼望不到頭。居中有座明代建築——文昌閣。分成東中西三段,中間一段,東起解放橋,西至二道河,名叫文昌中路。

若干年前分得更細。單是文昌中路就分成三段,西段叫石塔路,道路中央有座唐代石塔。

三十公里的揚州文昌路,最愛瓊花路這段的老味道

中段叫三元路,以紀念揚州歷史上的三位狀元。國慶路以東,到解放橋為止,則稱為瓊花路。瓊花,四海無雙,揚州獨有。

物以稀為貴,隋煬帝下揚州,為的是觀賞瓊花,此說是否確實,撲朔迷離,誰也難下定論。以它給道路命名,倒也“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瓊花路拓寬之前,東頭原是條小巷,名為瓊花觀街,街道北邊是座道觀——瓊花觀。所謂瓊花路,最初的由頭即在此。

三十公里的揚州文昌路,最愛瓊花路這段的老味道

瓊花觀乃俗稱,正式大名叫蕃釐觀,供奉主管萬物生長的后土女神的后土祠,始建於西漢成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據說,那三個筆畫很繁的漢字:蕃釐(fān lí)觀,是北宋那位風流皇帝宋徽宗趙佶的手筆呢!“蕃釐”出自《漢書·禮樂志》“惟泰元尊,媼神蕃釐”,蕃指多、大,釐代表福氣,蕃釐即多福大福。

宋代,歐陽修任揚州知州時,於觀內築“無雙亭”,以示瓊花天下無雙。有詩云:“維揚一株花,四海無同類。”宋人王禹偁寫《后土廟瓊花》詩,其序雲:“揚州后土廟有花一株,潔白可愛,其樹大而花繁,不知實何木也,俗謂之瓊花。”這裡詩人說的“后土廟”,即是後來的瓊花觀。古瓊花歷經劫難,朝廷曾將它移植京師皇家御苑內,均不得活。直至宋亡元興,“舉世無雙”的瓊花,竟神秘凋零。今天,人們在觀中瓊花臺內所看到的,系後世移植的聚八仙,通常被認為即是瓊花。

暮春三月,瓊花盛開,朵朵奇葩,若蝴蝶戲珠,似八仙起舞,芳姿綽約。瓊花觀三清殿、寫經樓等遺蹟大都已毀於火,僅存瓊花臺和“玉鉤洞天”井,供人觀瞻。

三十公里的揚州文昌路,最愛瓊花路這段的老味道

山門殿前路邊,矗立一座石牌坊,上面的“蕃釐觀”三字題額,系清代書法家劉大觀所書。

這位乾嘉名士與揚州頗有淵源,流傳已200多年的名言:“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三者鼎峙,不可軒輊”,即出自劉大觀之口。此事,李鬥《揚州畫舫錄》記載甚詳。

朱自清年輕時曾住瓊花觀街,距今已有90多年。朱先生早年的一些生活經歷,如中學畢業、考上北大、與武氏結婚、在揚州第八中學任教務主任,都是住在這所房子時發生的。

離開老屋八年後,他在散文《看花》中還談到,房東家的一座小花園,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隨著瓊花路的開拓,瓊花觀街被瓊花路所覆蓋,它的芳名就此消失得無影無蹤。

三十公里的揚州文昌路,最愛瓊花路這段的老味道

朱自清家後來搬到路南的安樂巷。故居與許多軒敞的名人故居不同,簡易質樸,它的平和淡泊正如朱先生性格特徵的寫照。

朱家住這裡時,自清先生已到北平教書,只在假期回鄉小住,與家人團聚。前些年,經修繕后辟為朱自清故居,供遊客觀瞻。

三十公里的揚州文昌路,最愛瓊花路這段的老味道

▲朱自清故居

1929年底,朱先生的髮妻武鍾謙病逝,喪事即是在安樂巷老宅中辦的。朱自清對武感情深厚,幾年之後仍難以釋懷。關於此,那篇悽婉的散文《給亡婦》中,有感人至深的描述。

到揚州旅遊,瘦西湖是必去之處,她那旖旎風光使人留戀。然而,這幢承載著厚重歷史的朱自清故居,也有人念念不忘。他們遠道而來,神色凝重地瞻仰故居的每一處細節。他們敬仰朱先生的高風亮節,先生為人淡泊謙和,讓參觀者動容折服。

瓊花觀有幸保存至今,成為這條大路上珍貴的遺存古蹟之一。揚州人偏愛瓊花,瓊花路從無到有,從冷落到繁榮,為當今許多揚州人親眼目睹。東關小學、市五中學等教學機構的存在,見證了揚州文化的悠久與燦爛。

三十公里的揚州文昌路,最愛瓊花路這段的老味道

道路中段,路南聳立一座六角小亭,單簷攢尖頂,纖細婉約,傳遞出揚州城的品格特徵。

背後一口古井,設“宋井”石碑,白石井欄內沿,清晰的繩痕歷歷在目。為了保護文物,露天原地存放的已是複製品,真品收藏在揚州市雙博館。

三十公里的揚州文昌路,最愛瓊花路這段的老味道

曾經的瓊花路,前幾年已歸入文昌中路的“一統”稱號,雖是城市發展的必然,然不無遺憾!瓊花為人熟知和喜愛,煙花三月,許多人趕來看瓊花,並非附庸風雅,畢竟瓊花浸潤著中華文明的璀璨文化,值得一睹她的風采!

我迷戀昔日的瓊花路,原因也正在於此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