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怕他没规矩,管孩子又怕他缺爱?“爱与规矩”要这么权衡

对待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父母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因为很多父母持有不同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一个争论便是,究竟是要对孩子严一点,还是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呢?

一些父母认为,自然还是要给孩子多一些关爱,毕竟孩子也只是一个孩子,太多的要求和规矩反而会限制孩子的发展,甚至是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还有一部分父母认为,严师出高徒,在孩子年幼的时候,父母的严格管教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坚强的人格。这样,孩子未来才会有出息。

似乎,这两种观点都没有错。我们也听过很多类似的例子。某某孩子从小就开始上各种补习班,拿别人家孩子玩的时间来学习,最终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便是管教孩子的成功案例。

我们也听到过某某学霸的父母从小就很少管孩子学习上面的事情,一切都是靠孩子自觉学习。这样的例子的例子就是爱孩子的成功案例。

事实上,还有一大部分父母是在这两种观点之间摇摆。

那么,究竟父母是应该多爱孩子,还是多多管教孩子呢?答案哪个也不是。最佳的教育模式应该追求"爱与规矩"之间的平衡。

爱孩子怕他没规矩,管孩子又怕他缺爱?“爱与规矩”要这么权衡

规则与爱密不可分,用爱的方式去立规则

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应该运用"灰色思维"去思考和判断。凡事并不是非黑即白,也就是说,教育孩子,并不是一定要在爱与规矩中间做出一个决定。

拥有"灰色思维"的父母不会犯上面的错误,而不是会在爱与规则之间赵秋到一个平衡。

父母常见的教育误区有哪些呢?

  • 认为爱与规矩不可并列

有些父母认为,爱与规矩是不可并列的,若是选择了疼爱孩子,就必须要抛掉规矩,并且对孩子有求必应;若是选择了严格管教孩子,那么父母在孩子面前就必须拿出严威。

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的错误理念,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

  • 认为管孩子就是在惩罚孩子

这是第二个教育误区,父母觉得不能够随意放任孩子的行为,必须要帮助孩子培养成良好的习惯。于是,当孩子犯下错误时,父母会变得格外慎重和严苛。

这样的想法本就没有错误,但是,有些父母却将管教孩子认为是惩罚孩子。比如说,不让孩子吃饭;为了防止孩子跑出去玩,将孩子锁在在家里;让孩子长时间面壁思考等等。

甚至,有些父母还做出了体罚孩子的行为。

这样做不仅破坏了亲子之间的关系,还会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爱孩子怕他没规矩,管孩子又怕他缺爱?“爱与规矩”要这么权衡

  • 将"管教"的重点放在"管"上面

不管是何种教育方式,教育的重点都应该放在教孩子身上,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将孩子变成一个更加优秀的人,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但是,很多父母管教孩子时,却将教育的重点放在管上面。

父母给孩子树立了许多规矩,孩子被规矩束缚着。虽然这么做会对孩子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变得麻木和压抑。在孩子眼中,父母也显得有些没有人情味。

"爱与规矩"失衡,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一般来说,"爱与规矩"失衡,会给孩子带来以下方面的影响:

  • 行为顽固,主观上故意行为

这一个特点主要发生在一些被溺爱的孩子身上。孩子从小就被宠坏了,在一个没有限制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养成一些坏习惯。当父母看到孩子的坏习惯,并且想去纠正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具有"行为顽固"的特点。

"行为顽固"意思是指,孩子不愿意改变自身错误的行为,并且屡教不改。而过分被规矩束缚的孩子,同样也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过度的规矩会让孩子心里更加压抑,一旦孩子爆发,孩子就会变得很叛逆,刻意去做一些以前被禁止的事情,以此来填补心中的空缺。

爱孩子怕他没规矩,管孩子又怕他缺爱?“爱与规矩”要这么权衡

  • 自尊心受损,产生压迫感

与上面那一条相似,这一条主要发生的对象是被管教太多的孩子。

当父母给孩子施加了很多压力,制定了很多规矩的时候,孩子只能被迫去完

成。每当孩子不愿意完成的时候,父母很有可能变本加厉。所以,迫于父母的严威,孩子不得不去做到他。

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是没有意识的,自己只能被迫跟上父母的步伐,时刻警惕自己究竟有没有做错。

这样一来,孩子终究是只能成为一个没有独立灵魂的人。

解决教育纷争,必须权衡"爱与教育"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权衡好爱与规矩呢?这里有几个建议:

  • 明确父母的立场,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错误

首先,父母必须要明确自己的教育目的。当父母正在气头上时,父母应该先

让自己冷静下来,明确自己究竟是为了发脾气,还是为了解决问题。想清楚了这一点,父母就能够变得理智一些。

而且,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特别是孩子犯错,父母要让孩子自己去承受错误的时候,应该先把自身对于孩子的期望与爱意告知孩子。让孩子明白,自己虽然是在管教孩子,在做着孩子不太喜欢的事情,但是父母心里是为了孩子着想,为了孩子的未来考虑。

在明确完自身的立场之后,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如何去弥补自身的错误,这会给孩子提供一个实行的方向,孩子也不至于变得迷茫,而是变得更加有行动力,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些什么。

下次再出现相同问题时,孩子也能够及时地纠正,并且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实行。

爱孩子怕他没规矩,管孩子又怕他缺爱?“爱与规矩”要这么权衡

  • 面对"屡教不改"的问题,运用自然后果法

有些孩子很调皮,普通的说教根本就没有办法改变孩子的错误思维。若是父

母的态度过于强硬,孩子反而会表现地更加叛逆。所以,遇到这样的问题,父母应该保持一个冷静的态度。

这种类型的孩子往往都有很强的自主意识,所以,父母做出来的决定应该是符合孩子的心意的。父母可以运用自然后果法,就是让孩子主动地去承受自己的错误。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步: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一边讨论,一边将双方所有的想法逐一记录,让孩子有受尊重感和参与决定感,更利于提高孩子日后行动的主动性。

第四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需要付诸行动。

第五步: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总结达成共识的意见,双方共同努力完成。

爱孩子怕他没规矩,管孩子又怕他缺爱?“爱与规矩”要这么权衡

  • 提供更多的选择,给予孩子尊重感

溺爱孩子会让孩子变得骄傲,而过多的规矩会让孩子变成一个低自尊人格的

人。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绝不可忽略了孩子的自尊问题,应该在保护孩子的自尊的基础上再进行教育。

比如说,父母最好不要在公众场合里教训孩子。否则,孩子很容易感觉到羞耻。在与孩子交流时,尽量给孩子更多的选择。

例如说,当孩子不想吃饭时,父母可以问:"你今天晚上是想吃土豆,还是茄子?"当孩子不想学习的时候,父母不要直接命令孩子去写作业,应该以一种更加委婉的方式去询问:"今天是想写自己最擅长,还是最简单的作业?"

在孩子眼中,父母给予孩子多种选择时,就像是在询问自身的意见,而不是干巴巴地命令自己。孩子会觉得父母足够尊重自己,态度也会变得缓和许多。

爱与规矩从来都不是不能并列的,相反,有能力的父母能够很好地权衡它们。既让孩子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又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爱孩子怕他没规矩,管孩子又怕他缺爱?“爱与规矩”要这么权衡

我是小A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