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多年前,中國本能成世界霸佔,結果卻主動退出稱霸世界的舞臺

面對無邊無際的海洋,我們充滿了無盡的遐想。人們對於海洋的研究與探索,也在不斷的發展之中,那一眼望不到邊的海洋與天相接,充滿了未知與神秘,也讓我們產生了一種敬畏之情。

五百多年前,中國本能成世界霸佔,結果卻主動退出稱霸世界的舞臺

世界的近代歷史,就是一部圍繞海洋的歷史。

歐洲的探險家們,在日益成熟的航海技術與指南針應用於遠洋航行的時代背景之下,開始了向大洋彼岸的未知之地進行探索。加上,當時歐洲各大王室,也不惜花費大量的錢財,對這一遠洋航行進行資助。然而,同一時期的明朝,卻在這一場熱鬧的遠洋航行宴會中缺席,直到明朝徹底覆滅也沒有再次出現。但是,嚴格來說,中國人對於海洋探索要遠,早在歐洲之前。

宋朝時期的海洋貿易就十分發達,甚至,佔當時宋朝財稅收入的三分之一。

甚至,在明初期,更是有著一場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遠洋。在朱棣取得皇位之後,他不但掃平了蒙古,讓大明的邊疆平定了數十年之久,還修書《永樂大典》,讓人們能夠在百年之後,從書籍中一睹大明的風采。但是,朱棣之所以能夠名列千古,並不只是這些成就,與歷史上大部分帝王不同的是,朱棣是屈指可數的一個具有海洋領土意識的帝王。

五百多年前,中國本能成世界霸佔,結果卻主動退出稱霸世界的舞臺

在明朝蒸蒸日上的時候,朱棣並不甘心只做陸地上的帝王。在中國歷史上,凡是國家強盛的時候,都有外國慕名來朝進貢,而國之威名也雖之遠傳諸國。像強盛的漢唐,都曾經享受過萬國來朝的榮耀。朱棣上位後,在朱棣的心中卻有著一個深深的顧慮,那就是:在他靖難成功的時候,宮城的一把大火,卻讓建文帝下落不明。

所以,為了尋找朱允炆的下落,他分了兩路人,分別從水路和陸路進行搜尋。而水路這一批人的領袖,就是日後被人們稱讚為世界歷史上偉大航海家之一的鄭和。

鄭和前後共有七次遠洋之行,分別到達過現在的東南亞、印度、阿拉伯和非洲,其中,最遠達到過非洲的索馬里一端。鄭和的七次遠洋之行,極大地拓寬了明朝的視野,更是讓明朝人增長了見識。讓他們知道,這個星球上除了明朝之外,還有著那麼多國家和這個多不同的物種,也把明朝的威名傳播到大洋彼岸的其它國家。

五百多年前,中國本能成世界霸佔,結果卻主動退出稱霸世界的舞臺

鄭和七次遠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由此就可以看出,當時的明朝,在世界上算是非常強盛的國家,否則,怎麼會支撐鄭和這七次遠洋的巨大耗資呢?通過鄭和七次遠洋,也讓朝貢貿易開始在明朝與諸國之間興起。如果,繼續按照這個趨勢發展,明朝的航海家們,極有可能隨著鄭和的足跡去探索更廣闊的天地,明朝也極有可能成為一個“中央之國”。

只可惜,鄭和之後,明朝就永遠離開了海洋。朱棣死後,繼任的洪熙帝朱高熾在與自己弟弟的鬥爭中忙得焦頭爛額,自然就無暇顧及遠洋之行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後來的明朝統治者也沒有像朱棣這樣有遠見的帝王,成化皇帝朱見深就曾經好奇於鄭和遠洋之事,可當時的士大夫階層,並不鼓勵國家進行大規模的遠洋航行。

當時的兵部尚書劉大夏,為了防止成化皇帝再有遠洋的念頭,還特地將鄭和海航的相關地圖、檔案,偷偷的藏匿起來。因為,在他看來,所謂的遠洋也只是帶來一些奇珍異寶,耗費的錢糧卻是數以萬計,這對於明朝來說,是沒有一點好處的。皇帝的不熱衷與朝臣的反對,都讓遠航成為了過去,鄭和在歸途中的死去,也讓眾人對遠航的熱情逐漸降了下來。

五百多年前,中國本能成世界霸佔,結果卻主動退出稱霸世界的舞臺

到了明朝中期,海禁政策的實施,徹底讓明朝遠離了海洋。明中後期,東南沿海一帶倭寇肆虐,倭寇曾經一度侵擾到京城城下,引發朝野震動。倭寇的出現極大的影響了明朝東南一帶的安定,為了防止倭寇的進入,明朝規定禁止二帆以上的船隻下海。

至此,以明官府為主導的朝貢貿易也開始衰落了。

不過,即使明朝的國門再嚴實,也會有風吹進來。禁止船隻下海,讓沿海一帶居民的生活日益困苦,不得已,人們開始鋌而走險進行走私,民間的私人貿易開始興起。鄭和遠航為明朝的國民探明瞭大洋深處的土地,讓他們看到了在明朝之外的希望,所以,為了謀求生計,東南沿海一帶的部分人開始走出國門,前往異國他鄉打拼。

在明中後期,海外移民開始逐漸興起,人們開始沿著鄭和曾經的軌跡踏遍亞歐大陸。

儘管明朝在鄭和之後退出了遠洋航線的舞臺,但是,海洋時代的來臨是不可避免的。作為亞歐大陸上重要的一方,在西方船隻不斷到達明朝港灣的時候,明朝就已經無可避免地被納入近代經濟全球化的體系當中。即便明朝將國門緊緊的關上,那些從門縫中進來的西風,也開始慢慢地瀰漫著整個明朝,悄然地改變著明朝的民眾。

五百多年前,中國本能成世界霸佔,結果卻主動退出稱霸世界的舞臺

時代的發展是歷史的必然,明朝緊閉大門,只能讓明朝遠離於世界,落後於世界。這個後果是嚴重的,就海軍這一塊,害得中國至今沒趕上世界最發達國家。然而,人們的思想卻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改變,最終,故步自封的統治者,只能看著明朝消失在茫茫歷史的塵埃中。

【《鄭和傳》、《明史紀事本末·卷五十五·沿海倭亂》、《天工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