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建立後,劉秀是怎樣用和平手段從功臣手中奪回權力的?

漁樵耕讀說歷史


世人都知道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後,對功臣十分仁慈,將“不得殺大臣”列入宋朝的祖訓,而且只是以“杯酒釋兵權”的柔和手段解除了那些開國功臣的兵權,基本上是不流血的,所以一直以來人們對趙匡胤的印象和評價都不錯。

(劉秀)

可是早在一千年前,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就採取了比趙匡胤更為柔和的手段,運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利用細水長流的方式,以近三十年的時間,成功的從功臣手中收回了權力,實現了東漢政權武將掌權到文官執政的轉變。這是歷史上的一大創舉,也是劉秀政績的豐碑。


一、漢朝功臣們的待遇


西漢建立時,對功臣採取的分封基本上是按照秦代的軍功爵制來操作的。劉邦共封了八個異姓王,還有很多侯爵。可是這種做法對皇權是有威脅的,所以後來劉邦剷除了這些異姓王,但是因軍功取得侯爵的,基本都保留了下來。


隨著時間的流逝,漢朝被封侯爵的也越來越多。這固然有後來漢武帝重視對匈奴的打擊,很多人因功封侯的緣故之外,更多的侯爵都是西漢後期政府賣官賣爵時花錢買的。到了王莽篡漢後,取消了原來的軍功爵制,恢復了周代的五等爵制,但是隻給封號不給封地。這些就是劉秀的東漢建立時面臨的局面。

(劉秀)

劉秀稱帝后,重新拾起了老祖宗劉邦的那一套,將手下三十多位功臣封為列侯,又將列侯細分為縣侯、鄉侯和亭侯,但是這些侯爵在其封地只有食邑權而沒有治理權。另外劉秀對手下功臣特別是因戰功封侯的那些武將們,待遇上非常好,但實權給得少。除了吳漢、鄧禹等少數人外,這些侯爵們官位都不是很高,位置也不是很重要。這就為後來他“退功臣進文官”打下了基礎。


對於一些主動讓賢的功臣,劉秀則是大樹典型,給予極高規格的政治和經濟待遇。比如賈覆在東漢建立後不久,就表示自己不願為官,想退休回老家頤養天年,劉秀便給予他膠東侯的爵位,食邑六縣,待遇上甚至超過了功勞最大的鄧禹等人。這是劉秀想通過賈復樹立一個標杆,鼓勵功臣們急流勇退,也是劉秀準備實施“退功臣進文官”政策的一個試探性的開始。


二、劉秀籠絡功臣的手段


劉秀的政治才能很高,同時情商也很高。他充分摸透了功臣們的心,所以在名譽上不惜大力褒獎功臣。他就經常當眾在太子劉莊面前表揚手下功臣們的功績,並指著功臣們的姓名一一講述他們的英勇事蹟給太子聽,以至在劉莊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劉秀死後,劉莊繼位為明帝,命人在洛陽南宮雲臺閣畫了28位劉秀手下功臣的畫像,稱為“雲臺二十八將”,讓開國功臣們名垂青史。

(劉秀)

對於開國功臣們,劉秀從來不啻賞賜。他經常將各種衣物、袍服、車馬等物賞給功臣們,對於一些功勞略小、官職不是很大的功臣也格外關照,對於他們的一些合理請求也儘量滿足。比如劉秀多次特批功臣們回鄉祭祖,讓他們回家鄉看看,滿足這些大老粗們衣錦還鄉的夢想。這都是格外的恩寵,也是劉秀拉籠功臣的手段。


三、功臣對皇權的威脅


任何一個朝代的建立,都需要一大幫文人武將,劉秀也不例外。但是在新的朝代建立後,這些功臣們也有可能形成極強的政治勢力,對皇權造成威脅。


在戰爭中,往往因為戰場需要或者戰場形勢的變化,出現“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情況。而一些功臣在新的朝代建立後,還把這種習慣帶到和平時期,這實際上就是與皇權的對抗了。東漢初年,劉秀髮布的政令就多次出現功臣“不奉詔”的情況,雖然劉秀比較寬容,但也無法容忍這種挑戰皇權的事情長時間存在。

(東漢功臣)

古代的武將,大多文化水平不高,為人粗魯,特別是新的王朝建立後,這些人倚仗自己的功勞,不太把法紀放在眼裡。東漢初年就多次發生過功臣們違法犯紀的情況。特別是在與民爭利這個方面,很多功臣強佔老百姓的土地,或者草菅人命,這都是對東漢法制的挑戰。


如果說以上都是小事,那麼功臣們的權勢越來越大,且有抱團的傾向,就是劉秀特別需要警惕的地方了。功臣們有著自己的封邑,又在中央擔任官職,如果拉幫結派,勢力任由發展,極容易形成可以與皇權相抗衡的政治勢力。所以劉秀絕對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的。


四、劉秀的對策


“槍桿子裡出政權”,對於皇帝來說,牢牢掌握槍桿子才是長治久安的王道,這個權力是絕對不能讓功臣們染指的。


東漢的軍隊有中央軍和地方軍之分,中央軍指的是皇帝親率的虎賁軍、羽林軍等中央禁軍,是一個由光祿勳指揮的郎衛系統。劉秀一上臺就把這個系統牢牢的抓在自己手上,他的光祿勳從來不會讓功臣去擔任,包括虎賁軍和羽林軍的指揮,只讓自己的親戚和心腹率領,以此加強對中央禁軍的掌控。

(設虎符)

對於地方軍,劉秀也進行改革,將指揮權控制在自己手上。地方軍主要由“郡國兵”和“州郡兵”組成,原本由地方郡國的都尉領導,但劉秀在建武六年廢黜了地方都尉,又大規模裁撤地方軍的數量,取消一年一度的地方兵的都試製度。接著在建武八年,劉秀又衽虎符加璽書的制度,規定地方兵的調動必須要有中央放發的虎符和璽書,這樣各地就幾乎完全喪失了對軍隊的干預之權。雖然這樣做也造成了地方後備軍的不足,但對中央集權的好處還是很大的。


解決了“槍桿子”問題,劉秀接下來的行動就是改革官制,將權力分散,使得功臣們不容易一家獨大,減少對皇權的威脅。


西漢自漢成帝將丞相制改為三公制之後,三公的權力越來越大,極容易形成擅政的局面。劉秀上臺後,削弱三公的權力,將一部分權力分給尚書檯,使得尚書檯成為實際權力機關。據《後漢書》記載:“尚書出納王命,敷奏萬機,眾物悉歸尚書,三公但受成事而已”。


在對官員的監察制度上,劉秀也進行了改革和完善。他提高御史中丞的權力,駕空御史大夫,“以下監上”,同時又設置司隸校尉同時監察百官,形成了一套強有力的監察系統,對揭制功臣的權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設置刺史)

劉秀手下的功臣有很多被封為州牧,這個職務在西漢時是一個非常有實權的職位。州牧既管行政,又有兵權,還有獨立的財政權和監察權,是地方上一個巨無霸。劉秀於建武十八年罷州牧,設刺史代之。而刺史是沒有兵權的,也沒有行政權,是一個監察作用突出的官職,再也沒有威脅到中央的危險了。這一系列針對地方上的改革,也鞏固了皇權的穩固。


最後,劉秀在政局平衡後,加強法制律令,對功臣們的不法行為進行打擊,一是維護社會公正,二是獲得民心,三也是對功臣集團的打壓。著名的洛陽強項令董宣就是在與功臣家奴的鬥法中一舉成名,被劉秀封為“強項令”,以為天下表率的。

(強項令)

通過以上政治手段,劉秀成功的打壓了功臣集團的勢力,將功臣們駕空在權力中心之外,政治上作用沒有後臺的文官,察舉、徵辟儒生和廉士入仕,將一些精通儒家精曲、有能力的人提拔出來,並不斷加以重用。


劉秀這位封建社會傑出的皇帝,通過各種高智商、高情商的鬥爭手段,成功的穩固了東漢的統治,鞏固了政權,發展了文官制度,扼制了功臣集團,締造出了東漢初年的一個盛世。他沒有大開殺戒,一樣達到了目的,只是後世的朱元璋先生沒有向劉秀好好學習,才導致明初那麼多功臣人頭落地,朱元璋自己也背上了罵名。

參考資料:《後漢書》、《後漢書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